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

2018-10-10祝灵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总书记领导

文_祝灵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指明了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在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统一,指明了党的领导的政治逻辑;在谈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他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了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起点、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基础“三位一体”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实现了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本质属性,深刻阐述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实践中特别关注地方党委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他总结提炼出地方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方法:“一个核心”“三个党组”。“一个核心”,即各级党委在同级党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党委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谋全局、议大事、管干部、抓人才上,集中力量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得到正确、全面地贯彻落实,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个党组”,即在人大、政府、政协中分别建立健全党组,作为实现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执政意图的组织形式,要自觉服从和接受党委的领导,切实把党的决策主张贯彻到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套班子的工作中去。几套班子要围绕主旋律,共奏交响乐,形成大合唱;此外,党委领导成员分工负责经济建设、党群组织、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统战等领域的工作,完善党委内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地方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积极探索和完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长期在地方工作以及到党中央工作的经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的领导原则的个人风格:从领导干部自己做起,深入改进作风,把党的领导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敢于碰硬、直面矛盾和问题;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胆探索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注重改善领导方式;爱学习、善学习,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始终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充满自信、绝不回避退让,每一次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把走弯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1953年12月上旬,毛泽东在听取卫生部领导汇报时指出:“我们是依靠政治来领导,离开了政治就谈不上领导。你们当部长的职务,就是做领导工作、政治工作。凡是做领导工作的人,都要做政治工作、行政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05页)在当代中国,没有什么政治力量高于中国共产党,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看得深、看得透,对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始终保持自信,这源于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逻辑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思想与组织、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在革命时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日益显现,必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在革命联盟、本阶级和群众运动中掌握领导权,成为“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列宁选集》第4卷,第206页);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列宁曾经指出,“党的任务是对国家机关进行总的领导”。2003年2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讨论《中共浙江省委议事规则》(讨论稿)时,引用毛泽东“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讲话和邓小平“关键是建立省委一级的领导”、“省委坚强了,敢于领导,就能帮助地委、县委”等讲话,强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二,这是近代以来基本国情决定的。近代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大潮联系在一起,开始了被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欺凌、羞辱、肢解的过程,人民颠沛流离、国家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为了救国救民,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中有过很多设想,各种政治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都不能解决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在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第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际上,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都离不开党的领导。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离的内在逻辑联系。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经济基础上保证了实现了全国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而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的代表者。再次,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既要靠社会主义制度,更要靠党的领导,保证“每一个人都不掉队”,最终通过个人奋斗实现共同富裕。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后,中国是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是大党治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党治理大国,首先需要一个有权威的党中央,能够从全局角度观察问题,能够“一锤定音”做决策,而且一旦决策做出,中央和地方的各个部门就要坚决落实。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这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从国际上看,中国的影响力越大,世界就越会关注中国。一些国家不甘心国际治理秩序“被改变”,必然会处心积虑地对我国围堵打压。可以想象,当前及今后我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从国内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多次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的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攻克,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在新时代扬帆远航,成功履行使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党的全面领导变成应对一切外部和内部矛盾、风险和挑战的定海神针。

三、正确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党的基本方略时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而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两种不同表述不应该被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变成简单抠字眼,引发不必要的困惑。“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从党的基本方略角度强调党领导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两者在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都体现在党的领导全覆盖和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最终落到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上。

从理论上看,党的全面领导包括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主要是指党对国家、社会的领导。2004年9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人大成立五十周年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主要是指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党员干部来自群众,又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党群关系是同心圆。其中,党是同心圆的圆心,体现了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内部包括利益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性,则表现为同心圆的不同半径。党越是能通过千百条线索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越是能贯通最后“一公里”,越容易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增强最大组织力。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方面都体现了达到“最后一公里”的思路,比如:管党治党重视党支部这个基础组织作用,治国理政强调执政的重心沉到最基层社会,党在乡镇、村和街道、社会要领导基层治理,等等。同时,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这些线索和“桥梁”不能臃肿,不能堵塞党和群众联系。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成为党领导群团组织、领导群团组织工作的努力方向。

从实践上看,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指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指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内政、外交、国防、民族等工作,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的工作,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等组织和群众工作进行领导,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定位党的领导,具体条文中并没有否定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领导方式。因此,党在不同工作领域的领导方式具有差异,比如在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要牢牢掌握党的领导权。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党对军队必须坚持绝对领导。2014年4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的意见》。党对国有企业要加强党的领导。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坚持党对统战工作和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坚持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等等。

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才能打硬的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思维、新格局,展现了党的建设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八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上以及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一以贯之地强调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反复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与效果。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后,在修改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时特别强调讲政治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将政治建设单列。(中央党校教务部、中央党校研究室编:《习近平同志地方领导实践》,第418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真正做到政治上信得过、过得硬、靠得住。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2003年1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加杭州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提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多种声音和一首音乐”中指出,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2004年8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金华衢州丽水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还特别强调,党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集中制实现的。实际上我们说的党不是一个人,是党委这个领导集体,我们服从也不是某个人,而是服从整个党委,党委的决策不是某一个人拍板的结果,是以民主集中制形式来体现的。在大多数人不通的时候,作为“一把手”,不要去勉强拍板或强势拍板;针对如何贯彻民主集中制,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应该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各级党委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党委亲自抓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推动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党委内部既要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要使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党的制度体系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障,党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支撑,党的工作机制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举措。在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要按照“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三个加强”的要求,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完善党的工作机制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通识型”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看,他青年时期确立远大抱负,立志要从政,为人民干实事,为国家谋发展;他怀有深深的为民情怀,向焦裕禄学习,调研时多跑问题多、困难大、条件苦的地方,不到工作基础好的“热门”地区凑热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抢一拍”的意识,敢闯、敢冒,既有工作热情、探索勇气、创造精神、非凡胆略,又有科学预见、求实创新的态度;他工作上具有“钉钉子”精神和愚公移山志,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一棒接着一棒干;他重视理论修养,爱读书、会读书,培养广博视野,在福建宁德地区工作时他经常忠告地委的同事,“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他注重党性修养,清正廉洁,包容大度,既重视人情,又过好人情关,等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工作实践可以看出,只有始终把增强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多岗位锻炼提升领导能力,通过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积极主动干好工作,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才能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总之,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才能打硬的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绝不是给党的领导、党性原则、党的纪律“松绑”。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提出管党治党的八项要求并强调落实党的建设责任;2016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六个从严”;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会议上提出从严治党不能有喘喘气、歇歇脚的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等。这些讲话充分显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总书记领导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习总书记“下团组”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