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18-10-11李博文
罗 雨 李博文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一个必然趋势,未来世界的发展取决于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发挥优势,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从分析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出发,发现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教育国际化已成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一、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知识、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各国经济与市场的角逐,无疑就是国与国之间软硬实力的抗衡,也就是各国高质量人才、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必须迎接大学的国际化。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我国高、精、尖人才的阵地之一,就必须顺应时代,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以确保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地方高校在硬件设施、人才引进、生源等各个方面上处于弱势。在此形势下,更加激励高校要提升国际化的发展意识。高校在立足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要注入新时期的国际元素,培养“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2]地方高校走向国际化,既是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二、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一)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保障
1.教育国际化理念与规划的纳入
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实现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入国际化理念,以及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划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如国内率先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天津大学,就通过颁布《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来明确其推进国际化的决心。随后,全国各高校纷纷将国际化发展战略纳入学校“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江西省对29所本科高校进行了国际化程度的评估调查,分别将办学定位国际化、国际化战略规划的制定、人才培养国际化理念的纳入、国际化年度工作方案的纳入列为江西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与规划的评价指标。从表2-1来看:江西省29所本科高校(不含独立院校)中,29所本科高校都在办学定位中体现了国际化理念;有28所高校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纳入了国际化战略;有27所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中体现了国际化,并且制定了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年度工作方案。这足以证明,江西省本科高校(不含独立院校)已经开始将国际化纳入学校发展议题。
表2-1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的国际化理念与规划的纳入情况
2.校园国际化环境的创造
据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国际化发展环境的评估指标来看,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外宣传方面,即学校同时设有中英文校园官网,让校外人员,特别是国(境)外人员能够了解到学校的发展势态。另一方面是校内服务方面:一是针对留学生和国(境)外教师/专家提供适宜的住宿和活动场所和对校内主要教学及科研场所使用中英文标语;另一个是学校自身通过多样的宣传渠道,如校报、官网新闻、宣讲会向本校的学生和教师发布有关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信息等。从表2-2可以看出,江西省大多数本科高校逐渐在进行国际化环境的创造,让校外人更好地融入学校,也让校内人更多地接触世界。
表2-2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国际化环境创造情况
续表
3.国际化政策及制度的出台
政策与制度是高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据调查,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上出台了相关制度,其中包括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相关管理规定的制定、留学生的管理规定和校内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规定、外籍教师管理规定及汉语国际推广教育规定等方面(表2-3)。可以看出,江西省97%的本科高校在制度规定上给予了国际化发展的导向。另一方面,江西省政府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也提供了政策支持,特别是现阶段,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指出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加强学校间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留学生规模,推动高校科研合作”,[4]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政府对于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的重视力度。
表2-3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出台情况
4.学校国际化机构的设立
高校的国际化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国际化事务办理部门,为学校师生及外籍师生提供咨询与服务为主。2015年,江西省有28所高校成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28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事处),可以说有99%的高校拥有独立处理国际事务和港澳台事务的机构,且为学校的师生设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另一类是国际教育学院,高校中独立的提供国际化教育的学院,以教学为主,为留学生及研究国际教育的师生提供独立的院所。2015年,江西省有24所高校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说明江西省绝大多数的高校有单独培养国际生的院所。
5.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的明晰
2015年,根据对江西省29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经费投入调查(表2-4),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经费的调入类别大致分为以下8种: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教师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学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购买国外图书(期刊)以及外文电子资源经费、获得财政资金用于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专项经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港澳台侨奖学金和专款用于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宣传活动经费。且从表格来看,大多数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做了明确精细的分类,做到了物尽其用,为学校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表2-4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情况
(二)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1.软硬件设施不足
近年来,江西省本科高校虽然已经步入了教育国际化的行列,但许多高校仍处于接受国际化理念阶段,国际化的部署存于形式,具体实施不够充分。首先,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方面,江西省本科高校重在“线下”——引进师资或是教材,但忽略了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购置。并且“线上”的网络平台不够完备,高校间的国际性交流缺乏,资源得不到及时的共享。其次,虽然有92%的高校为留学生及外籍教师提供了符合条件的住宿及活动场所,但很少有学校为中国和外国学生提供课外的交流中心或中外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校内学生及留学生之间会存在一些隔阂,处于隔空好奇状态,缺少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校园的国际化氛围就会相对减弱。
2.师资力量薄弱
