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行为改进”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设计
2018-10-11王辉
王 辉
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顾泠沅教授提出:“基于课堂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是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地处偏远农村的现实决定着我们不可能通过大量的外派和外请来完成教师的培训任务,因此,近年来学校组织“教学行为改进”行动,构建了培训目的为了课堂、培训内容来自课堂、培训空间立足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一、设计理念与培训目标
“教学行为改进”行动的关注点是课堂教学,目标是人的发展,核心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引导教师以研究的角度审视“课堂”,按照“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基本思路,总结教与学中积累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备课、上课、作业等各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方法、行为和手段,使学生在教学行为改进中健康成长,使教师在教学改进中加快专业发展,使学校在教学改进中积蓄追求卓越的文化品性。
“教学行为改进”行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引领教师对“上课”的反思和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以校为本、团队研修、分层发展的研训文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模式。具体目标:一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师在继承学校敬业、务实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思考教育本质和教学效益,从精神家园的角度定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引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科素养、执教能力,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持续地发展,进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引领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变非理性和无意识的教学习性,探索教学规律,讲求教学策略,追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合理的研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建立以“教·培·研”一体的“课堂即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助推模式,形成“团队共研”的学术氛围,创新教师研训机制。
二、设计思路与总体框架
“教学行为改进”行动立足于“课堂”、聚焦于“问题”、着力于“改进”,以“学为中心”为主题,创新教学常规、研训活动、教学研究的管理模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学校教师的不同结构现状,以“三类教师”培养为目标、“三个课堂”建设为载体,“三个改进”行动为路径,探索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机制。实施框架如下图:
三、路径分解与助推策略
1.行为跟进阶段(基础):建设规范课堂,培养合格教师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教师的学科知识、基本功以及最初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上课的质量。处于行为跟进阶段的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课堂”建设,以会模仿、会实施为抓点,培养成掌握一定的教学规范会上课的合格教师。
(1)全员式培训。一是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的培训,采用“讲座+阅读+考试”的形式。让教师做学生试卷,掌握教材知识体系;把课程标准和指定书目作为考试教材,提高教师专业文化素养。二是“三笔一话”、课件制作等基本功的培训,采用“专家辅导+作业练习+竞赛考核”的形式,以“人人过关”的要求提高整体水平。三是“教”与“学”常规的培训,采用“观点报告+现场观摩+督查考核”的形式,分阶段落实与完善。
(2)优质化备课。紧抓“个体独立备课—小组集中研讨—个体修改实施”备课过程的关键节点,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制定学校统一的教案范式,变传统教案为导学案,重点预设学生学习活动,增添修改栏和个性思考栏,要求呈现完整的作业设计,落实书本的标注要求。落实每周的集中研讨活动,加强“问题”的针对性。
(3)会诊式听课。根据调研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形式进行听评课:一是对新上岗教师的初级模拟上课;二是对个别教师的预约推门听课;三是对部分教师的临时推门听课;四是全员展示听课,包括新教师亮相课和二次汇报课、青年教师赛课、老教师调研课。基本步骤为:
(4)模仿式上课。模仿是学习的开始,新教师的成长往往是从“形模仿”走向“神模仿”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模仿对象:一是模仿教参:翻阅教参、教案、杂志,迁移运用;二是模仿同伴:向同年级段老师、同学科老师,学习请教;三是模仿师傅:梯级师徒结对,互动交流,指导展示,汇报总结;四是模仿名师:走出去、请进来或者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学习名师理念做法,实践探索。
2.行为改进阶段(重点):建设高效课堂,培养经验教师
在跟进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自己薄弱点有了改变的策略,逐渐地就到了教学行为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和阅历,具备了对教学和资料的鉴赏能力和整合能力,“高效课堂”是他们的教学追求。“经验”对这一阶段教师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采用“项目团队”研训模式引导教师以“课例”的方式开展研究,提高“经验移植”和“经验总结”能力,走上了自我完善,自我矫正之路,逐步成长为“经验教师”。
(1)“项目团队”的组建。通过对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设计能力薄弱、课堂实践能力低位、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根据课堂中的真实问题,组织不同研究主题的“项目团队”,开展“团队式”的研训活动,实施“捆绑式”的团队考核,实现“共进式”的整体提升。
(2)“项目研修”的实施。项目组将以“团队磨课”形式开展研修活动,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对组织策划者和参加者的角色定位有相应的要求,设计了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思考或行动的参与点,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及时交流共享的机会,使每位队员形成会设计、会上课、会表达、会组织、会研究等多项技能。“团队磨课”研修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下:
课例式研修活动要注意加强对典型案例、教学实录、对比数据等材料的积累。着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来对预设进行验证。
3.行为递进阶段(愿景):建设智慧课堂,培养名优教师
“智慧课堂”是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景,它表现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往往止步于上一阶段,在通往教学行为递进阶段产生专业发展的瓶颈现象。通往名优教师之路还需学校的高端助推和教师的自我修炼。
(1)高端助推。一是展示指导,让经验型的教师担任校本培训的指导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讲座、上示范课、指导同事写论文做课题,在做“教练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赛课评比,让经验型老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因为经验型老师有了一定知名度,参加比赛肯定会为了捍卫自己的知名度而精心准备,不断学习提升。三是外出培训,让有上进心的经验型老师参加上档次的培训听课学习,开阔视野,提升境界。
(2)自我修炼。引导经验型教师把教育当成信仰,实现三个“自我”:一是浓厚的自我爱好,成为教育的爱好者、学科教学的爱好者,把每一条信息当作广义备课,把每堂课当成公开课,把每一次教育活动当成案例研究……二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在纵向上,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明天比今天有所发展。三是独立的自我世界,受得起委屈,顶得住压力,守得住原则,矢志不渝,守望教育人生的精神家园。这样经验型的教师就会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即使做不成专家名师,但也可以成为学校的“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