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2”背景的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2018-10-09陈旭辉
陈旭辉
当前中职“3+2”专业的数学教学主要矛盾在于数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深入调查现阶段“3+2”中职数学教与学所遇到的困惑,结合高效课堂的内在特质和实现因素,从意识指引和实际践行两个维度,细化高效课堂实施步骤,构建一个过程清晰、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策略框架体系。
一、研究背景
1.“3+2”专业的界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3+2”中高职连贯教学由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与挂钩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承办,前三年在挂钩的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转入到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教育模式。
2.“3+2”专业办学模式分析
结合产业结构的实际需要,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学校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如掌握专业技能需反复训练、训练时间较长、教学内容更加复杂的专业,开设“3+2”的教学课程。以我校为例,主要开设了数控应用、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子信息这四大“3+2”专业。“3+2”高等职业教育以其更科学有效的方式,通过反復操作培训、生产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通过系统规划中职与高职的教学内容和衔接模式,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提高教学效益。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也因扎实的基本功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依据其培养人才模式的特殊性,专业课课时较多,基础课课时较少,数学一般为每周2节课时。
3.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背景下受到广泛推崇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思想是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益,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的教学课堂。
二、中职“3+2”专业的数学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为让本研究真正立足于真实有效的数据之上,准确把握“3+2”专业现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针对突出存在的问题,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提出合理的策略,课题组对一线数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及走访详谈。共发放问卷512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访谈数学教师24人,专业课教师18人,学生50余人。
2.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制定前翻查了大量的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参考《数学教育心理》《数学教育研究与策略》《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专著的理论依据和相关调查方法,针对“3+2”专业数学教学特点,自行编制了《“3+2”专业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3+2”专业数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3+2”专业专业课教师调查问卷》,并针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等方面,请一线教师提供策略和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及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上困惑的分析、总结。课题组认为当前“3+2”专业数学教学主要遇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数学不作为衡量升学的依据,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考试的需要,这在初中或者普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最后还得靠数学成绩决定是否能进入更好的学校进行深造。但在“3+2”连读的专业,数学成绩作为升学依据这一衡量标准被大大弱化,学生只需专业课过关就能如愿进入高职院校深造。因此,不难理解“3+2”专业学生对数学的漠视和数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成因。
(2)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割裂,不同专业采用相同的教材,数学教学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统一的教材,并不区分“3+2”班级和参加“高职考”的班级,更不会针对不同专业选取相应的教材。“3+2”班级无须参加高考,因此,没必要也没课时过分系统地学习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一些专业课用不到的知识,特别是系统的、理论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学习上感到吃力,学好又用不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否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专业课学习的必备工具,认为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所学专业相关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样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能用于基本计算,不能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服务功能。因此,学而无用的思想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阻碍数学为专业学习服务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普高的教学方法,从旧知引入新知,采用题海战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然后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所得。数学课堂上,仅有不到10%的教师能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教学,超过60% 的学生认为老师从来没讲过专业课程相关的问题。很多专业所需的知识、方法,数学课上不是根本不学,就是讲得很浅,点到为止。另外相关数学知识学习滞后严重,很多专业课需要的知识,数学课还没讲到,等讲到了专业课早学完了。种种原因,导致数学不能直接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并没有迫切的需求,甚至厌烦。
(4)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限制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所得”的调查,可看到对“3+2”专业和非“3+2”专业学生评价方式并无区分对待,仍采取试卷成绩这种唯一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足之处主要有:①传统的评价方式服务于应试能力训练,突出定理的推导和反复的运算,对无考试压力的“3+2”专业学生收效甚微。②学生难以意识到学习数学的迫切需要,缺乏学习积极性。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潜能,限制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3+2”中职数学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本课题在深入调查现阶段“3+2”中职数学教与学所遇到的困惑的基础上,结合高效课堂的内在特质和实现因素,从意识指引和实际践行两个维度,细化高效课堂实施步骤,构建一个过程清晰、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策略框架体系。
1.意识指导
教改之道,观念为先。在固有的传统观念下,基于专业背景的“3+2”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更为不易。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题海战术为方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教师教学时更注重数学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力图把所有公式的产生和论证过程精讲、细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在以高考为目标的普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3+2”中职教学恰好适得其反。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学课时少,数学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目标等特性迫切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先转变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深刻领会中职数学为专业服务这一核心思想,从数学学科本位转变为专业学习提供有效帮助,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分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转变为数学单元分而化之,从单一教师讲授转变为联系专业进行实操,基于专业背景的“3+2”数学高效课堂才有可能实现。
2.实际践行
(1)强化数学教师参加任教专业基础课程的培训
