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践措施

2018-10-10郑智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与日常生活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本质特征

作者简介:郑智英,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中学教师。(福建 南平 35340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099-02

高中物理的实践性很强,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仅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对问题的本质展开合理分析,进而将解决物理问题转变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本文对高中物理的本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实践思路。

一、高中物理的本质特征

1. 具有层次性特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必然有不同的教学需求,因而可以针对教学需求简单地划分层次,如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质点、参考系),也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牛顿第二定律、能量转换)。在教学中,很多知识都不是浅层学习便可以达到理想效果的,需要进行深层次地探索和研究。比如,教学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学生需要理解的物理概念不仅有动量,还包括动量的变化体系。只有先掌握浅显的物理知识,才能为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2. 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物理离不开实验,物理这门学科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它所涉及的实验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实验原理进行思考,进一步强化基础的理论内容,使得所学知识变得更为系统,在理论上也会有明确的实验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将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知识应为生活服务。一旦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必然是合理、有效的,而且会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3. 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那么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阻碍。怎样才能达到学习要求呢?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学习课堂当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验证知识。

4. 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高中物理知识比较复杂,尤其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在整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没有明确的复习方向,也无从下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没有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进行研究,尤其是一些主干知识了解不够。虽然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而且呈现孤立的状态,但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仍有一定的关联,进而高效率地掌握这些物理知识。例如,曲线运动是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够与直线运动产生直接的联系;电磁感应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不仅涉及力、运动等知识点,还包括各种电路和能量转化等内容,学习时需要掌握它们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物理的实践策略

1.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合理、有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现有的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多方面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以学生的角度進行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而且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高中物理教学不应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应主动地参与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物理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做到因材施教。

(1)创设基础的物理实验情境。物理实验情境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开放性实验往往可以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猜想和实验思维。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摩擦力属于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实验情境,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并提供实验器材,如刻度尺、量角器、弹簧测力计、小车、玻璃、木块等。对实验结果并不明确规定,只要结果在合理范围,教师都要进行评价,而且不能盲目地加以否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不一样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方式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创设基础的实验情境以外,还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以便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功能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这一知识点不是很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对此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力做功量度物体动能的变化有哪些?如果是外力做功,那么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物体的动能才能增加或减少?外力做功满足什么条件,重力势能才会增加?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思路,跟随问题不断进行延伸和拓展。

3. 加强交流与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往往需要探讨才能解决。交流、讨论不仅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形式,也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对于课堂教学出现的难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师生共同探讨,一起解决学习问题。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直接否定答案,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示肯定,多方面地激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总体而言,高中物理学习的本质特征在于物理知识与实验的融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努力提供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 韦叶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物理实验,2013,(3).

[2] 谭国发.物理教学要重视演示实验[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8,(1).

[3] 付亚东.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5,(2).

[4] 曹琼.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5).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改编题目可以这样做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