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三纲”“五常”
——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8-10-11薛维学夏长春杜世碧

教书育人 2018年29期
关键词:校长农村学校

薛维学 夏长春 杜世碧

“三纲”“五常(纲常)”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统治者主要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论断。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新时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新的教师建设质量观,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该怎样做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全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新改革,办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呢?我们以为,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校长应率先实践好新“三纲”和新“五常”。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行为的四种病态

整体来看,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伦理、管理道德、管理手段和学校治理水平是好的,但是对照办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新要求,着眼均衡优质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广大农村群众的新期待,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散”。首先,精力分散。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常常忙于各种会议、应酬和处理学校内外的繁杂事务,精力显得较为分散,很难集中精力专攻学校管理。其次,行为分散。校长有校长的职责范围,但在农村一些中小学校中,有的校长却不愿放权,更多的是越权降位,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不但威信难以建立,反而会影响干群关系,形成权力阻隔。最后,用心不专。一些校长对学校管理用心不够,用情不专,用力不足,重权轻责、自由散漫,不谋学校管理之事,不谋学校发展之事,常常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天空任飞翔”,学校管理无章法,办事无规矩,议事无规则。

二是“慵”。首先,不思进取。一些校长任职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经历过教育的“大风大浪”,好似看破教育“红尘”,对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反应迟钝、兴趣寡然,对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不闻不问,不愿学习教育的新技术,常常给人一种不思进取之感。其次,精神不佳。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老态龙钟”,精神状态较差,优化管理意识不足,学校管理较为松散,校园生气不足。最后,撞钟意识突出。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敬业精神不足,业务不精,办事能力不强,常常是避重就轻、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是“懒”。懒政,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久居一校,是学校的“几代元老”,在学校里常以“老人自居”,居高临下,经常“懒政”“荒政”“废政”。懒思,有的校长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见怪不怪,少思考、少研究,任其自由发展。懒动,有的校长对于上级的要求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规定动作短斤少两,校园政令不畅。表面功课做得足,表面文章写得好,却对学校发展无益。

四是“乱”。首先,思维较凌乱。有的校长管理思维凌乱,在做决策、出主意、拿办法时常常左右徘徊,摇摆不定,“东一个决定,西一个办法”,最终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其次,决定常更改。面对学校重大发展或出现问题时,缺主意少办法,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中,对做出的决定经常更改,一会儿一个主意,一会儿一个办法,一会儿一个招数,导致学校教师疲于应付,怨声不断。最后,学校面子乱。有的校长对校园环境面貌管理不到位,校园内报刊、板报长时间不予更换,书报亭、公示栏内随处可见乱涂乱画的痕迹;生活垃圾、胶袋和果皮遍地;有的校长既不整理自己的办公室,又不对教师办公室、学校功能室进行规范和美化,书籍、课本、作业本摆放杂乱,布满灰尘。再次,校园布局混乱。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不符合规范要求,给人一种“混乱”之感。

二、造成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病态的主要原因

一是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原谅小我为家常便饭。常言道,一位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就是学校上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现实中,由于受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以及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一些校长长期居处一校,或因年龄较大,或因资历较深,或因曾在所在学校和当地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就会滋生出一些优越感和骄纵感,常常不自觉地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既不注意学习,也不注意行为示范,经常原谅自己的一些“小错误”,把自身等同于一般的教师。校园中,一团和气,发现问题,大家也不会互相提醒,长此以往,校长管理行为就会变得“散”“慵”“懒”“乱”。

二是轻视业务提高,感觉良好为经常心态。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无心追求自我发展,更无心促进学校发展;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自认为观念、思想、理念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高度,就会轻视对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考核督导和检查指导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肯定得多,否定得少,容易满足于现状,心中没有目标,自然就不思进取,学校管理工作呈现“散”“慵”“懒”“乱”的特点也就成了必然。

三是脱离一线实践,表面文章为喜好功课。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人浮于事,经常深居学校办公室,很少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教师办公室、深入学生活动场所,长期脱离基层实践;有的校长在工作与生活中琢磨人多,琢磨事少,习惯于做“看得见的事”和“面子上的事”,很少触及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深水区”的事。这样,工作无压力,自身无动力,“散”“慵”“懒”“乱”也就成了工作的常态。

