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极卫士:我以朝阳比红心
——北部战区陆军黑瞎子岛驻防官兵戍边纪事

2018-10-10董力峰

国防 2018年8期
关键词:官兵们边关哨所

戴 军 董力峰 徐 辉

2008年10月14日,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谈判与斡旋,失散了79年的黑瞎子岛部分领土,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哪里有中国领土,哪里就有中国军人!近10年的芳华转眼逝去,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始终将沧桑铭记心底,把使命扛在肩头。他们用坚定的步履,丈量着历史的宽度;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雪域边关的钢铁长城。

荒岛建哨,白手起家,官兵们回忆——“困苦逼不倒、危险吓不退”

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在中国“金鸡”版图的“鸡冠”位置。这里原本是祖国的固有领土,1929年被苏联军队借“中东路事件”之机强行霸占。

2008年10月14日,是不平凡的一天!在中华儿女的翘首期盼下,中国和俄罗斯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一支由78名年轻官兵组成的连队正式进驻了黑瞎子岛。在外漂泊整整79个春夏秋冬,黑瞎子岛终于部分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时至今日,驻守这里的官兵已在这片土地上陪伴日升日落走过了近10年的时光。地处极地,这里的哨所被称为“东极哨所”,这里的官兵被誉为“东极卫士”。

穿越时光隧道,回溯10年前的沧桑岁月,那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在首批登岛官兵的心底挥之不去……

“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这是官兵们“蚂蚁筑巢”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第一代登岛老兵王鲁彬,绘声绘色地诉说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黑瞎子岛,因黑熊经常出没而得名。这里还是狼、野猪等诸多野兽的聚集地。登岛之初,官兵们全都傻了眼,与繁华都市的喧闹相比,这里仿佛一下子退回到了原始时期。为了以最快速度在这片荒蛮之地建起坚固的军营,官兵们手抬肩扛绳子拽,硬是把数百吨的建材从船上卸下,再运到1公里外的营地。从连长到列兵,每人每天连续奋战20个小时,战靴都磨成了翻毛鞋,双手磨裂出一道道血口子……这些都真实地折射出当年艰辛的创业历程。

同样震撼笔者的还有这样一串数字:60人10小时抢运水泥360吨、一个班一天卸砖5万块、全连一周扛沙袋4万个……48小时架通跨江光缆,7天修好岛上65公里的简易道路,26个昼夜建成保温板房,30天后黑瞎子岛上第一座中国守军的营盘拔地而起。这样的工程进度,连在场的工程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频频竖起大拇指,称这可谓是建筑史上完全靠人力开创的“军人速度”。

王鲁彬说,保温板房建好的那一刻,正逢老兵退伍,他们一天都没有住上自己亲手建造的新房。临行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眼含热泪,面向营房深情地抬起右臂敬礼。

守岛官兵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情愫:“黑瞎子岛虽小,却饱含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辛酸;黑瞎子岛很大,因为它承载了中华儿女的梦想与期盼。”

“巡逻的时候,每当远远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都浑身充满了力量。”战士任光福深有感触地说。

“在这里,戍边官兵经历了手搬肩扛、双脚开路的艰辛,品味了‘小咬拌饭’‘酷暑虫蝇’的自然馈赠,见证了‘白毛风’‘大烟炮’的肆虐疯狂。”守岛某边防旅政委曲道成由衷地感慨道。的确,东极卫士们就像当年10万大军挺进“北大荒”那样,用10年时间,在界碑之旁、界江之畔谱写了一曲孤岛筑边的豪迈战歌。

极地尽责,使命重大,官兵们立志——“十年磨一剑、誓守国门安”

走进连队营区,门口的对联映入了笔者的眼帘。上联:铸军魂忠诚于党守国门,下联:戍东极代表祖国迎太阳。“铭记沧桑、重任在肩,作为最近距离触摸历史创痛的军人,我们坚信祖国高于天、界碑重于山。”连长赵加龙的话语坚毅笃定。

一岛两国,陆陆接壤、水路相连;一岛两军,营房对着营房、哨塔对着哨塔。

几年前,时任营长刘琪带领战士巡逻时,发现一枚俄军遗留的炮弹。他迅速组织划出警戒区域,并及时上报。3天后,俄罗斯边境副代表米哈连科上校带着两位专家上岛处理。当看到英姿挺拔的战士、按照标准搭建的隐蔽部、准备齐全的排爆物资时,俄军代表大为赞赏。

黑瞎子岛是政府划定的禁捕区域,这里盛产大马哈鱼、鲟鳇鱼等名贵鱼类,一条大马哈鱼价值不菲,一公斤鳇鱼子价值5000余元。受巨大利益驱使,有的盗捕分子收买岛上的民工当“眼线”,跟巡逻组“捉迷藏”,这给官兵们执勤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下士张云鹏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天凌晨,张云鹏带勤务组乘冲锋舟抓捕盗捕分子。到达河流汇流处,他却发现这里已被非法人员用圆木堵死。来不及犹豫,他带头摘掉防蚊帽,跳到水里搬开圆木。岛上的蚊子多是出了名的。一瞬间,蚊子腾空而起,瞬间铺满了他整张脸。但他全然不顾,而是拼尽全力作业,整整20分钟河道才被疏通。到达现场时,非法人员突见“天降奇兵”,只能束手就擒。回到哨所时,张云鹏脸已经肿得像面包,连续输液一周才得到了好转。

