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10-11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大多数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新常态下,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仍未有效缓解,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面对当前形势,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该《指导意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提供了思路,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指导意见》的引领下,伴随着转型试点高校成果逐渐显现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带动了大量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作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的一名教师,从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已经21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自己一整套的教学思路体系。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以及所在单位近三年的转型发展试点,结合作者长期从事会计信息系统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在《指导意见》启迪下,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思想和行动要跟上转型的步伐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地方、服务产业和行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所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效果主要由全体任课教师转型的效果决定的。任课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型,充分认识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的唯一出路;其次是从行动上转型,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充分考虑如何面对应用型、适应应用型进而引领应用型。作为一名转型发展院校的任课教师,必须思考课程教学转型问题。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产业与行业发展;课程教学如何创新才能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结构、内容如何设计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对考证的需求等等;这都将成为当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设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统领课程教学整个过程,目标设计科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才能有方向。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会计改革创新的需要,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相关课程教学的冲击,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运用所学理论能够独立完成企事业单位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并顺利实施;掌握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种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操作方法,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同时熟练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了解并掌握财务软件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简单维护;了解财务软件的简单开发方法,明白财务软件设计理念;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会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流程等相关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的设置,建议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网络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整合为《会计信息系统》,同时任课老师应创新教学观念,紧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把教学重点转型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来。该课程前置课程为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以及相关会计课程,建议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72个课时为宜,且实践课时不少于36个。
三、合理重构课程内容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目标,科学合理设计该课程教学大纲,结合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在应用”为原则,加大实践教学设置,合理重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见表1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又了解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会计机器人工作原理;既会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企业会计业务,又了解了财务软件的设计理念,同时能熟练运用Excel处理会计具体实务;既有理论知识支撑,又有很强的实操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任课教师要从改进教学上下功夫,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构建以学为主教学体系。根据上述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除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作业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第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可以尝试问题教学法。本章是基础理论,通俗易懂,任课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读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老师讲解问题以及其它基本内容,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对培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第二篇会计软件开发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进目前社会企业会计软件开发实例,来讲解各个软件开发方法、步骤及比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篇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可以采用实账操作法。在实验室上课,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课边操作,并且会计业务来自于某社会企业实际业务数据。第四篇Excel在会计中应用,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由于学生Excel已经学过,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也已学过,老师传授时先讲设计方法,然后就上学生设计模型,再结合学生设计的模型讲解其问题所在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带着项目设计,学生效果定会事半功倍。第五篇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及会计机器人概述。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让学生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发展以及自己网购经历,通过章节自学和课堂小组讨论,学生充分交流个人的看法并相互启发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最后还要老师进行知识总结,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1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设计方案
实践环节教学方面,首先要求应用型本课院校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室,硬件上配置合理化,软件尤其是财务软件上配置正版化、系统化,最大限度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次在实践课时设置上至少保证与理论课时1:1的比例;再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与手工模拟实训无缝对接,保证手工模拟实训内容全在电算化系统中操作运行;最后是在生产实习上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到开展会计信息系统较强的企业财务部门顶岗实习,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五、创新考核与评价手段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效应。针对不同的篇章内容,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化整为零法”,将原来期末一次性考核评价过渡到篇章分别考核评价上来。具体措施是:第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可以采用“作业法”考核,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第二篇会计软件开发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法”考核,由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知识点相互提问等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协助能力和团队精神,构建相互监督机制;第三篇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可以采用“实操法”考核,该章考核应以某企事业单位真实会计业务为基础数据,根据学生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判,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与操作技能,实现学生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第四篇Excel在会计中应用,采用“项目法”考核,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项目模型设计进行上机操作,根据项目实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第五篇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及会计机器人概述,采用“论文法”考核,根据学生撰写的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特质要求,该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能文能武”。“能文”就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武”就是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高超的授课艺术和超强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课程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顺利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投入,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到更高级别的学府进行专业课程进修,提高教师理论能力和知识结构,保证任课老师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与制高点;另一方面是指派任课教师到财务软件开发公司访问学习或到推行会计信息系统较强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提高老师实践能力和实操经验,保证任课老师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无缝隙对接。“请进来”,一方面是定期聘请会计信息系统方向具有更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知名教授到本校进行学术交流或学术讲座,开阔师生眼界,把握课程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地方企业密切合作,吸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精英到校参与课程实验、实习、实训或毕业论文等指导工作,以最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