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
2018-10-09林媛
林媛
【摘 要】德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语言交流的需要,以语用为最终教学目的。第二语言的教学除了涉及语言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外,文化部分也是主要教学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职德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德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H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9-0177-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79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German Teaching
LIN Yuan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Weihai Shandong 264504, China)
【Abstract】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main purpose of German teaching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f learners, with pragmatics as the ultimate teaching purpose. Besides the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pedagogy, the teaching of the second language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which mainly cultivates the ability of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high vocational German students.
【Key words】Germa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cultural ability;To cultivate
高职德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有关德语作为一种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要从文化的角度了解德语,了解德国人眼中的德語,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因此,在德语教学中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高职德语简介
高职高专的应用德语是一个涵盖比较广泛的专业,以德语的相关语言教学为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可细分为商务德语、德语翻译、旅游德语等方向,实践性较强。[1]虽然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使得教学和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但都是语言学习专业,属于德语系,其主要的基础课程要求还是大体相同的,德语的日常实践练习和中西文化尤其是中德文化方面的对比学习还是所有德语教学的基础课程。
2 跨文化能力在高职德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德国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的知识,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不同国家和民族处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一行为动作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示的含义可能截然相反,以意见表达为例,中国人的表达表达方式更趋向与委婉曲折,一个意思的传达需要前面一大段的语言来铺垫,处于谦逊的文化传统,意见表达完毕之后或之前还会加上“抛砖引玉”、“浅薄之见”等词句,体现了交际过程中“缩小自我”、以他人为中心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为之后出现问题时保留“后路”;[2]德国人甚至多数西方国家人民的表达方式则比较直接,是一针见血、看门见山的表达类型,他们如果对某件事或某一行为不满时,会直接当面地表达出来,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意见,直奔主题,是“直线式”思维的表现,注重自我感受,是交际行为中“放大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德国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与中国文化风俗的对比,体会中德文化风俗之间的差异,积累更多交流经验,掌握更多交际技巧,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促进交流顺利进行。
其次,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德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和传承了一个地区、民族和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和精神支撑;文化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很多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生活和实践的约定俗成,文化的传承和扩散也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记载传承。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德国文化,体会德国风俗文化对德语发展的影响,从中领会德语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技巧。加深对德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很多与中文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现象和原因,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德语的掌握程度。
最后,拓展德语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一是增加学生对德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在实际交流中因对文化差异不了解产生的文化冲突,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促进中德文化交流;二是从文化的角度增进学生对德语的了解和兴趣,降低语言学习难度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对德语的学习和掌握程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启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运用新思路、新方法,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吸引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果。
3 高职德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现状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数也成快速上升趋势,德语就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跨文化交际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设有语言学习专业高职院校中也得到了普遍推广,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听课情绪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内容广博的课程,而且课程内容里的很多部分由于涉及到各地风俗趣事,比其他课程的内容更显趣味性,但很多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上课方式,多使用一些比较新颖且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如果是知识传授课,可以采用传授式教学法,但也要注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相结合,多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是技能学习课,则可以采取活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户外活动比赛等方式,既吸引了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又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其次,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来讲,一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待学习的态度过于敷衍,使得学习效果欠佳。
第二,实践活动课时在整体课时中占得比例较小。[3]高职德语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际练习的专业,应当为学生设有足够的实践锻炼的课时空间,不能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填塞,这不利于之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课虽然是一门以文化对比、交流技巧为主的课程,但也应设置一定的实践练习课时,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加以融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感悟,提升实际交流能力。实践课时占比较少的原因一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对跨文化课程的狭隘看法,认为跨文化课程应以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设置实践课时对跨文化课程的增益不大,因而没有设置足够的实践课时;二是学校能够提供的实践练习场所和机会有限,与很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德语专业在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实力都处于落后状态,同样条件下,实习单位自然更乐于接受本科院校的德语专业学生,所以高职院校不得不缩减跨文化课程的实践课时。
第三,学校的师资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满足德语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虽然高职院校受到了很多政府财政政策和其他教育方针政策的支持,但学校各项基础建设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巨大,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解决,需要与校外金融企业力量合作。但从办学实力来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首要合作对象依然是国内外的知名院校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可选择的合作办学对象范围就不如前两者宽泛,办学投入资金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而德语专业是一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其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会远远高于很多专业,(如专业的外教老师、语音练习室、听力教室等)即使是使用的一些教材价格也会高于一些中文教材,因此,庞大的建设经费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语跨文化教学进程难以顺利进行。此外,由于专业限制,能够给德语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数量有限,由于学习环境的原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德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能够运用德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4]
