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09边应红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应用

边应红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17—01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媒介,学生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此教学方式实施之时,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培养,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是一次很好的飞跃。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导入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问题设置应具备合理性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便是问题,因此合理设置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什么?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怎么找到兩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学生因为已经学过,所以可以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根据答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并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时,提出第四个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会根据初步掌握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可以针对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以上的教学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掌握的知识情况而设置的,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将情境教学与问题导学法相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其中情境教学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将情境教学融入到问题导学法中,有助于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例如,教学“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问题:花园的喷水池喷出的水、河上架起的拱桥、投篮或掷铅球(教师现场抛粉笔)时球在空中经过的路线都会形成一条曲线,这些曲线是否能用函数关系式来表示?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生活的熟悉使他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到很好培养,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均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将情境教学与问题导学法相融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三、以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应用的正确性均难以掌控。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清晰,进而更好地开展问题探究。

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的教学后,学生对随机事件以及概率的求法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便使他们很自然地想要在习题中强化概率的求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之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首先,可以给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袋子中装有大小相同、标号不同的白球4个,黑球5个,从中任取3个球。问题:1.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2.取出的3球中有2个白球,1个黑球的结果有几个?3.取出的3球中至少有2个白球的结果有几个?4.计算第二、三小题表示的事件的概率。其次,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者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定意义上促进学生自身数学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