从客观上来看,近年来,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的选拔、教育、培养、监督与管理不足,缺乏对校长履职情况规范性和有效性的考核与评估,没有针对校长工作成效的具体可行性评估标准,校长交流的机制与体制欠缺,校长队伍死气沉沉、生气不够、活力不足,干好干坏一个样,常让校长感到“前途无亮”,近无搞头,远无奔头,自然就会催生出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工作中的“散”“慵”“懒”“乱”等病态行为。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以改造主观为主的原则,用实在有效的举措,全面开展对中小学校长管理病态的治理。

三、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念好“三纲”“五常”

“散”“庸”“懒”“乱”本是当前一些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消极态度,同样也成为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行为的经常病态。这种病态,必将制约农村学校的持续向好发展,也必将影响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对此,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应遵循大忠诚、敢担当、优管理新“三纲”

1.以大忠诚为大纲。古人云:“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忠诚是每一个农村中小学校长必备的品质。校长的忠诚必须是一种大忠诚,必须是对党的绝对忠诚,这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首先应遵循的大纲。

首先,矢志不渝爱党爱国。我们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放在中小学校长道德修为的第一位,自觉提升政治站位,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对党的绝对忠诚,必须要有国家情怀,满腔热情爱国家,豪情满怀建设国家,精心地为国家培育英才。

其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根本指针。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全过程,清楚掌握党对人才的本质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为统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全心全意忠于人民。毛泽东同志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时刻心系农村群众,时刻忠于农村群众,时刻服务于农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农村群众为师,以农村教育发展为追求,以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时时事事问需、问计、问效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努力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接上地气,成为农村孩子的成长所需、发展所求。

2.以敢担当为中纲。《辞海》中对“担当”的解释有:承担并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所承担的责任;承受等。敢担当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意志和坚持。敢于担当是新时代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该遵循的中纲。

首先,要有破解万难的勇气。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农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诸多问题与困难就像一道道横亘在校长面前的“险沟深壑”,要想跨越这些“险沟深壑”,校长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有了勇气,校长才能无所畏惧,才敢知难而进,也才能破除万难,敢啃硬骨头,抓石留痕,踏石留印,甚至是敢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其次,有解决重难事的智慧。古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有了勇气还不够,校长还要有能解决学校重难险急事的智慧。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主要存在教师素质提升功效低,素质教育假式化,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竞争激烈,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表面化、学校标准化建设虚浮化等问题,尤其是教师职称评聘,是最令校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学校不评职称时,教职工之间的关系还算正常,一到评聘教师职称时,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而微妙。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校长的勇气,更需要校长的智慧。校长应坚持民主决策,按照“三重一大”规则,求优求捷求稳,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带领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各个击破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避免教师在竞争中“因利而生恨”的情况出现。

最后,要建设校园良好生态。第一,要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清气正才能干事创业。抓政风,确保校园里一个声音说话,确保政令畅通;优党风,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引领校园政风;重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让校园充满正能量。第二,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思想精要》中说:“在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会因对组织有所贡献而富有成效”。校长要积极倡导教师间、领导间、干部与教师间相互帮助、彼此尊重,力求做到“四多”,即多宽容包含、多表扬肯定、多示范引领、多交流沟通。第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要善于打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藩篱,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效”“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和“奖勤罚懒”的利益分配机制,尽可能地调动和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优管理为小纲。管理好学校事务、领导好学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是校长的主业,优化学校管理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遵循的小纲。

第一,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校长要具有谋划学校发展全局的智慧和能力,既能谋一域,又能谋全局。要组织学校师生科学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每一个时段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做到时有所为,有所重为,有所不为。

第二,有效建构管理格局。要善于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坚持扁平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粗放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明确分工,重视协作,培育团队精神,积极建构充满活力,彰显人性,能突出学校特点的管理格局。

第三,积极打造管理风格。首先,校长要有独到的管理思想。帕斯卡在《思想录》中告诉我们,“人因思想而伟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思想贫困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最大的问题,它比经济贫困、知识贫困都可怕。其次,努力让管理有“样子”有“个性”。管理风格突出表现在一个领导者的样子和个性上。校长的样子体现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处理事务、解决矛盾、言行举止等方面,校长应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恶事不去为,好事不去争,做事讲规则,时时处处彰显校长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努力得到师生的认同。要运用个性化的管理手段,因校施计,因材施管,因人施策,因事施法,使自己和教师都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二)坚持新“五常”,着力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的新业态

1.常学习。有一位教学名师曾提出,教育的乡愁是什么——是教师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如果人生有捷径,那就是读书。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时代,每一个农村中小学校长都应首先成为热爱学习,能不断增强自身学习力的校长。

