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8-10-09郑世雄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启迪反思

郑世雄

【关键词】 《愚公移山》;反思;启迪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01—01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执教后,笔者反复看了自己的“课堂实录”,颇有感触,现将这一感触以教后反思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执教此课的成功之处

1.课前的扎实备课和模教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第二课时),为此课的正常执教起到了良好的奠定作用。

2.采用永登县第八中学倡导并普及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五步十环节”进行执教,使此课教学过程显得正常有序。

二、执教此课的失败之处

1.执教此课时,笔者无法灵活运用钱梦龙先生一直倡导并付诸实践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纵观执教此课的整个过程,笔者重点要讲的内容是“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第二步“研读共品”处,对于此处的设计,笔者以“初步理清‘人和‘事”及“人物分析”两大板块为框架,将钱梦龙先生执教此课(第二课时)实录里的精妙提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了对该处课堂教学的任务,实属失败之举。

钱梦龙先生说:“我上课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文本的?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还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和品味?”但在此处,笔者却用简单的数学解题方式来进行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落实,这不但未能按钱梦龙先生所说的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还违背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2.执教此课时,笔者虽想运用钱梦龙先生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但只是触其皮毛而已,并未对其精髓有所理解。对于这一教学内容,笔者则采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第三步“互助释疑”进行课堂教学,且以“师友提出各种问题后,尽量在其他师友的帮助下求得解决。教师只解决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要求,进行嫁接钱梦龙先生简简单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片段。但遗憾的是,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人提问题,即使有两个提问题的小组,都是从手头资料上转借问题来发问于课堂,而非从预习自读中深入文本,提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无力的执教,足以看出笔者对先生于1982年提炼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语文教学思想未能进行实践落实。

三、执教此课的启迪

1.语文课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钱梦龙先生曾说:“课程意识助我定向。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课程意识”

钱梦龙先生这里所说的:“课程意识”正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内容。教师若明确了这一表述,初中语文教学的 “课程意识”就确立了,有了“课程意识”就一定会有坚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意识,从而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避免出現类似于笔者在本节课执教过程中用数学解题式进行语文教学的弊端。

2.语文课要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应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有:“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此,用波利亚通俗的话说就是:“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

语文课就是教读课的事实,使得教师教学生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时,有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解决问题也是依靠学生自己对字词、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进行的,先生只是在最关键处或纠结点做一些必要的指点,他的这一教学片段就是着眼于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目标落实的成功范例,但在此处,由于笔者未能很好落实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才导致在执教本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少有学生提问题的尴尬。

以上便是笔者执教《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时的反思,这一反思将会成为笔者今后语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和逐步改进的重要内容。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启迪反思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