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2018-10-11霍晓宏
■霍晓宏
霍晓宏,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编天津市地方课程教材《发现与探索》,参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编写工作。主持课题研究6项,其中2项成果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成果获天津市教研教改成果及创新杯一等奖。
我在参加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学员培训期间,有机会去新加坡参观学习,见到了我在静海一中做班主任时所带班的班长。上高中时,他并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但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获全额奖学金到美国读博,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回忆起当年高三的学习生活,他有两点感受最深:一是超前而从容。当其他同学被作业追着走时,他在完成作业后还能留出梳理的时间,心态很从容,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二是专注而放松。学习时,他心无旁骛、非常愉悦,处于一种专注而又放松的状态;做班长时,他把为同学服务作为对学习的调剂,并不认为是学习的负担,让学习和工作相得益彰。
与他的谈话,让我反思了很多。现在各校的高三学生都将陆续进入复习阶段,总复习的原则是总结、归纳以前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各科成绩,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并逐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当然,复习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暂时性,是重复学习以往学过的东西,即实现“温故而知新”。在物理复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或心理常常会被一些干扰因素所影响,进而影响复习质量。复习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觉努力才能做到。高三学生应正确处理“明白与糊涂”“记忆与能力”“听课与自主”“读书与解题”“动脑与动手”“定式与发散”等关系,保持平和的心态,进入专注而又放松的学习状态,这对提高复习效果会产生辅助作用。
一、正确认识明白与糊涂的关系,树立自信心
经常有学生反映:“越学越糊涂”“学乱套了”“下功夫学,得分不高;不下功夫学,得分也不低”……学习中出现这种起伏现象很正常,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努力学了却没有明显进步”时,可能是处于学习的“高原期”,这个时候,越是着急越是裹足不前。如果学生停留在“高原期”不能自拔,甚至放弃学习,那肯定就更学不好了。
从学习过程看,学习是一个由低级有序到高级无序,再到高级有序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糊涂”中明白,从“退步”中进步,这既是一个诚实劳动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彼得·圣吉说:“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学习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反的过程,每一次跌倒都意味着成长。应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起伏现象,时刻暗示自己能行,告诉自己正在逐步提高,这种强大的自信有时会无坚不摧。
二、正确对待记忆与能力的关系,提高学习品质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靠能力,不需要记忆或刻意淡化记忆,认为记是笨的表现,这是片面的。记忆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设想一个什么都记不住的人,还谈什么认识和能力?例如,大家都说提高课堂吸收率,可提高的关键在哪里?其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随堂记忆。有的学生利用睡前回忆当天复习过的内容,早晨起床后也会重新回忆,想不起来时再查书或翻阅笔记,作为对课堂记忆的补充,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及时和必要的重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再如,数学中关于的求根问题,学生要重复许多遍才能达到应用时得心应手的程度,而物理学中诸如角速度的定义式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等重要物理定义,新授课以后重复的机会不太多,等到进入总复习时再问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不清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记忆是认识发展的基础,没有记忆,认识就不能正常生成,个体就会永远处于新生儿阶段。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而逐步提高的。高三复习的关键是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培养,使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达成有机的统一,最终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正确看待听课与自主的关系,提高学习成绩
从新授课到单元复习,再到期中、期末复习,以至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已经重复了若干遍。所以到高三复习时,很多学生反映:“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不敢不听,生怕漏掉某些重要内容,这让自主安排的时间有限,让听课与自主陷入两难的境地。”想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状况。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是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地讲授。一般来说,学生还是要跟着教师的安排走,教师讲的内容要尽量听,不要一心二用,如果自主学习与教师安排形成“两张皮”,复习效率往往也不高。
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有选择地听课,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不要受他们影响,因为教师讲的内容很可能就是自己存在的问题,即使不存在其中的某个问题,也可能会存在其他问题,所以,想提高听课效率就尽量不要打断连贯的听课思路。听课时产生疑惑,要举手示意,及时与教师互动,争取在课堂上解决相关问题。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任何学习活动都应该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发学习,自发学习是没有教师指导,全凭个人的兴趣、需要行事的。高三复习中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个人的本领也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提高的。将自发学习后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通过教师指导或与同学研讨来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想要通过复习提高学习成绩,听课和自主都是手段。
四、正确处理读书与解题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做物理题但不喜欢看物理书,认为读书不是作业,做题才是作业,其实阅读能力是学习的第一能力。高三复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模糊不清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回归教材,因为读书是获取信息、澄清模糊认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思考、联想,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网络知识结构。
大部分学生感觉最难的题目往往是读不懂、有创意的题目,能否解开这样的题目能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并不是靠一味做题就能完全解决的。但也有学生反映:“时间太紧,天天被题推着走,哪有时间读书?”大量训练的确能在短期内见些成效,但千万不能陷入题海中,要有针对性地做题,通过做题打开思路,触类旁通。解题时要尽量一次成功,一次性做对与多次才做对有质的区别。对综合题要注重拆分,就像拆机器一样,拆分成几部分来研究,最后再看它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有效利用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较而言,读书与解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阅读能力和进行适当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五、正确把握动脑与动手的关系,提高成功率
动脑是学习的一“翼”,你要去琢磨它,不然就会被它琢磨。在动脑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式,可什么是渗透式呢?就是如果不太懂一个东西,多看或多想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收或想明白了。渗透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悟性的过程。学生感觉最难的题是看不懂的题,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逐步解决此类问题。
动手是学习的另一“翼”,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这里的动手是广义的,包括书写、计算、实验等。以解题中的书写为例,凡是题目中已给出的物理量字母,解题时要用给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凡是题目中未给出的物理量字母,在使用时必须先设定物理量字母;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物理量,必须用同一字母表示多个物理量时,要利用角标加以区别,以免造成混淆,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会做的习题尽量不要出现诸如审题、书写、计算等失误,要把题目完整准确地解答出来;不会做的习题要尽可能找出其中相应的关系,这样做可以保持良好的手感和较高的准确率。
有的学生勤于动脑而疏于动手,常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掉入“简单的不屑一顾,复杂的没有思路”的怪圈中。把动脑和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敢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悟性和一次成功率。
六、正确运用定式与发散的关系,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刚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是很有必要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形成思维定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发散思维,这是由不懂到假懂、再到真懂的一般途径,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反过来,若停留在思维定式上不能发展,就会僵化;但如果还没有形成定式,就过分强调发散思维,容易造成基础不牢,会有空中楼阁的感觉。把思维定式与发散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思维变通性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优势,克服由思维定式造成的消极影响,向多种可能性、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向发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没有一般的分析方法不行,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也不行,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由定式向发散发展,才能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优秀成绩的取得,一是靠实力,二是靠方法。学生要有一颗平静、专注、自信的心,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是外因,自身是内因,环境通过自身而发生作用。有许多成功范例可供我们学习,也有许多失败事例应当引以为戒。正确处理上述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几个关系,使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进入一种专注而又放松的学习状态,相信取得理想的成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