江西省较其他省市在教育国际化发展上起步较晚,其师资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薄弱。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国际化师资的数据(表2-5)来看,江西省本科高校中无论是外籍师资,拥有国(境)外学位师资,还是在国(境)外有任职经历的师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都很小,而且其中能用外语流利教学的校内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师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
表2-5 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情况表
3.留学生规模小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可以直观地反映高校培养国际学生的能力。从2015年江西省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当年江西省本科高校总在校人数情况来看(表2-6),江西省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少,并且留学生生源多为亚非国家,而美、欧、澳国家的留学生比例很小,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更倾向选择我国沿海及经济发达的省市,可见江西省高校吸引留学生的优势并不大,从而导致了留学生规模小。
表2-6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留学生规模情况表
4.国际化课程不多
高校要体现教育的国际化,关键的方向是在教学上体现国际性。2015年,江西省的本科院校对于非外语专业使用外语或双语教学的课程共有771门,非外语专业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共有490本,其国际化课程比例相对较低,且这些课程大多也集中在研究生教育中,本科教育除了一些语言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鲜有涉及。
5.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不够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设立海外孔子学院,即向世界各地设立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2015年,江西省仅有7所本科高校在海外设立了孔子学院,共10所。另一方面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类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江西省本科高校都没有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而是开展了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江西省16所本科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共50个,其中尤以学科特色类本科院校的项目居多,占总合作项目的90%。虽然有所成绩,但仍有45%的高校没有合作办学项目,且单个高校的合作项目都小于10个。由此可见,江西省本科高校在海外办学及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不够,仍有待加强。
6.师生对外交流的频次少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师生出国交流与访问是高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直接体现,但总观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的对外交流情况,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频次少(表2-7、表2-8)。一方面可能因为学校提供的对外交流机会少,且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师生的观念及家庭因素,导致了学校推行国际交流项目受限。
表2-7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情况表
表2-8 2015年江西省本科高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情况表
三、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在硬件设施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做到教学设施与国际接轨;提供留学生与校内学生互动交流的课外场所及交流机会,让他们能在交流中学习与探讨;开设网络课堂或资源共享平台,让国际学习资源互通有无。在软件设施方面,对学生举办的各种国际文化节或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让学生体会国际文化,体验国际事务的运行规则,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外籍师资聘请方面。首先,明确师资引进的目标,以达到师资与学校教学的战略一致,真正做到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提高学校国际化教育的水准。其次,优化外籍教师的聘请条件,择优录取,提高外籍教师的学历层次及教学水平。最后,外籍教师的选聘不能局限于外国语言教学领域,也要选聘在其他学科领域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三)改进国际化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其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然不能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课程的设置需要注入国际元素,加入国际上新的研究点和创新点,让课程充满活力。但课程要实现国际化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受到地理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要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革,高校要有长期的规划。
(四)大力支持师生对外交流
地方高校师生对外交流频次少,高校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提供的机会少和出国交流的优惠政策少。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尽可能地为师生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不仅要开展非学历的对外交流,还要重视学历教育的对外交流,提高师资和生源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出国(境)交流的师生,给予相关优惠和奖励政策,例如对归国人员回校就业进行相关政策保障,这样可以吸引优质人才进校,为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稳步发展。
(五)健全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思路
地方高校要明确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国际化教育理念的纳入很重要,但是理念必须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国际化。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利用自身发展的优势。地方高校不像其他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有着好名气和好学科,但地方高校必须发掘自身的优势所在,突出自身的优势,这也是提升高校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要运用互联网,将自己的优势因素宣传出去,让校外人认识和了解本校,从而吸引来华求学的留学生和来华就业的外籍教师。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正视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现阶段,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且不能像其他高水平高校一样在国际化的实施中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看清自身在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有利环节和不利环节,从而着力于有利的发展环节,慢慢优化不利环节,才能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面发展。
注释: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 人民日报, 2010-07-29.
[2]李庆领, 吕耀中.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Z1):64-65.
[3]刘晓亮.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 [EB/OL].(2016-11-11).http://www.jiangxi.gov.cn/xzx/tzgg/201611/20161111_1297276.html.
[5]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报告[R]. 2016,(12).
[6]刘庆红. 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途径及评价指标[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35(6):247-250.
[7]刘海涛. 深化新时期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J]. 前沿, 2012,(1):160-161.
[8]魏雪峰,李逢庆,钟靓茹. 2015年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6,(4):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