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视角出发打造生本课堂

2018-10-09李瑛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雷雨段落过程

李瑛

“生本”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即我们常说的“道”。如果要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就得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就要依靠“术”,“道因术而显,术因道而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实现“生本”的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进行尝试:

首先构建“对话”的课堂。“生本”的课堂必然是“对话”的课堂,在一节“生本”课堂上,我们一定能看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环境之间不同维度的对话。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云层的上面也会下雨吗?”我们能看到正是因为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始不断产生真实的对话,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运动与跳跃,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在学习文本内容。果不其然,接下来就有一个学生提出:“我们前两天不是学习了地球引力的知识吗?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所以云层的上面应该是没有雨的。”听到这里我不禁要为这个学生点赞,因为经过生生之间不断对话,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不断生成各种真实的有思考的问题,也让“生成”与“求真”走进了课堂。

其次要构建“尊重”的课堂。“生本”的课堂里,一定会看到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的尊重,也体现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的尊重,同时更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因关注学生兴趣所在而产生的尊重。比如,教师在《雷雨》一课执教时,在理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再走进文本朗读体会,这时教师要求:“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然后把它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学听。”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更能培养一种自主选择的意识与能力。

再次构建“质疑”的课堂。“质疑”是学生思维培养的一个目标,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树立“问题即资源”的意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做巧妙合理的处理。比如,在课堂上有学生问:“为什么彩虹的‘虹是虫字旁?”这个问题的提出能看到学生的思考,教师从字源分析的角度出发去引导学生了解在造字之初古人对“虹”字的理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无法在当时给出准确有效的解答,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的方式寻找答案,并在接下来的课上及时进行分享。

最后构建“体验”的课堂。在“生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师简单的灌输和一味“专业”的讲解,而是教师在“帮——扶——放”的过程中逐渐讓学生体会分析篇章、段落、字词的方法,进而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策略与思考自主学习新的知识。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是在小组间、同桌间,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勇敢地退,适时地进”,也可以采用“二八定律”,即重要的是少数,琐碎的是多数。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抓住那重要的20%来讲,把教学过程和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而不是面面俱到、逐个讲解。

体验的课堂里可以这样做:在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体验感悟算理及概念的生成;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明确的“自读提示”或“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自主学习新的段落或字词;美术课上,教师“精讲多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动手绘画、操作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每个造型的特点与表现。教师如果将课堂真正让位于学生,学生才能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收获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中间凝聚了教师个人太多的积淀与思考,也适时地呈现了教师认同和信奉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当学科知识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内化为每一个学生的素养时,我们的教学才能朝着应有的方向不断生长。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雷雨段落过程
雷雨天
心理小测试
雷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雷雨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