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09黄伟强
黄伟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要求中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可见要实现终极教学目标,诵读是基础,是前提。笔者以《过零丁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思考。
一、教学案例
1.初读感知,字正腔圆
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在初读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法,读的重点。学生读完诗歌后,我再提问学生朗读中你觉得有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老师同学帮助解决的?师生一起扫清障碍,读通全诗。这个阶段,有三个任务,一是把题目意思读懂,二是把每个字都读准,三是把诗歌的大意读出来。
分析:反复初读诗歌,唤醒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触发他们诵读古诗的激情,为学生走进文天祥的内心世界铺平道路。
2.范读引路,抑扬顿挫
古诗的诵读,读好节奏很重要。而诵读节奏的准确无误,不但能保证诵读的正确、流利,还有有助于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在上课前我针对《过零丁洋》的七言古诗的特点,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诗的节奏、重音、语调、语速、语气是跟平仄和韵脚相关的。我示范诵读,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正确把握诗句的诵读节奏。诵读完之后,让学生结合诗句,划分节奏,明确句意。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按组轮读,再带领学生齐读。然后我再分别要求女生、男生模仿老师的节奏诵读诗歌。学生基本读出了老师的要求。学生发现同样是一首诗歌,随着诵读的节奏变化,古诗内在的音律美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分析:教师的示范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师生共同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点。
3.品读诗歌,领悟诗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诗歌的语言大多比较凝练含蓄,大多是言在意外,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品味其言外之意,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心情和感受,领悟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以在品读诗歌,领悟诗情环节中,我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音、语调、语速等诵读技巧,从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入手,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咀嚼涵泳,并前后诗句勾连,进入诗人的心灵深处。
教师在品读环节中师生互动,老师一步步引领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读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分析:精讲多读、以读代品、领略诗境。读的过程就是“品”的过程,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再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接近作者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领悟诗情,他们走进了文天祥的内心,演绎了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4.诵读全诗,检查背诵
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什么是熟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因此背诵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的结束之前,我让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开展个人自由背诵、小组之间背诵比赛,比哪一组背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分析:背诵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运用。背诵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比如个人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鲜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二、反思与启示
1.以“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教师把握住古诗教学“读”的重要性,让“读”贯穿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2.示范诵读榜样引领
范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范读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教师以饱满的感情来朗读,沉浸到文本中去,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在示范诵读中,教会学生诵读节奏、语速、语调、语气、语音的技巧,学生通过诵读进行反复的情感体验,达到以读带析,批文入理。
3.诵读与品析相结合
诵读应该紧紧结合语言的品味、分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学生披文入情,理清脉理,把握作者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精彩不断,他们欣喜地发现解说内容具有更多的“诗情画意”的妙處,充分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在诵读与品析结合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还提高了语文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在和谐互动中完成了。生成因预设而丰富,预设因生成而精彩。
总之,学习古诗文,反复诵读、示范诵读、诵读品析相结合,课堂背诵读贯穿始终,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养成习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养成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者通联: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