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师全部为全日制本科(硕士)师范院校毕业,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对纯粹的数学理论、运算教学得心应手,但对于专业课的知识却极少接触,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前“3+2”专业的数学教学。要让专业课知识真正走进数学课堂,首要条件是数学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哪些知识点用到数学、怎样用,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够用等等,都必须了解得清清楚楚。因此,高效课堂的实施需先改变数学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让教师对专业学习上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为让教学内容与方法更符合专业需要,也更合理实用,建议学校做到以下两点:①数学教师应固定教特定的“3+2”专业,以减少专业中的轮换,这样既减少教师工作量,又可让教师长期积累经验。②为数学教师学习专业课程搭建平台,组织数学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专业课程,并深入专业课课堂,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会遇到哪些与数学相关的瓶颈,需要我们提供怎样的支援。做到有的放矢,以此让数学的应用功能得以突显。
(2)制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
“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供更为直接的服务”是3+2专业数学教学的最终定位。因此,教学计划应突显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教学计划制定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授课顺序。针对“3+2”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①以“必需”为原则确定数学课堂教什么内容。数学课堂教什么内容应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建立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为目的的基础之上。为保证数学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不会因数学知识而受到阻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多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哪些数学内容是专业课学习所必须,并考虑数学知识的相关性,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②以“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要以学生所学专业需要为准绳,以够用为度,最终达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比如三角函数的知识在大多数“3+2”专业都要用到,但其知识点在不同专业中用到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数控、计算机、汽修等专业用的比较简单,我们只需把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值求法解析清楚,再针对专业需要,引入专业课知识讲解基本应用即可。但对于电子专业,却需要详细地讲解正弦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因为这一内容在电子基础里有广泛的应用,而且较难,需要数学教师精讲、细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扫清数学上的障碍。
③以专业课的需要为原则制定授课顺序。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数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期望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新知都能由旧知推导而出。因此,课程内容的编排按部就班,先讲解集合、不等式、函数……这一编排顺序欠缺对专业课程需要的考虑,往往很多知识点在学习专业课上要用到,但数学却还没学,学生缺少必要的数学知识,对专业的学习根本无从下手。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数学为专业服务这一理念。因此,需要我们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应针对不同专业本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授课顺序。
(3)“3+2”中职数学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原则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学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要让课堂高效,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引导学生全程高度配合教学则成为高效课堂成败与否的关键。因此,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构建“3+2”中职数学高效课堂须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①情境性原则。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古认为:“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3+2”专业的数学课堂,教师所需要做的不是把繁杂的理论推导和逻辑运算强硬灌输给学生,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有用,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依据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应深挖掘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通过微课、专业课实操等,营造学生习惯的、感兴趣的情境,把数学知识和专业应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内容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是学好专业所必需的,从思想上端正学习的态度并树立要学好的信念。课堂基于专业课背景进行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导入的难题,最后自主尝试解决相关专业课习题。整个过程紧紧围绕数学为专业服务这一原则,始终把学生置身于主动探究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充分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数学解决专业课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模具专业制造六边形工件这个项目中,学生先在微课观看制作过程,然后动手设计,发现编程会用到数学三角函数知识,产生迫切的学习需求,由数学教师详细讲解,再完成编程,最后到车间制作工件。这一过程,从需求产生到学习,到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把新知识变为已有的经验。
②创新性原则。对创新性学习而言,解决问题本身比其被动接受更为重要。学生通过自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的培养,获得一种对自身而言的新经验。“3+2”数学教学目标是服务于专业课学习,因此,自主解决问题比被动接受更为重要,数学课上不能止步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方法用在哪里、怎样用。因此,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应有的中心地位,改变注重公式论证与培养运算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运用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的培养。“3+2”教学课堂的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专业课实操片断、生活中的运用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多种手段进行探究,继而解决问题,并反馈到专业课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过程。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肯定学生的猜想、论证;培养学生站在数学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过程性评价原则。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教学过程及时反馈、评价,督促学生时刻关注自身学习所得,提高学习效率。过程性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学习态度、方法、收获的反思。在“3+2”数学课堂更侧重于学生对自身阶段性作业和学习过程体验的评价。其承载的作用是学生通过自评,及时反馈自身学习所得,对自身学习态度、方法是否满意,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复习,另一方面对后续学习提供可行性建议。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评的分析,可以更直接、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阶段开展教学提供学情基础。
组内互评指的是对组內其他成员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组内互评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也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中职学生性格外向,期望展示自我,组内互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教师评价是指通过教师的评价在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哪些知识学习不到位,及时找出成因并解决;在个体上可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课后分层对待,通过针对性的指导,给予特长生展示的平台,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发展;给予困难生有效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避免失去学习的信心;通过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教师一面镜子,自查教学中的纰漏,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3+2”专业背景的数学高效课堂是把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综合理解、反复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觉站在数学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来源是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专业课的相关性,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经历真实的数学在专业上运用的课堂活动,真正让数学服务于专业课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2017年度规划课题《基于“3+2”背景的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GH673)。]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