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学校补充是培训机构不规范的源头

2018-10-11邓线平

教书育人 2018年29期
关键词:机构培训能力

邓线平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中小学生课外担负,是今年教育改革的重点事务。根据教育部公告,各地应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全面摸底排查工作。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由教育部牵头,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督总局构成七个督查组,分赴各地进行明察暗访,督促工作进展。据报道,目前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面开展摸排,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近13万所,整改培训机构1.2万所。

一、当前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组织的这次督查行动,重点指向校外培训的六类问题,包括培训机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办学许可证和业务执照或证照不完全,出现超纲抢跑和强化应试等不良举动,培训机构培训效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中小学课堂不恪守讲授方案、非零起点讲授等举动,中小学教员课上不授课,到培训机构讲,以及诱导学生加入校外机构培训等举动。

当前,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市场混乱。无证无照培训多。牵涉到的环节多,只要是有关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项目,都能以培训的名义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2.师资匮乏。因为培训需求庞大,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培训机构教学,教师资质良莠不齐。3.课程僵化。培训主要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有些培训机构,课程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的中心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还不明显。

从培训机构本身来看,大多数教育机构的市场推广部门都要比课程研发部门要强大得多。往往一个年利润达千万的教育机构,却没有一个专门去做课程研发的人。这反映了目前教育培训市场上赚钱与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由于市场庞大,教育培训机构的赚钱效应明显,但赚钱并不等于要提高教育质量。培训机构教育质量提升不上去,与培训内容单一,一味关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有关。与此同时,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导致多数的培训机构都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市场推广上,忽视了课程研发,忽视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去做大市场。对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而言,他们乐于拿几百万去投广告,做宣传,但不愿意花10万块钱去提高教育质量。

总体看来,当前摸排、整顿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进展颇为顺利。短期来看,在高压政策下,一些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得到整治。截至5月23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28418所,其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占7.83%;无证无照机构占34.69%;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的占30%;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的占5.77%。全国已摸排中小学校85250所,发现存在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现象学校2148所;存在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不良现象学校2141所。

但从长期来看,政策效果非常有限。在应该教育总体状况不改变的情况下,学校主导着学生的成绩输出,各培训机构占据着学生学习输入到成绩输出的各个环节。成绩输出出口很小,上游学生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这个市场只由少数的监管机构监管肯定是不行的。市场混乱表现为输入、输出以及各个环节的混乱。其实,真正问题并不出在市场混乱,而是出在混乱的市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上。而实际上,造成学生伤害的根源在于学校的应试教育。培训市场只是迎合了学校应该教育的需要。理论上,市场要有市场自身的规范,政府部门只是做好必要的监管就可以了。但教育培训市场是由不合理的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市场。在源头上不进行规范、调适,衍生市场是难以真正受监管而规范的。

家长在面对监管机构的监管时也不是很配合。据媒体报道,对于教育部门要求家长填写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有家长表示,培训机构都会提前给家长发微信,意思就是为了大家好,最近正在查相关培训,让他们不要如实填写。而除了来自课外辅导班方面的拜托,家长们还表示,如实填的话,他们担心如果教委去查,把培训班取消,那么当初一交交一年的费用,能否退还?

另外,他们觉得这样的摸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些培训机构都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更重要的是,家长并不认为这是在维护他们的权益,甚至有很多家长认为,在集中治理一段时间后,由于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有限(且费用根据市场需求有可能上涨),而学生(家长)的培训需求依旧旺盛,那些被关闭的培训机构很可能死灰复燃。

二、培训机构成为学校补充

学校是一个教育输入输出机构,输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教学,输出就是学生的成绩。输入可能还包括一些辅导,学生需要的住宿、吃饭和相应的管理等。前一段时间,从减轻学生负担着手,学校的教学输入减少了。表现为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少了,补课少了,考试少了,学生留校时间少了。但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学生成绩输出的要求却并没有降低。当前,学生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升学,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考核还是以学校的成绩为主。教育系统对学校升学率的要求并没有随着教学输入的减少而相应减少。

传统的教育只注重输出结果,只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就算完成教育任务。而现实却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在中小学阶段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违背学习本身的规律,导致学生一考入大学,马上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要求这样的学生去完成一些需要创造性的专业工作是不太现实的。近些年,高校都在扩招,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但大学有大楼,缺大师的情况却始终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关键就是要减少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育改革本应是全方位的才能起到效果,不但教学输入负担要减轻,而且教学输出方式也要改变,否则在传统的教育输出统领下,学校的教学负担减轻了,对学生而言,外部的竞争压力还在。近些年,校外培训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大,与学校教学改革有关,也与改革不彻底有关。没有有效地疏导教学输出,学校只能无奈地将教学负担转嫁给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也就成了学校教学的一种变相补充。

