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定穴隔姜灸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2018-10-10曹雯张靖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临床疗效

曹雯 张靖娟

【摘要】 目的:研究特定穴隔姜灸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老年CAG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2.86% vs 76.19%,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痛(2.26±0.85 vs 4.01±1.03)、饱胀(1.78±0.76 vs 3.97±1.29)、嗳气(2.04±0.38 vs 4.16±1.37)、纳差(2.35±0.62 vs 4.64±1.08)、痞闷(2.74±0.98 vs 4.36±1.37)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2.23±0.78 vs 3.91±1.63)、肠上皮化生(2.06±1.56 vs 3.62±1.37)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异型增生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当(0.26±0.38 vs 0.28±0.29,P>0.05)。结论:特定穴隔姜灸治疗老年CAG有较好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

【关键词】 隔姜灸; 老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3.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3-00-0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以胃黏膜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为特点,通常伴有肠化生。随着病程的进展,CAG患者胃固有腺体可能出现结构紊乱,导致上皮内瘤变,进而出现癌变。老年人CAG的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1],给老年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笔者所在科近年采用特定穴(中脘、气海、双侧内关及足三里)隔姜灸治疗CAG,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84例2016年1月-2018年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CAG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关于CAG的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证实为CAG。(2)年龄≥60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重要器官原发性疾病,如心血管、肾脏和肝脏疾病。(2)恶性肿瘤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5±5.3)岁;病程0.6~21.3年,平均(12.3±3.9)年。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1~73岁,平均(66.8±6.2)岁;病程0.5~22.6年,平均(13.1±4.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加入研究,基本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服用胃复春片剂(国药准字:Z20040003,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产品),3次/d,1.44 g/次,共治疗12周。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特定穴(气海、中脘及双侧足三里和内关)隔姜灸。患者仰卧位,操作者将艾炷(1.8 g)置于姜片(直径2.0 cm、厚度0.5 cm)上进行隔姜灸,每次每穴各灸1壮,隔日灸1次,每周灸3次,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主要症状评分 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1],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胃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根据症状程度分4级记分,无(0分)、轻(3分)、中(6分)、重(9分)。

1.3.2 胃镜活检病理评分 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1],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的病理状况(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根据病变程度分4级记分,无(0分)、轻(3分)、中(6分)、重(9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有关标准制定。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善,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级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胃黏膜病变面积缩小超过50%,胃黏膜炎症减轻1级以上,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则采用M(P25,P75)表示,数据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痛、饱胀、噯气、纳差、痞闷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胃痛、饱胀、嗳气、纳差、痞闷等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胃黏膜活检病理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异型增生方面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老年性CAG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胃癌的发生率亦不断增加,给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诊治CAG,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CAG的病机特点是以脾胃虚弱为本,血瘀、气滞、湿热等病理因素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病[4]。老年人往往脾胃生理功能更为衰败,脾虚失健运会影响水谷的吸收,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食滞于胃,胃不降浊,在上可表现为反酸、嗳气、呕吐,在中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在下可表现为便秘[5]。脾虚失健运也容易产生水湿、痰饮,湿蕴于内,往往郁而化热,导致痞满、胃脘灼痛等症状。同时,土虚木乘,肝气横逆犯胃,亦可引起气机阻滞,导致胀满、嗳气、胃痛等不适。脾虚气机阻滞还可导致瘀血停积,胃黏膜血流减少,引起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因此,目前学者对脾胃虚弱是CAG的主要病机达成基本共识,认为脾胃虚弱是CAG腺体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的发病基础。

鉴于CAG的病机特点,笔者使用隔姜灸配合药物治疗老年性CAG患者。隔姜灸通过艾叶本身的温热效应及生姜的辛温药性对穴位进行刺激,具有温通经络、止痛散寒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隔姜灸能够修复胃黏膜、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衰老[6]。

足三里穴是胃腑的下合穴,具有益气健脾、降逆止痛等作用。秦蔚等[7]发现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调节CAG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增加通过胃黏膜的血流量,从而缓解胃黏膜炎性损伤。向娟等[8]的动物实验也表明,艾灸足三里穴能通过升高NO的含量来修复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现代研究也证实,对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超敏反应[9]。中脘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止痛等功效。慈洪飞[10]采用中脘穴雷火灸治疗CAG患者,结果其临床疗效、腺体萎缩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药物组(P<0.05)。另有研究报道,中脘穴的穴位深层正对胃幽门部或胃小弯,局部取穴适用于CAG的治疗。内关穴具有益气和胃、降逆止痛的功效[11]。陈姝等[12]的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以增加胃运动异常大鼠的胃内压,能够激活NTS神经元活动,从而调节胃功能、促进胃运动。气海穴具有行气导滞、固本补虚等功效,为保健强身的要穴,能够抗衰老。因此,笔者隔姜灸此四个穴位来健脾和胃、补气止痛,达到修复胃黏膜、抑制炎性反应、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衰老等功效,完全满足老年人CAG的治疗要求。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P<0.05),胃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等临床主要症状均显著缓解(P<0.05),萎缩、肠化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说明隔姜灸能有效地缓解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和肠化,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异型增生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笔者考虑样本量不够大可能是导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采用特定穴隔姜灸联合药物治疗CAG,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胃黏膜萎缩及肠化,效果好于单纯采用西药,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5.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4]王康永,王捷虹.王捷虹治疗中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6,48(3):21-22.

[5]程鹏,查安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5):52.

[6]张训兵.自拟益气温胃汤联合隔姜灸治疗Hp阳性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4):167-169.

[7]秦蔚,顾炳全.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后血浆ET、NO、CGRP和EGF水平的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512-2513.

[8]向娟,陈果,欧阳里知,等.艾灸“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内源性保护因子含量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406-412.

[9]牛文民,牛晓梅,雷政权,等.针灸足三里穴对神經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2):101-103.

[10]慈洪飞.雷火灸灸中脘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8):252-254.

[11]徐蕾,杨红星,章越,等.上脘、中脘、下脘穴的体表定位汇考与局部解剖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9):4-6.

[12]陈姝,雍春燕,陈恒,等.胃扩张模型大鼠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对不同针刺穴位的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6):5842-5846.

(收稿日期:2018-06-22)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临床疗效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