守岛官兵不仅要靠智慧与人斗,还要以顽强的毅力与天斗。

2013年,黑瞎子岛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90%以上的土地被水淹没。可守岛官兵始终坚守岗位,一步也不撤退。道路被淹被毁,不能乘车巡逻,官兵们就改为涉水巡逻,徒步不行就改乘船巡逻。活动板房被洪水淹没冲毁,官兵们就吃住在巡逻艇上,每天坚持巡逻。被困的60天,五星红旗依旧每日按时升起。无论困难多么大,守岛官兵就像“焊”在哨位上,一刻也没有松懈。

如今,千里边防日新月异,科技手段走向一线,东极边关也已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边情尽收眼底,方能决胜千里。”指挥室里,多个视频系统实时传输的图像近在眼前。拉动视频监控系统操纵杆,辖区内巡逻组正在执勤的图像即时呈现。

“快反班迅速赶到XX处处置情况!”接收到电台下达的指令后,快反班立即变换队形加速前进,到达指定地域后,视频传输画面转为目标地域特写,较之前的全景图像更加清晰,让人仿佛置身现场。

细数边防信息化建设的新成果,营长李进财如数家珍:“边防执勤人力有限,传统的执勤手段只能发现视距范围的目标。如今全天候全时监测,可随时把准边境‘脉搏’。针对大型军事任务和应急联合执勤,上级配发的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车载数据传输平台,可以让数据直达旅作战室。”

10年砥砺拼搏,几多春华秋实,东极哨所的官兵一路探索一路奋进。“高新装备入边关,执勤迈上信息化。荧屏清晰助观察、轻点鼠标近眼前。”展望建设一流军队的发展目标,官兵们信心满满:“祖国飞速发展,边关愈加稳固,边防部队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明天!”

为国戍边,初心不改,官兵们铭记——“国门立风骨、永做迎阳人”

在边关,祖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形态;在东极,国家不是空洞的语言,而是身临其境的家园。双脚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东极卫士们最不缺的是寂寞,但最看重的是责任。

东方未白,军阵已立。“我是东极哨所第66名战士,我宣誓,牢记使命、为国戍边,做一名无愧朝阳的东极卫士。”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战士张立亮目光炯炯,对着国旗郑重领誓。在这片土地上领誓并不容易,只有表现最突出且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东极之星”的战士,才可获此殊荣。张立亮就是其中一位。

张立亮把这难忘时分已深深地镌刻在脑海里。2016年5月24日,习主席来到东极哨所看望官兵时,他挺直腰板、底气十足、嗓门响亮地向主席汇报了执勤情况。习主席在哨所观察情况综合登记本上签字,并同他合影。在那珍贵的瞬间,张立亮心中的热血沸腾了。

“那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回忆,真是太激动了!”回想起习主席来到部队宿舍,关切地询问官兵衣食冷暖的情景,战士们至今仍倍感温暖——这是鞭策他们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

临别前,习主席对他们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一直惦念着你们,大家辛苦了。

教导员曾祥飞告诉笔者:“两年来,领袖‘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的嘱托,就像屹立不倒的界桩一样,牢牢扎根在官兵们的心里。”

上等兵于明堂,从繁华的大都市转隶来到了远离市区的冷月边关。刚到这里时,他像霜打的茄子,一度萌生了退伍的念头。

为了让他转变想法,班长特意带他来到了已经被洪水冲毁的旧板房前,把首批登岛官兵艰苦创业的故事讲给他听。当听到为了营建板房,很多老兵在退伍前没有洗过一次澡,天天累得站着都能睡着时,于明堂内心一震。

第二天,他主动要求上哨。凌晨3点,当看到火红旭日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于明堂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来到东极,才知道精神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从那一刻起,他决定做一名真正的东极卫士。鼓足干劲后,于明堂处处勇争先,也多次被大家评为“东极之星”。

代表祖国迎接第一缕太阳,在东极哨兵的心里有着无比神圣的意义。

2017年,所有退伍的老兵全副武装来到界桩前,重温习主席“坚持以执勤训练为中心,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的殷切勉励。随后,他们迎着朝阳,最后一次踏上祖国东极的巡逻路。

白驹过隙,如今部队的任务变了、职能变了,但胸怀全局、听从指挥、排除万难、主动作为、尊重科学、争创一流的“登岛接防精神”没有变。

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陆军先进基层党组织……领袖的爱兵情怀,时刻鼓舞着戍岛官兵向着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行。荣誉室里记载的荣誉越来越多,但官兵们前进的步伐丝毫没有懈怠。多年来,东极哨所官兵们守卫的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涉外事件。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无论风雪弥漫还是大雨滂沱,朝霞也照样升起在我的心窝……”官兵们在晚点名前再次唱起了这段感人肺腑的边关之歌。再过几个小时,这群戍守祖国大门的士兵又将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坚信,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忠诚!

猜你喜欢

官兵们边关哨所
王汉桥
边关月组诗
边关战歌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夫妻哨
夫妻哨
詹娘舍的三位“亲人”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