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课程改革
2018-10-09王记莲申宏丹项东升金绍娣开启余
王记莲 申宏丹 项东升 金绍娣 开启余
【摘 要】高职教育的改革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来组织教学。文章以化工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DCS识用与操作》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基于国家职业标准重新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项目及课程评价体系,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职业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9-009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44
Curriculum Reform of “DCS Recognition and Operation”based on National Occupational Standards
WANG Ji-lian SHEN Hong-dan XIANG Dong-sheng JIN Shao-di KAI Qi-yu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gy,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tandards to organize teaching.The article is based on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and the course system of DCS recognition and operation has been reformed.Based o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tandard,the design idea,teaching target,teaching project 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urse are redetermined,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National occupational standard;The curriculum refor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見稿)中在第六章“高职教育”的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1]。《DCS识用与操作》自开设以来,一直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药品生产工艺具有复杂的流程、工艺设备众多、实践性强等特点,《DCS识用与操作》课程的教与学体现出一定的弊端--与国家职业标准脱轨。在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下,如何基于国家职业标准重新确定《DCS识用与操作》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项目及课程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探究。
1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岗位调研分析
《DCS识用与操作》是培养药品/化工生产操作、运行控制岗位相关工作能力的关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直接胜任专业首岗中的产品生产控制的相关工作内容。具备熟练的选用、安装化工仪表的技能以及熟练分析、操作化工DCS自动控制系统,达到化工总控工的职业资格要求。
2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DCS识用与操作》课程是依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工仪表基础装配岗、调试维修岗、生产操作岗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具体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之中,使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得以重新,职业能力得到发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等来选取课程内容,同时又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设计以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按照由简单道复杂,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安排,项目中各个任务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周边化工企业进行充分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化工总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我们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有:(1)能够读懂、并能规范地绘制典型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2)能熟练使用、维修、调试常用检测仪表。(3)能够根据要求,合理选用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物位检测仪表。(4)能对仪表的常见故障作合理分析,并加以排除。(5)能够根据典型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熟练操作DCS系统。
知识目标有:(1)掌握仪表操作与校准、DCS系统操作及工艺参数控制、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比较与设计、MCGS组态的实施等知识;(2)掌握典型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流程图符号、规格型号的编写等知识;(3)掌握典型生产过程控制方案、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知识;(4)掌握实训安全知识、5S管理知识等。
素质目标有:(1)严格遵守本岗位操作规程;(2)安全用电,正确防火、防爆、防毒;(3)与其它工序操作人员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问题;(4)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5)出现故障迅速作出反应,如不能解决及时汇报或报修;(6)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7)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重建课程教学项目
通过对本课程所面向的岗位所具备的技能、知识需求和职业标准等方面做出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重新整合。教学项目的主要载体是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典型性、覆盖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等是教学项目选择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2]。为了体现出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度,以及更好的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重新整合后的教学项目,见表1。
5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教学过程的考核过程性考核为主,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工作任务中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过程性考核内容主要有: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知识范畴、操作质量等技能范畴、考勤、课堂纪律、穿戴规范等素质范畴,使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得到评价。
(2)学期末设置期末考核,主要对课程的重要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权重如下表:
学生成绩构成:平时项目(课内项目或A组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60%)+B组项目(期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期终考核的内容是来自课程的项目内容。
学生成绩的记分方法:总成绩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课内项目或A组项目)与B组项目(期终考核)分别考核记分。其中每个项目以及每个任务按百分制计算。
具体的考核内容:平时项目(课内项目或A组项目),主要考核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项目(任务)报告质量、资料查阅情况、问题的解答等知识目标以及团队合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辯解能力、外语能力等能力目标和拓展目标进行考核。B组项目的(期终考核)主要考核课程的5个项目的掌握情况。
6 结语
本课程教学项目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衔接,主要训练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项目课程的实施在实训场所进行理实一体化、以分组教学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教学媒体实现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教学活动实现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的转变;学生实现从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充分校外实训基地有关资源,建立稳定实习资源库,实现工读结合,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开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继忠.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04-1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