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伴侣中微生物污染特点分析
2018-10-10杨大进杨舒然陈秋霞周厚德李志兴裴晓燕
闫 琳,杨大进,徐 娇,李 莹,杨舒然,陈秋霞,周厚德,李志兴,裴晓燕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3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 511430;4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 330029;5吉林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中心,长春 130000)
近些年来,婴幼儿各类奶粉伴侣比较畅销,这类食品主要由糖类(葡萄糖、麦芽糖、白砂糖)、金银花、菊花、山楂等制成,通常与婴幼儿配方奶粉摆放在一起,因宣称有“调理肠胃”“去火”等功能,受到家长喜爱,消费量逐年增大。但这类食品并不属于婴幼儿食品,外包装上标示的是固体饮料,执行标准多为企业标准,多次被媒体曝光存在乱添加营养强化剂和标签不符的问题[1-2]。由于食用人群为免疫力较弱的婴幼儿,婴幼儿食品一直是食品安全关注的重点,目前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研究较多[3-6],但尚无奶粉伴侣中微生物污染的研究。为掌握奶粉伴侣中卫生状况,2016年在我国主要省份采集奶粉伴侣开展常见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污染水平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在主要产地江西和广东及消费量较大的北京、黑龙江、上海、福建、河南、重庆共8个省(直辖市)采集预包装奶粉伴侣864份,每省100~120份。为保证样品的地区代表性,采样覆盖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选择当地居民主要购买场所,包括母婴店、超市、网店等。
1.2 检测方法
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GB 4789.40-2010)进行检测。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应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χ2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样地点奶粉伴侣中的菌落总数污染情况进行比较,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污染情况
奶粉伴侣中菌落总数P50<10 cfu/g、P75=15 cfu/g,P95=3×102cfu/g。35.65%(308/864)的样品菌落总数≥10 cfu/g,计数结果呈偏态分布(图1),33.33%(288/864)在10~103cfu/g之间,1.27%(11/864)在103~104cfu/g之间,1.04%(9/864)>104cfu/g,其中最大值为3×105cfu/g,其次为6.8×104cfu/g。1.74%(15/864)的样品大肠菌群计数结果≥10cfu/g,其中1.62%(14/864)在10 ~102cfu/g之间,1份>102cfu/g,为190 cfu/g。1份检出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0.12%(1/864)。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
图1 奶粉伴侣中菌落总数(≥10 cfu/g)污染水平(n=308)
2.2 不同产地菌落总数的污染分布
奶粉伴侣主要产自江西和广东,调查结果显示,菌落总数>104cfu/g的9份样品中3份产自江西,6份产自广东,其他产地样品量较少,计数结果均<104cfu/g(附表)。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产自江西和广东样品中菌落总数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3),中位数均为1.437 5 log10cfu/g;χ2检验显示,两个产地菌落总数>104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2.34%(6/256)和0.76%(3/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7,P=0.177)。
2.3 不同采样地点菌落总数的污染分布
不同采样地点样品中菌落总数的分布见附表和图2。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超市、母婴店和网店的样品菌落总数污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6,P=0.025),其中超市的中位数较低为1.301 0 log10cfu/g,母婴店和网店的中位数均为1.602 1 log10cfu/g;χ2检验显示,超市、母婴店和网店菌落总数>104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0.23%(1/306)、0.79%(3/380)和2.81%(5/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7,P=0.190)。
附表 不同产地和采样地点菌落总数的污染分布
注:*仅列出了样品量>15的省份,故表中产地省份相加少于864份,不同污染水平的加和也低于对应的合计项
图2 不同采样地点菌落总数的污染分布
3 讨论
奶粉伴侣虽然在婴幼儿食品区售卖,但实际上不属于婴幼儿食品,而属于固体饮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15)[7]中规定菌落总数的标准为n=5、c=2、m=103cfu/g、M=5×104cfu/g;大肠菌群为n=5、c=2、m=10 cfu/g、M=102cfu/g。婴幼儿食品[8-10]中菌落总数的标准为n=5、c=2、m=103cfu/g、M=104cfu/g;大肠菌群为n=5、c=2、m=10 cfu/g、M=102cfu/g。本次调查每批次产品只采集1份,因此结果>M可判定超标,结果在m~M之间产品,如果按照三级采样方案,也可能存在超标。如按照消费人群为婴幼儿,参考婴幼儿食品标准,1.27%(11/864)的样品菌落总数计数结果在m~M之间,1.04%(9/864)结果>M;1.62%(14/864)的样品大肠菌群计数结果在m~M之间,1份结果>M。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属于卫生指示菌,反映产品在生产、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卫生状况。菌落总数超标,说明其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要求,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大肠菌群一般用来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从调查结果看,奶粉伴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总体处于较低的污染水平,仅个别产品结果较高,但考虑到该类产品为批量生产的预包装产品,流通范围较广,其卫生问题仍需关注。
阪崎肠杆菌是婴幼儿食品中高度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11],国内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均明确规定婴儿配方食品,尤其是0~6个月食品中不得检出阪崎肠杆菌[8,12-14]。本次调查从1份奶粉伴侣中检出阳性菌株,该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标示为“0~36个月”,因此存在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奶粉伴侣的工艺相对简单,污染主要来自原料的带入、巴氏杀菌效果不佳、杀菌后污染等[15]。从调查结果看,奶粉伴侣卫生指示菌的污染水平较低,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说明微生物的总体污染程度较小。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原料和终产品主要为葡萄糖等糖类,营养并不丰富,且为干燥状态,水活度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2)加工时有杀菌过程消灭了原料中的大部分微生物;(3)奶粉伴侣一般为密封性较好的预包装,这样也大大降低了产品在运输和销售时外界污染的几率。江西和广东作为主要产地,菌落总数的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市采集的样品菌落总数污染水平低于母婴店和网店,推测与不同销售场所的样品来源相关。
本次采集的864份奶粉伴侣样品涉及257家企业,问题食品多为中小企业生产,建议加强中小企业的监管。本研究采集婴幼儿消费量较大的奶粉伴侣,首次对这类食品开展了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填补该类食品微生物数据的空白,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