第一,坚持适用而学,突出选择性和问题性。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既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师生和家长,还要处理繁杂的学校事务,毕竟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应按照可适用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来选择学习内容,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坚持拓展而学,突出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想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农村中小学校长就必须要先发展自己。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处理学校管理事务所必需,坚持学习的全面性,文理兼修,政史皆学。系统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学习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与时代接轨。

第三,坚持快慢而学,突出经常性和坚持性。学习知识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忌一曝十寒。校长应坚持学习。可快学、可慢学。快学与慢学看似是一种速率,其实是一种方法。快学是为了解决及时的问题,慢学是为了解决恒常性的问题。同时,还应坚持深学和品学相结合,对于自身缺乏的、必需的知识必须深学透学,学懂弄通;对于文学美文、教育美文等,必须慢学细品。

2.常思考。思考是发现真理的一条有效路径。农村中小学校长都应该是勤于思考、肯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人。现实中,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没有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教育现象时常常是人云亦云,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校长对一些教育问题缺乏思考。

第一,思考学校现状。自身学校是校长观察、分析、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最近区,校长应利用好这个最近区。要通过思考,明晰本校的管理现状,清楚本校的优势和劣势,清楚本校的校情、教情、学情,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开展比较思考。校长应跳出本校看本校,离开本校评本校,要积极地把本校与周边学校、发展得好的学校、特色学校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寻差距,查找不足,多去思考本校的差距在哪里,特色在哪里,改进的措施在哪里。

第三,对照发展思考。要认真总结教育基本规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规律、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通过思考,找到学校发展的桎梏,积极寻找破解的方法和策略。多问问自己,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该做什么、如何做,重点做哪些事,首先该从哪里做起等。

3.常研究。研究力,是校长的基本功力之一,“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只有坚持研究,才能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

一是研究教情。教师是推动农村中小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对教情的研究,要着力对本校教师的年龄状况、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个性差异以及教学能力、水平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掌握科学搭配学校师资,提升学校教学效益的第一手材料。

二是研究生情。学生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来源、家庭现状、个性特点、生存环境、生活境况、兴趣爱好、最近发展区等进行经常性研究,从而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质量和生源特点,为高效实施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决策来源。

三是研究农情。农村学校永远“姓农”,理应体现“农”字特色。必须坚持从农村、农业、农民出发,加强对农村经济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需求、农村学生成长规律等问题的研究,努力让农村教育紧贴农村实际,增强农村教育对“三农”的服务力,从而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的生命力。

四是研究化难破疑之法。当前,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校长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力度,要研究问题形成的根源,按类别分析,按难易程度梳理,按缓急分类,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可解决的、能解决好的、为师生所急需的问题入手,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在化难破疑中得到升华。

4.常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实践不仅可以检验真理,而且还可以让校长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得到物化。

一是主动上课,争当学科教学的实践者,拒当“蹩脚指挥官”。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想掌握学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根本途径就是上课。校长应坚持带头上好每一堂课,争做内行事,努力让自己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

二是参与教研,争当教学研究的实践者,不当“教研门外汉”。校长应积极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积极组织和参加学校、学科教研组举办的教研、教改研究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次渗透引领,说行家话,提升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力。

三是以身带徒,争当培养教师的实践者,杜绝当“讲台座上宾”。积极创建以老带新、专家带徒、名师带教等学校教师培养模式,带头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多举办专业讲座、师德论坛等活动,争做有益事,杜绝现实中校长在学校教师培训台上坐一坐,讲讲话,结束之后放空话的现象。

5.常批判。牛顿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批判是教育家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同样也是农村广大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学术良知和工作方法。

眼下,学校中、系统内、社会上、国内外有关学校教育的理论、经验、方法可谓繁杂纷纭。对此,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是该全盘照搬,还是选择使用?是该全部复制还是移植嫁接?是该拼接组合还是批判创造?这其实是对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的一个考验。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坚持以批判的态度,主动辨别其真伪,自觉分析其价值,做到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努力让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积极创造鲜活的新经验。

总之,新时代必须要有新质量,新时代必须要有新思维,新时代必须要有新举措,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理应时刻铭记新“三纲”,自觉坚守新“五常”,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一定要怀抱新理想,做出新努力,实现新作为,奋力谱写农村教育新篇章,静等农村教育花开的美妙声音。

猜你喜欢

校长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