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五种心理 构建和谐课堂

2018-10-09张晓霞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和谐构建

张晓霞

【关键词】 巧抓心理;构建;和谐;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79—01

众所周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于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难以实现政治课智育、德育的双重功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政治课也迎来了又一个改革的春天。笔者认为,巧抓学生五种心理,实施充满和谐、魅力四射的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的能力,是走出这一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巧抓学生“求真”心理,达成理论与实际的和谐

追求真理是每个人的需要。当一个人获得了与实际统一的真理,内心深处都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就会体味到与真理同行的快慰与满足。相反,当接触到一些高调的、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内容,往往会感到抽象无趣、枯燥乏味。为此,政治教师必须抓住学生求“真”心理,实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和谐生动的政治课教学。如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涉及到社会热点及社会阴暗面时,政治老师一不能回避,二不能搞原则性说教,更不能模棱两可、是非不分,而应该是在课前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学生思想观点,搜集整理材料,力争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反之,如果我们不去涉及、不能阐释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就难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巧抓学生“求实”心理,达成“学”与“用”的和谐

心理学认为,一件物品、一种观点、一项技术对主体诱惑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实用性的大小;政治课教学亦如此。如果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教材观点同自己关系密切,就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接受。作为政治课教学,就要及时捕捉住绝大多数学生追求实用这一心理“兴奋点”,在教学中注意将生活中的热点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学生所思所想所关心的事作为背景材料,进行理论阐述,提升分析能力。如将“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相联系,“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与“校园暴力”相联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与“绿色网吧”相联系,“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与“读书不如经商”的错误观念相联系,既解答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现象的种种疑问,又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长久坚持,学生就会觉得政治课学习有用、管用,必然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巧抓学生“求信”心理,促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类所以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渴望得到信任。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也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历程。为此,教师要尊重并热爱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宽容,多一些呵护,多一份信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师生之间有了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渴望做得更好”的激情;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就一定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应,也才能使政治课理性的内容与学生丰富的感性世界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四、巧抓学生“求新”心理,实现“陈”与“新”的和谐

对新的、未知的事物渴望、喜欢,对陈旧的、过时的事物往往比较冷漠、厌烦,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就在于常教常新,教学内容要新,教学形式要新,運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各种资源让看似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让看似烦琐的解答变成吸引学生探索的宝库,引领他们在探究真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五、巧抓学生“求是”心理,实现“知”与“行”的和谐

当代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中,他们不唯上、不唯书,有较强的社会参与和探求真理的意识,急于实现自我,渴望身体力行;而“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又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是实现德育、智育双重功能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政治教师必须适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实现由封闭说教向民主实践的转变,有目的地拓展教学空间,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带着课本,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生活,形成新的观点,去印证课本理论知识。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和谐构建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