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老师,别这样

2018-10-11吴勇郑亚红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莫利马云阿里巴巴

吴勇 郑亚红

在这个程序员主导的互联网世界,英语老师马云的成功更像是一个另类。但恰恰是教师的经历和气质,成就了他商业上的造诣。

对马云来说,今年的9月10日意义非同寻常。在他54岁生日当天的这个教师节,他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外界宣布:在阿里巴巴创立20周年之际,即明年的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的董事局主席职务,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马云有浓厚的教师情结。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教师是他最喜欢的职业。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他就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一名优秀教师。而在马云的新名片中,“乡村教师代言人”堪称最亮眼的角色。

江湖正喧嚣,“风清扬”选择了归隐,投身他挚爱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取舍之间,自有其道。

01

1980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一条缝,漏出一道光,世界各国的外事团涌入中国,北京、杭州等地甚至因为外宾太多,宾馆房间都不够用了。

杭州7月的一天,16岁的马云像往常那样在西湖边溜达。这个个子不高的瘦小伙在寻找搭讪的目标,别人都找漂亮姑娘下手,他专门找黄头发、高鼻梁的歪果仁。

他也不为别的,纯粹是为了找他们练习英语口语。马云深知,靠脸吃饭估计得饿死,还得学点本事。于是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准时守在西湖边香格里拉酒店附近,一待就是9年。

在和老外聊天中,马云不仅英语进步神速,还发现老外讲的和老师、爸妈讲的不一样。社会可真是个大学堂,他需要自己思考判断。

一天晚上,随爸爸肯·莫利从澳大利亚来杭州的斯蒂芬·莫利正在公园里玩火柴,马云微笑着用他稚嫩的英语上去攀谈。这段跨国的缘分也是在这一刻注定,马云和斯蒂芬·莫利成为了朋友,也和这个澳大利亚的家庭保持着紧密联系,肯·莫利帮马云修改信中的英语,鼓励他学习英语。

1985年,肯·莫利邀请刚考上大学的马云去澳大利亚做客。由于当时的签证只发给探亲或者有外事活动的人,马云被澳大利亚大使馆拒签了7次。后来,莫利通过各种游说才帮他搞定,21岁的马云带着全家所有亲戚凑够的100美元,第一次出国,踏上了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土地。

100%中国造的马云遇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他发现自己需要更开放的思维,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在当地,他还惊奇地发现有人在公园里打太极。于是,他索性给当地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表演猴拳和醉拳。

2004年,肯·莫利去世后,马云后来专程前往澳大利亚,给他的家乡纽卡斯尔大学设立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以肯·莫利命名,既是表达对这位老朋友的尊重,也希望资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走出去看看。

事后看来,马云选择英语无比正确。在他上学的年代,英文好的老师并不多。中学英文老师都是一边进修一边给学生上课。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虽然长相一般,但英语发音比自己好,仿佛来自外星球。这种肯定和鼓舞在一个少年心中产生了化学反应。在英文的世界里,他可以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也可以获得老师的赞扬。

这种犒赏带来的是学习激情倍增。他的英语成绩年级第一,但他的数学很糟糕,因为遇到的那个数学老师,把他对数学的兴趣全都给抹煞了。他高考考了三次,第一次数学只有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79分,最终如愿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选择了英文专业。

多年后,善于总结拔高的马老师和一群学者说,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不在大学,而在小学。

虽然在师范院校,但马云努力避免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他想过当司机、售票员、警察和科学家,唯独不想当老师。老师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不高,而去当老师会被认为是一种没出息的选择。

不过当时的大学生是国家包分配,个人选择的自由度很小。造化弄人,当年的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毕业生,只有马云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了杭州电子工业學院,职业就是老师。

当时,杭师院负责毕业分配的副校长跟马云说,你在学校教书,五年内不准出来。马老师成了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一股清流,梳着中分头,在黑板上咔咔咔一顿写,板书乱得吓人,再张牙舞爪、眉飞色舞地讲上一通中外的事情,却成了很受学生欢迎的明星。

马云上课确实很有感染力,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听完他的课的人都热血沸腾地学英语去了,学不进去的人,马云就要求背诵新概念英语作文,期中和期末考试各从中出一道20分默写题。

马云的学生,也是后来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的蒋芳觉得,马云像一团火,每次走进教室就把那里“点得热乎乎的”。他也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首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被学生送上了领奖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云当时以杭师大毕业生的身份进去教书,同事都是清华北大毕业,他甚至没有分年终奖的资格。

获得了优秀青年教师的荣誉后,他在当时的校报上没说一句感激领导的话,却写了这么一段,“近年来,学校英语教学以四、六级统考为准绳,以通过率高低,过与不过论英雄,而忽视学生听、说、读、写实际水平的提高,这就像是拔苗助长,是不足取的。”事实上,马云教的班级几乎所有人在大一时就都通过了四级考试。

