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电商商品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2018-10-10李成玉张晓倩申岑闫萌应毅贤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9期
关键词:商品质量现状分析建议

李成玉 张晓倩 申岑 闫萌 应毅贤

摘 要:商品质量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电商平台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平台入驻商家、电商平台、国家法律以及消费者自身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商品质量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商;商品质量;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2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方便快捷安全支付形式的使用,新式便捷的消费方式逐步替代传统消费方式,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的一种主流消费模式。在网络购物发展迅猛的同时,伴随出现的是商品质量问题, “三无”产品、过度、虚假宣传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电商产品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对提高电商产品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1 电商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1 入驻商家信誉差

能力较强的入驻电商,大多会选择信用较好的生产厂家合作,在源头处保证了商品质量。但是一些零散小入驻电商缺乏产品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由于没有较强的资金、关系等,在选择商品生产厂家时,单纯考虑进价问题,盲目逐利,在监管不严、制约不力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有意售假或售卖违法违禁品。作坊式的生产厂家,没有标准的生产流程,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劣质品在源头处进入销售渠道,另外劣质货源难以准确溯源,假货易于盛行。

1.2 电商平台管理欠缺

电商平台入驻商家众多,商品种类数以万计,我国发展迅猛的电商平台,在管理上相对不足,对商家的约束力差,监管力度不够。第一,电商平台为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设立较低的准入门槛,并且准入机制不完善。以淘宝网为例,该平台上的几近全部电商,仅仅只是在网站上缴纳少许的保证金,进行所谓的“实名注册”后,就可以在淘宝网上开设店铺营业。缺少第三方的担保,平台对入驻商家缺少强有力的市场监管,在多方因素下,电商势必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填写虚假注册信息,这将给工商部门追究电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带来难度。其次,平台对商品质量的监管仅仅看有没有产品合格报告,对入驻商家售卖的商品及服务则很少进行监管和督察。在淘宝网上,大量商品没有经过审核就可以上架销售,部分“三无”产品没有任何厂家信息,也不涉及执行标准等核心信息,或是虚假经营,添加虚假编造的商品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有甚者公开出售一些明令禁止的违规违法商品,商家以假乱真兜售假冒伪劣的低质量商品,电商平台难以摆脱应该承担的连带责任。可见电商平台没有承担起类似实体平台管理者的监管责任,导致在商家的管理方面出现重大欠缺和疏漏。

1.3 国家监管不足

近几年电子商务飞速的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则显得相对滞后,政府在处理线上问题时,依旧沿用线下商品监管的法律条文,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线上商品质量的违法行为,现行法律条约多是民间在政府牵头作用下签署的规章制度,如6月12日北京市工商局召开“6.18”电商年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网、国美在线等12家与工商部门签订《加强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买卖合同中不得出现“商品出售概不退换”、“最终解释权”等违法格式条款,该协议为商品质量做出保障,但是我国政府还没有颁布专门针对线上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虚拟化的电商平台,多元化的交易手段,跨地区远距离的交易方式,使传统的监管形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用于电商商品质量的监管,监管难度加大,当交易过程中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卖家的违法行为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以及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出现纠纷时,商家最多关闭网店,改头换面再开一家类似的网店,商家违法成本低后果影响小,因在经营时没有相对应的有力约束,违法后没有准确的惩罚标准,所以在后期商家会继续不诚信经营,在利益的引诱下,仍会做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另外,一些消费者缺乏商品质量辨识的能力,商品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低,部分消费者过分追求低价,维权意识淡薄,助长电商的售卖低质量商品的不良行为。统计表明,网购中遇到问题时,55.6%被访者选择默默承受,仅有44.4%被访者进行了投诉。

2 提高电商商品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2.1 提高电商自身素质

控制货源是基础,督促电商与正规合法生产厂家合作,向电商平台提交商品货源信息,商品信息通过验证才准许上架,可以有效控制商品质量,营造良好经商环境,提高电商素质。引进第三方信誉评价机构,建立电商信誉评价机制,对电商的合作厂家等进行抽查,对所售商品进行质量检验,信誉度展示时要让消费者明显看到,实现信息透明化,并且电商及电商平台无法更改信誉度,并且设立低信誉度淘汰制,以便提升电商的素质,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

2.2 完善电商平台的管理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健全准入规则,电商平台对商家的严格审核把关,将商家的信息向工商部门公开,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公正、公开透明的电商生态体系,在准入时建立试营业机制,期间有违规行为立即关闭店铺,保留良好信誉资质的商家。在对进入电商平台的商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同时,电商平台要做好与工商部门的对接工作,严格审查商家营业执照,随时抽查商家的商品质量合格证明、品牌销售授权证明等,在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前提下,确保所售商品的信息可追溯。查处关闭通过虚假信息注册的商家,电商平台不仅要严格执行入驻电商实名制标准,还要给商品进行编码,让虚拟的商家和商品实体化,从而强化对电商商品质量的有效管控。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商平台收集商家相关信息数据,建立电子商务大数据库,设立不诚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全网监测,不遗漏任何一家网商,利用大数据不仅提高监测效率,还能提高监管的精度,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落实电商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的“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措施。

2.3 加强法制监管

政府要尽快制定适用于线上商务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标准,使电子商务商品质量监管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关规定,要求电商开店务必申请营业执照,商家信息纳入工商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商家对网上销售商品承担首要责任,因商品质量发生纠纷时,平台经营由于监管不力,也要者承担连带责任。对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实行工商备案,对违法商家进行严肃处理,明确商家的违法后果,提高违法成本。为方便消费者识别和监督,对于商品质量不合格的商家进行公示,严重者撤销其营业资格。

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监管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是商品质量的最后检验者,不能因被侵害的利益小而放弃维权,沉默不语反而会助长电商销售低质量商品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反对电商好评返现等行为,提倡合规、可持续发展的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余芳.大数据背景下C2C电商平台商品质量管控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06):45-48.

[2]陈学章,杨忠国,林树宝.电商产品质量监管问题与建议[J].标准科学,2017,(03):90-92.

[3]史宏伟.电商平台如何管控商品质量[J].中国纤检,2016,(03):41.

[4]汪晨聪.跨境电商产品的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02):165-166.

[5]谢文芳.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统计与监管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2):274.

[6]袁彪,赵戬,高妹芬,赵元新,荣国平.市场新业态下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与监管[J].管理观察,2016,(11):72-82.

[7]黎泳芝.探究电商领域产品质量问题及监管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6,(06):39.

[8]李波,温德成.网络购物中商品质量问题发生机理及監管研究述评[J].财贸研究,2013,(04):20-28.

猜你喜欢

商品质量现状分析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简述大学生网购退货的影响因素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推进商品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俄罗斯2015年将颁发商品质量标志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