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失“主张”的信息化教学误区与应对之策

2018-10-11周如俊

教书育人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评价

周如俊

一、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误区

1.信息化教学=表演信息化

有的教学信息化大赛课上明明只有20多名学生,一眼望去就知道出勤情况,为了增加信息化得分元素,却“画蛇添足”地非要在课堂上用手机app点名。常常看到一些信息化教学课堂上师生明明面对面,却偏要通过计算机中介来进行交流和互动;有时看学生人手一部iPad在进行个性化学习,实际上仍然是依据老师的要求在看同样的内容。也许学生看似是在课堂上“动”了起来,本质却是只是手动、身动,而心不动、脑不动。教学现场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信息化技术被简化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徒有华丽外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或网络式学习课件,所谓的教学信息化也只是一种“作秀”。

2.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有些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只是单纯地将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借助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其实,信息化教学既要包括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又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体现的是多学科与多技艺的有机融合,表现为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实现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地有机融合。

3.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

一些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却轻视助“学”,忽视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以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运用的系统性,要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预后的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整合。

4.信息化教学=项目信息化

目前所看到的大赛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场景,都是针对一个独立微型的项目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而缺失对整个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基于微型项目需要哪些有关资源、如何将教学资源转化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包,缺乏课程资源的整体构思,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现代教育资源的整合度偏低。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中“主张”

课堂教学规律一般是有迹可循的,而教学的种种“痕迹”则需要教师沉淀下来,静心思考,才可能变得清晰可辨。当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过分崇拜,根源就在于教师缺少对教学思想的哲学辩证观照的“教学主张”。

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技术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技术的教师。的确,信息化教学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都迫使我们去思考、去理解关于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1.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主张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转变,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的帮助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向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仅停留于对知识内容的讲解说明,而是向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转变;教师也不再仅是课堂上的演示工具,而是向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转变。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资源平台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信息化教学是变传统线下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多元化,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空间,以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炸醒“应试教学”中昏昏欲睡的课堂,变“微课”“慕课”“微信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技术导向为学生跨越时空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导向转变,使学校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可以基于“互联网+”实现,教师(学生)在互联网上教学(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课)下的活动成为线(课)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由传统的封闭式单一的教室(教场)向开放式多维的学场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慕课”“微信课堂”“翻转课堂”等,其本质都是跨越时空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是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教师要充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微信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将传统线下教学转移至线上,突破学校的区域限制与时间限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云计算整合能使学生乐学、愿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学习、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紧密结合,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体地位。

2.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主张

信息化教学关注的是师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合作的活动过程。信息化是教学实施的辅助要素,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因此,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信息化教学要坚持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主张”:教学生成是教师个性化在教育实践中无处无时不在的意义追求和价值所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仅仅是技术的变化——是一种新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而不是教学法本质的改变。

信息化课堂的关注点不能仅是内容和内容的传递方式,教师要多关注学生本身和他们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不应是信息技术的“演示场”、知识的“交易所”,而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师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信息化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超越教学信息化手段的束缚。在教学目标上:要关注如何体现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要关注如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如何增强教育内容的思维价值;在教学对象上:要关注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关注如何重视教与学的交融;在教学结构上:要关注如何构建多边互动;在教学评价上:要关注如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掌握一种基于信息化资源应用的在线学习平台(即混合式课程平台),熟习课程的在线学习模式,并与传统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为学生之间及生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通道,系统设计学习活动,选择“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等交互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体验、互动的课程建构过程中,实现在线教学的课堂交互、协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等。

2.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流程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化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情境、信息化教学策略和信息化教学评价),其中目标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终点,情境表征着信息化教学的场景,策略选择着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评价引导着信息化教学的方向。教师要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系统化地进行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与弹性。为学而教、为学生而教是信息化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偏好和态度特点,进行课程分析和学习者分析,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步骤和考核内容,从而逐步实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情景设计要体现协调性与流畅性。信息化教学情境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多样化,形成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各要素等的相互协调,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体现合理性与灵活性。信息化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及针对各种教学问题的处理策略(如协作学习策略、交互策略、导航策略和评价与反馈策略等)等。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和有替补方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保证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要坚持两个原则(“多元评价”原则和“评价为了发展”原则)。一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具体形态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量规、评价包、电子作品集等);二是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检验接受信息化教学的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3.加强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自我建设

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主要取决于五大因素: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内容;二是根据教学手段选取内容;三是根据学习情境选取内容;四是根据学习情境选取内容;五是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用支持。教师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自我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自己的立体化数字教学教材。即通过对各类教学素材(主要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学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完成所教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平台的搭建,实现从课程资源建设到教与学应用的全部数字化;二是按照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学校特色等来“引建融合”,创建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建立师生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教材的章、节的相关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文本),教学示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价案例、学生作品、课堂实录等),实践实验教学,学习内容评价与考试测试(习题、试卷)等。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信息化评价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