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2018-10-10于俊霞
于俊霞
【关键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45—01
一、结合一日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一日常规生活环节占在园生活的50%-60%,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并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结合幼儿在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实际表现,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多实践多体验,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常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可通过“提出要求—示范讲解—练习运用—规范纠正—巩固提高”的步骤,让幼儿学会一日生活常规要求。例如,在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时,可先向幼儿提出吃饭的具体要求,即把嘴对着碗,左手扶碗,右手拿勺,把勺直着放进嘴里;吃饭时身子靠着桌边,以免漏撒饭粒。
其次,运用故事、儿歌、童谣,将习惯培养渗透在如厕、进餐、盥洗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童谣、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点。我搜集了童谣、儿歌教给幼儿,将一日常规生活用这些童谣、儿歌串联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和理解,既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幼儿在学唱歌谣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强化生活习惯的养成。例如:儿歌《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 ,每天早晚要刷牙。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下刷,咬合面来回刷。坚持刷牙和漱口,我有一口小白牙。对此可通过反复吟诵儿歌实现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再次,利用图示法建立无声的规则。幼儿年龄小,人数多,为了让幼儿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些游戏规则,我绘制了一些简单的规则图示展示在班级对应的墙饰及区域中,如用四个小脚印排成一排,孩子们就知道是应该排队;在阅读区域里面貼上安静的图片,孩子们看书时就会静悄悄的;在盥洗室里出示了洗手的顺序图,孩子们对洗手的过程和顺序一目了然,自然模仿。利用这些孩子们能够读懂的无声语言不仅让孩子们增强了遵守规则的意识,而且还帮助他们主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孩子的常规要求应坚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每一项规则的提出,应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应符合班级的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动手能力,活跃思维。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的一项快乐而自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分配角色,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在各活动区中,我制作了玩具材料标识,用图案对应的方式,开展了“送玩具宝宝回家”游戏,引导幼儿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和物品;在区域中用图案方式绘制出幼儿区域活动的人数、规则等,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学习轮流等待、互相分享等规则,培养秩序感;在角色区中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合作协商等,纠正他们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养成了文明交往、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
三、注重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养成。通过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可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养成正确的坐姿,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主动回答问题,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长期、循序渐进地进行;还需要教师与家长以身作则,家园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15)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