教育培训机构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另一种能力上。能力培养是学习之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在学习之外培养另一种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能力培养与学校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力与能力之间还要相互促进。换句话说,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对学生自身输入输出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适应社会要求的输入输出能力,将来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社会而言,多样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多样化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意味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

然而,在整个教学输出依然是以应试为主的前提下,教育培训机构始终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存在。在学校提倡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各培训机构马上就会填补上学校教育留下的空白。这种填补是无缝隙的。时间上见缝插针,只要学校那边一上完课,培训机构马上就会用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时间填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各种开发课程接踵而至,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是应接不暇。空间上,学校周围遍布各种培训机构,各小区也是一样,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培训机构的宣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传统教育输入输出的代替形式,学生能力培训被压制于传统教育之下。

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转移到校外,培训机构就可以从各个环节介入到传统教学中。从资质上,有些培训机构证照齐全,有些则只是普通的托管机构,托管老师也就是培训老师。有些培训机构会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将培训与托管融为一体,不但培训相关课程,还承担学生的吃饭、住宿等,致使原来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不专业了。另外,一些托管老师,本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教育培训,课程辅导质量可想而知。

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原先可能只是学校给予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更多的来自对课程细节的深化,对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的细节是没必要的,有些则可能是因为走了弯路,有些就是没有用的。随着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大增加,不同培训给予的学习任务不一样,尽管最终目的都是完成学校的成绩输出,但培训机构也要在自己的特色上下功夫,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由此大增。培训机构之间相互竞争,在提升了学生升学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的措施

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培训机构的出现有其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其合理化。对于市场机构的监管,要有两个口子才行,一是输入,二是输出。只有把握住了两个口子,市场主体的行为合理化才有保证。如果市场主体只有一个口子,另一个口子是虚无的,无法把握的,相关部门就很难有效地对培训部门进行监管。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当前的状况是,它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在市场中没有输出的口子。学生成绩输出由学校负责。培训机构为了能在市场中长期地生存下去,貌似也有学生成绩输出的压力,但由于市场的泛化,市场培训需求大,培训机构的成绩输出压力实际是没有的。对于这样的输出主体,市场很难进行有效监管。短期的查处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查处的培训机构还会死灰复燃。

市场提升了培训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主要是集中在学校的升学上,培训机构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升学进行。效率的提升忽视了社会正常的配备原则,即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被忽视了。一方面,因为培训目标集中在升学上,相对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缺乏能够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培训机构,这使得学生自身能力成长与社会成长严重不合,社会表现为繁荣,而学生的能力企业并没有多少提升。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理顺教学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学校自身要形成输入输出平衡。当前是要对学校教学输出端进行疏导,改变教育现状。输出端太狭窄,学生只有升学,并且这条路会随着小学、中学、大学而变得越来越窄。校外培训机构过分地关注如何提高升学率,进一步加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这些压力全部都被加到了学生身上。所谓理顺教学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就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在知识上面附加各种升学的压力。

应试教育打破了这种平衡。所谓的效率只是外界要求的知识掌握的效率,而不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的效率起码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学习成果,二是学生学习的意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成果有所显现,但这也是从升学本身来看的。长远来看,学习成果不但不明显,而且显著下降,应试教育下的成才率明显低于素质教育下的成才率。中小学阶段,中国学生成绩普遍好于美国学生,然而,到大学却是相反。这从大学科研成果数量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被逼着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扼杀了对其他领域的兴趣。

有专家指出,中美教育存在巨大不同。为谁而学方面,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因而学生一般都能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学生视学习为负担,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考试制度方面,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成绩单方面,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地公布学生的成绩。对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

教材方面,美国的教材内容比较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地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课外生活方面,中国家长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要开始真正地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有人说,应试教育是当前最公平的方式,取消应试教育,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这是从应试本身来说的,通过严格的考试,成绩好的录取当然是最公平的。这是面对成绩的公平,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并不能只依靠一纸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照样可以在社会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取消应试教育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并不能说明应试教育就是好的。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另有原因,这才恰恰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不能借应试教育的公平来掩盖社会其他方面的不公平。

其次,培训机构应追求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当学校自身的输入与输出平衡之后,培训机构赖以成长的依附学校的环境就没有了。这时,培训机构应追求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也就是说,培训机构自身要形成对学生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每个培训机构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要有科学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另一方面,要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开展培训。当培训机构开始追求培训的科学性时,开始追求自身的输入与输出平衡时,它在市场上就是可以被监控的,不会形成短期取消长期难以取消的局面。只有当培训机构能够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培训学生时,学生的学习负担才会减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机构培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