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为例

2018-10-1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乘务客运高速铁路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海南三亚 572000)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意义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铁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最有利代表,在今天,一列高铁“开”进了高峰论坛的现场。

2010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今后培养人才的方向。

二、职业院校高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不顺应高铁企业用人标准,盲目按照旧思路、旧模式的传统人才培养,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服务和能管理的高铁企业用人要求。旧模式的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1.学校设施设备条件不足

专业设施设备是开展专业实践课程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它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水平。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或设备成本过高等原因,没能满足专业设备齐全问题,造成实践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2.培养方向不正确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基础。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方法,让学生厌倦课堂学习,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

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专业教师比例偏低,且年轻教师居多,实践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职业职称较低,缺少专业骨干教师指导,短时间内新教师很难得到提升

三、融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7年,我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会议陆续召开,会议经双方共同商讨,结合双方对高铁乘务的培养要求,我校对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人才培养方案做如下修改:

1.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由“2.5+0.5”的“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模式改为“2+1”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大一和大二学生正常在校接受课程学习,且这两学年的1月-3月份期间为我校冬季实践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真实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树立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社会经验。大三学生将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吃苦耐劳等精神。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通过岗前培训合格者将被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就业。

2.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

(1)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高铁专业目前仅有三名专业教师,且教师年轻化、专业实践经验不足、职称低,根据现有的专业师资力量,对于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任教难度。为了促进校企双方合作,达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多赢”的效果,合作双方员工和教师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

(2)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校企合作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培养为企业所用的高铁人才,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自己的自编教材供我校专业课程教学参考,如高铁客运服务礼仪、职业形象设计、高铁餐饮服务与管理、高铁乘务服务手册等教材。

(3)实训基地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校内仅设有形体实训室,为学生礼仪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我校与三亚高铁站进行合作,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到三亚高铁站进行参观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校邀请三亚高铁站办公室主任为学生做专家讲座。

3.课程设置

结合校企合作双方高铁乘务用人需求,培养能力和目标等要求,修改我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设置,制定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安排。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根据“校企合作”签署的协议,校企合作企业应在大一、大二两学年,每学期均派教师完成我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64课时的课程教学,形成教学难易程度、师资力量强弱互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高铁人才。

(1)大一上学期

大一第一学期军训结束后,我校开展为期两周的《职业前瞻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紧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先从专业的基础知识开始引领,慢慢由浅入深的学习。大一共开设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中《高铁职业形象设计与化妆》和《服务礼仪》是为了塑造高铁乘务职业形象。我校合作企业拥有培训高铁乘务的教师队伍,为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达到高铁乘务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本学期的《高铁职业形象设计与化妆》由合作企业进行授课。

(2)大一下学期

基于上学期的专业基础学习上,本学期对专业知识进深一步学习。本学期共开设6门专业课,其中的《体能和形体训练》是为了将上学期所学的服务礼仪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固化成为一种常态。我校合作企业均与我国多数高铁客运段有合作,拥有着高铁乘务岗前培训的丰富经验,本学期开设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由合作企业提供自编教材且进行针对性授课。

图1

(3)大二上学期

在大一一学年专业理论学习掌握中,学生的理论知识要加以应用,实践训练是最好的途径。大二要针对性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我校教学设备不够齐全,本学期开设的《铁路客运员、客运值班员》和《高铁客运服务流程训练》的两门课程均由合作企业进行授课,满足课程对设备的需求,形成资源共享的教学形式。

(4)大二下学期

大一所学的礼仪知识和形体和体能训练未经过专业训练,为加强学生乘务礼仪专业训练,本学期开设的《高铁乘务礼仪》和《高铁餐饮服务与管理》由合作企业专业培训人员进行训练。

(5)大三

根据“2+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大三一整学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军事化的岗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一年的强化培训,达到上岗合格标准的将分配到不同客运段就业,完成三年的大学教育。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扎实推进,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希望通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及改进,能够为各高校高铁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乘务客运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