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名宿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8-10-11李青芮
【摘 要】民宿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馆,在日本随着本土特色的加入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农民将闲置房提供给游客住宿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渝北区是著名的农业强区,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民宿产业的发展壮大。但重庆市渝北区地处我国西部,人才资源欠缺、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区民宿产业的近一步发展。因此,开展推进渝北区民宿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旨在为渝北民宿产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开发民宿市场起到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作用,以推动和促进渝北区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升级。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宿产业;机遇与挑战
一、文献综述
民宿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馆,在日本随着本土特色的加入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农民将闲置房提供给游客住宿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国外民宿产业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是行业已形成行业协会组织;二是民宿从装修设计到经营管理都极具地方特色;三是服务内容呈现人性化、本地化、民俗化、家庭化;四是集聚效应显著,已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民宿产业体系。
国内民宿产业发展是学界当下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民宿相关课题的文献报道在2005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研究内容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对特定区域内民宿发展具体问题的对策分析。这类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分析其名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这一类文章实际指导意义较强,但数量较少。邓念梅等(2014)认为针对民宿旅游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前规划、错位发展等方式缓解。
第二类是对民宿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和经营策略研究。赵巧(2007)认为可加强食品安全、创新经营方式、做出产品特色,发挥餐饮在整个民宿旅游特别是民宿乡村旅游体验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三类是对优秀案例的分析探讨,通过借鉴国内外特色民宿的成功经验,为本地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这类文章一般学术性不强,多见自于报刊杂志。
我国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國内对民宿的研究起步也明显晚于国外。国外民宿研究已较为完善,且研究主题丰富多彩,其最大特点是对文化的保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相对而言,近些年国内民宿产业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现有文献主要停留在特定区域内民宿产业发展的实际操作层面,对于民宿所重视的人文价值营造和民宿经营者的个人情操等方面则关注较少,并且缺乏从学科交叉和地区整体发展出发的系统性研究,胜在“点”、缺在“面”。
二、渝北区名宿产业发展挑战
一是旅游产业规模有限,带动作用小。
渝北区2017年全市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83个,渝北区暂无5A级景区,4A级景区也仅有统景温泉和两江国际影视城2个。全年的旅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在主城九区中排第8位,旅游消费人均仅352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10,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1。全区旅游规模有限,民宿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难以形成合力。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讯、旅游厕所、垃圾处理、医疗急救等设施相对匮乏,目前几乎还没有形成一家具有特色的名宿。一些重点景区道路交通还需提档升级,道路标识牌、停车场所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文化内涵缺失,发展缺乏特色。
总体缺乏对名宿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目前已有的民宿多以农家乐、民居的形式出现,主要只起到解决食、宿作用。国外民宿产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传播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是民宿产品区别于一般旅店业的最显著特征,消费者选择民宿产品希望体验的是一种文化和情怀,这就要求在民宿产品的前期设计中将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到经营者的设计理念中;民宿经营者要对本地的民风民俗、历史典故、地方特色如数家珍,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人。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的渝北区,随着重庆市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乡村人口构成的急剧变化,传统乡村聚族而居,乡土习惯、仪式、信仰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的历史传承被打破,乡村人口的空心化带来乡土文化的空心化,传统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逐渐消亡的风险。在这一大背景下,民宿产品缺乏地方文化内涵,粗放式经营,同质化严重,游客难以感受到当地的民风民俗。
三、渝北区发展民宿产业对策建议
重庆是一个具有典型的二元式结构的城市,集大城市、大库区、大乡村三大特点,位于重庆北部的渝北区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统景温泉、龙兴古镇、张关水溶洞、印盒李花、玉峰山林区等一大批著名景点,同时渝北区作为农业强区历史悠久,特色农业建设有声有色,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由于发展民宿旅游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显著的示范意义和产业效益的普惠性,区委、区政府将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全域旅游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全区之力突破发展,目的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扶贫带动效应明显。从地域分布来看,渝北民宿已经在全区遍地开花。因此,开展推进渝北区民宿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渝北民宿产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开发民宿市场起到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作用,以推动和促进渝北区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升级。
(一)明确定位,打造特色名宿
特色名宿的品牌效应对名宿产业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
要。渝北区要着力发挥好本区域的优势资源,打造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渝北区境内有统景温泉、龙兴古镇、张关水溶洞、印盒李花、玉峰山林区等一大批著名景点,加大宣传,通过景点吸引,带动民宿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提前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别具一格的民宿体验,增加景区吸引力。
(二)多元主体合作,众创、众筹实现共建共享
处理好政府、投資者以及村民之间的关系,鼓励PPP模式下实现政府与投资者、村民的共建共享。提前做好对民宿的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民宿发展提供更便利环境。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召开知识讲座、走村访户等方式让村民更加深刻地理解民宿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成立政府指导下的地方民宿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代表民宿经营者协调与村民在经营中的矛盾,以行业公约形式规范民宿经营经营行为,鼓励民宿经营者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合理的租金、代销代供所在地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带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三)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发展质量
民宿产业生态的构建是着力于改善以往乡村经济中农业、养殖业、手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多业并举、各自为战的局面。通过延伸民宿产业链,实现多产业混业经营、融合式发展的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完善的民俗产业生态,可以极大地丰富民宿产品内涵,有效的提升产品的消费体验,改变过去单纯提供住宿、餐饮和周边旅游服务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充实了产业基础,解决了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乡村经济中优秀的生态农
业、传统手工艺品在提高产业内在品质的同时,也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优质成果的对外宣传和展示。民宿产业生态的价值溢出效应将带动乡村社会生态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的整体实现,从而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实现乡村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 重庆 渝北 401120)
参考文献:
[1]赵越,黎霞.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研究——基于对重庆市乡村旅游景区的调查[J].西部论坛,2010,(1):78-84.
[2]将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4):16-22.
[3]钟舒奇,庞嘉琪等.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人文型民宿发展途径分析——以乾潭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9.
[4]侯凤娅,江南古镇周庄民宿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 东南大学, 2016
[5]刘贤菊.重庆民宿消费者市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青芮,女(1987——),经济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任单位: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