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2018-10-09张伟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张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69—01

所谓高效课堂,即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的关键教学内容,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限制。那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现在很多学校的高中数学教学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公式,苦口婆心讲解习题,布置大量试卷作业,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其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其实不然,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偏弱,做题思维单一僵化,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

2.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整合应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使得本身基础偏弱的学生面对数学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关注学习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依旧用统一的方法让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相同的知识,必定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兴趣盎然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优等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取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组织游戏活动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选用。

3.重视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引入到中学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教师拓展了多元的有效教学途径。教师应用多样教学方法时,应当对教学内容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全面考量,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师教学引导思想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契合,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契合。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方程和不等式的教学、函数的教学,用三角法和坐标法进行几何内容的教学等等。

4.实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特征,不能采用传统的扁平式教学法,即不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素质,都以相同的方式和标准来教育和评价他们,这非常容易陷入顾此失彼的教学困境,很难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更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

例如,在进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教學时,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牢记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对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综合三角函数问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可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构建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