4 高职德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建议
关于高职德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的建议和途径,笔者主要从学习者、教师教学、学校建设及政府和设社会力量的支持四个角度进行展开叙述。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内在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5]要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德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让他们认识到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在德语学习和运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层面,还包括非语言层面(如眼神示意、肢体动作等),这两者又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相互融合,体现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跨文化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是对德国语言文化的深层发掘和掌握,对德语的学习大有裨益;其次,端正学习态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推动力,属于精神意志的范畴,是支配学生实际学习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监督、纠正的作用,另外,學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跨文化课程对学习者的整体学习要求,分阶段制定出适合自身学习进度的学习计划,并为每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如通过非语言交际部分的学习,对自己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和最低标准做出规划列出来,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学习,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不适当的部分做出调整,逐步实现整体学习目标;最后,落实在行动上,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对不懂的部分积极向老师询问交流,课堂上努力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技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方法,课外积极参与各项德语交流和跨文化实践活动,如参加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外派,到德国亲身体验德国的风俗民情和文化魅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进步,提高运用德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第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首先,教师应不断积累有关德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巧,了解有关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教学法理论(如听说法、视听法、语法翻译法、阅读法等),与时俱进,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并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积累更多中德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积累和能力进步;其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德语教学开展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德语和汉语的特点,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针对学生个体特性,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教学初期可以将一些发音和拼写都比较简单的词句教给学生,或找出一些德语和汉语、德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点,主要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对德语学习的信心,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播放一些有趣新奇的音视频文件(如儿童歌曲《赖皮小鳄鱼》和其他一些比较经典的德语歌曲),以来增加学生对德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来增加和保持学生对德语的兴趣;最后,保持和加强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保持与学生在课下的联系,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在群内发布学习任务、节假日祝福问候等,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意见,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支持率。此外,利用微信平台上各类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推送更多过于德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之间的技巧,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德语水平和运用德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第三,从学校建设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加大学校管理层对德语专业的重视程度,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在德语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开设专门的德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完善德语课程教学体系;其次应完善德语教学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聘请专业的德语教师和德语外教、建立专门的语音室、与更多跨国企业或德语相关就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合作等,聘请专业教师和外教以及加强语音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辅导和语言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德语的使用率,而且外教对德语的掌握更为专业,对运用德语进行交流的技巧也更为熟悉,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德语专业化水平,加强与能够提供德语就业实习单位的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德语运用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德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第四,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來看,高职院校的兴起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紧密联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各项职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德语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对德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满足在交际过程中文化交流的需要。因此,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加大对德语专业教学的重视和资金建设支持,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的跨文化教学课程建设机制,促进跨文化教学在德语教学中的开展;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与高职院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更需要加大对学校建设和教学方面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运用跨文化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5 结束语
高职德语是近年来第二语言教学快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实践性强、运用灵活、对学习者整体要求较高等特点。跨文化教学是德语教学中及其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促进学生德语学习和运用德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跨文化教学,培养和提高高职德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建设及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等方面分别考虑,从各责任主体出发,各尽其能,共同促进高职德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博.在德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17-119.
[2]毛灿.浅谈高职德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15):82-82.
[3]贾士申.德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山海经:故事,2017(9).
[4]刘顼.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中外交流, 2016(36).
[5]胡静波,刘颖.“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评《跨文化能力培养论——以德语教学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7(11):101-101.
[6]张颖.德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探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