这是第一波下海潮的早期,暴富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1988年,海南建省,掀起了一波去海南搞房地产的热潮,任志强和潘石屹这帮人都由此发了家。

一边教书,一边开公司的情况在当时的高校非常普遍,当时的马云也很压抑,外面的诱惑太大,但自己还得不忘嘱托,一定要待满五年。1994年,还在职的马云和几位老师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碰到生意忙,偶尔会耽误上课,马云就把妻子张瑛叫过来代课。张瑛是马云在杭师院的同学,两人同一个专业,毕业后就结了婚。

在大学教了6年半的英语之后,马云最终决定去看看这个花花世界。马云也是热爱那个三尺讲台,他给自己的年限是10年,只是没想到从小打小闹的海博翻译社到后来的阿里巴巴,马云的生意越做越大,大到他没有办法脱身。

2005年,这是他从高校英语老师离职后的第一个10年,阿里巴巴还在与eBay打得难舍难分,电商大战才刚刚开始。等到第二个10年,马云才有真正退出的计划。在2013年就讨论过自己退休的问题,他想抽出时间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包括享受人生,安逸地躺在沙滩上晒晒阳光,以及重回学校里教教书。

02

1999年,马云犯下了他后来后悔不已的错误,在这一年创办了阿里巴巴。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创业。

蔡崇信应该不会后悔在这一年跟了马云,他俩在杭州初次见面时,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刚上线几个月的英文网站。

这个久经考验的杭州青年有着别人不一样的气质。早在1995年,电视台流行做人性测试的节目,杭州电视台找五六个大汉在马路上撬窨井盖,看看是否有人出来制止。结果当晚只有一个身材瘦小的、顶着一头乱发的青年骑着自行车来回绕圈,最后他鼓足勇气指着几个大汉:“给我抬回去!”

这个人就是马云。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马云在各大名校演讲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要有担当。

当他决定拉蔡崇信入伙时,没有谈商业模式,而是聊伟大的商业愿景,帮助内地百万计的工厂接触到西方世界。

马云擅长这一套。曾经在湖畔花园的小屋子里,十几位小伙伴围坐在一起,连续三次创业失败的马云站在中间嘴吐飞沫地讲了两个小时,“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彭蕾在旁边翻了一个白眼,她显然对马云的大话没有太大兴趣。

而这个屋子里的人,大部分成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这是马云的魔力,他总是善于说服别人,他的气场里总有让人相信“万一实现了呢”的能量。

蔡崇信分析,这是教师经历带给他的好处,善于沟通,懂得去说服别人。马云此前早也表达过:当他发现自己成不了最好的老师,干脆就出来做企业了,顺带把当老师的概念套用進来。CEO在他眼里,一直被解释为首席教育官。

老师和企业家不同的地方在于: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老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年轻人。

他不喜欢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往往关心的是眼前业绩和自身利益,这对于想存活102年的阿里巴巴并不是一个好事。他甚至把一条原则写到了公司基本法里,永远不允许外面的人做公司的CEO。如果没有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不能进入阿里核心决策层,更不可能接班。

“一个CEO的成功与否的标志应该是有多少他手下的人能超过他。”这个为机场书店贡献了大量营收的企业家,确实有着他的语言魅力。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超过他,从2003年开始,阿里给每一个总监级以上的岗位做了规定,都得为自己寻找和培养接班人。马云要求,不能光业务能力强,还得有传递文化、价值观以及带团队的能力,这些被纳入到业绩考核之中。

2009年,阿里推出合伙人制度。这个合伙人制度,曾使西方投资银行在100多年中,把一批牛哄哄的精英集结在一起,产生了诸如摩根、美林、高盛投资银行。

马老师对这种制度做了精细的分析和创新。从创业的18罗汉到现在的38位合伙人,合伙人制度规定公司由各业务线骨干操盘而非股东掌控,保障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得以传承。

2012年开始,马云又为阿里领导年轻化的整体换代做准备。他先花了一些时间观测,好的年轻人是先被发现的。然后他建起了风清扬班,说这是他带的研究生班,但每年花时间给他们训练,还和他们讨论公司文化价值观,比如六脉神剑什么的。虽然毕业之后没有文凭。

2017年初,阿里合伙人扩容,首次出现两位80后合伙人,一位是蚂蚁金服的胡喜,另一位是天猫的吴泽明,都是技术男。在阿里,除了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其他人到了年限要退休,这保证了领导班子的年轻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马云和18名创始人定下军规:“在座的各位只能做到连长和排长,未来还会引进军长和师长,因为不引进外脑,公司就无法壮大。”

曾有人如此评价BAT的人才梯队情况: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如果马化腾离开了腾讯,公司所受的影响是50%-60%;如果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响大约只有30%。

据说马云听闻,觉得这个比例“还应该再低些”。

03

2016年1月,离开教师岗位整整20年的马云在三亚办了场盛大的颁奖礼,请了很多明星,但主角是从全国筛选来的100位乡村教师,每人获得了10万元奖金。

去三亚颁奖是马云的想法,他发现很多乡村教师没有坐过飞机,没有看过大海,没有住过五星级酒店,也就没有办法直观地告诉学生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大山的外面不仅仅只有大山,还有诗和远方。他当年去澳大利亚,去美国,亲眼见识到外面世界,给他带来的财富影响至今。

也是在这一年,马云把微博名称改为了“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底下的认证信息则是大自然保护协会。

鼓励完教师,很快就轮到乡村学校校长。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在中国,有370多万名乡村教师,管理他们的是20多万乡村校长,校长的眼光和能力决定了学校的未来。

马云把18位乡村校长送去美国待了10天,他们去了北卡罗来纳,去了纽约,去了帝国大厦。马云还特意把他们安排去联合国参观,在安理会的凳子上坐一坐,拍张照片,够校长们在十里八乡吹上几年牛。

马云真的是为农村教育操碎了心。马云的乡村教育计划三部曲,从2015年9月到2017年12月,从乡村教师计划到乡村校长,到乡村师范生计划,既激励现有老师的热情,又鼓励新鲜血液投入到大有作为的广阔农村。

相比于商业,马云每次谈起教育就兴致勃勃。他去贵州乡村,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马云双脚站在一滩雨水上,与当地的乡村教师们认真交谈了两个小时。

他突然发现,虽然自己在阿里也当导师,但还是被阿里巴巴耽误了。“我能从比尔·盖茨那儿学到许多。我永远不可能像他一样富有,但有一件事我能做得更好,就是早一点退休。我想不久后,我会回去教书。我觉得这件事和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相比,我能干得好得多。”

马云是个明白人。光靠他个人的力量和财富,远远没有办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但他要利用他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让这个原本被忽视的群体重新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做公益不等同于捐钱,公益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保安的话来说,马云去当老师一点也不意外。据这名保安统计,马云过去一年出现在中外学校为年轻人讲课122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53次,而出现在阿里巴巴的园区只有12次。马云的工作重心早已从老板向老师倾斜。

以前台下坐的是大学生,后来变成了乡村教师,再后来变成了企业家。受众变了,唯独讲课的热情没有变,马云喜欢在手里拿几张A4纸,上面写着他的发言提纲。在众人面前发言好像是他天生的才能,仿佛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自从卸任阿里集团CEO的職务后,马云一直很喜欢干教育公益的事。马云明白做董事长主要就是要懂事,声称200亿人民币以下的投资就不用找他。他开始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教育公益和慈善事业上。

马云和阿里合伙人花11亿投资规划了云谷学校,这所学校贯穿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15年,马云称其为“浙江第一、全国唯一的中西合璧私立学校”。

之前和柳传志、冯仑、史玉柱等商界朋友一起创办了湖畔大学,受众群体是企业家。2017年湖畔大学的入学申请达到1080人,最后只录取了44人,录取率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本科录取率还要低。

第二届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上,马云与宋小宝合演过一个小品,马云亲自上阵,他戴着黑框眼镜,拿着写字板,扮演了一位乡村老师。但从2019年开始,马云将不再是客串,他的身份将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变为名正言顺的马老师。

百年历史的机构里,最多的是教育。马云很早就希望阿里巴巴办成一家102年的企业,正好跨越三个世纪。所以,即便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他的教育理念依然能够薪火相传。他要做的不是一直坐在最高光的位置上,而是把阿里巴巴这个舞台交给他教出来的学生和年轻人。

坐在时代馈赠的财富上,自然要有担当。在还显初始的中国公益的土壤上,马老师还得用上他那套老师的手法,像在阿里推行合伙人制和文化传承一样,推动公益文化、制度、花钱效率上的变化。这是一种公共责任。

在这个程序员主导的互联网世界里,英语老师马云的成功更像是一个另类,但恰恰是教师的经历和气质,成就了他商业上的造诣。如今,商场上的马老师又奔进了教育和公益,用他与商界、科技界的亲密关系,带给世界上最需要关注的角落,一个更高瞻远瞩的视角。

诚如香港大学教授所言,“马云是世界上最鼓舞人心、最成功的老师之一”。

猜你喜欢

莫利马云阿里巴巴
马云不卖“一句话”
一盒冰淇淋的情谊
一盒冰淇淋的情谊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