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8-10-09张建平
张建平
【摘 要】“双创”时代,研究生创业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定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9-004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1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如火如荼。从2003年教育部宣布“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到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辅导,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培训活动,到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再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体现了国家对于创业的高度重视。缓解就业紧张形势、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自身个人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创业教育的引导。2012年8月,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3月,李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等院校学生加入创业大军。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研究生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分析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现状,提出优化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路径,以便给实务界提供思路与参考。
1 文献回顾
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为MBA学生开设的“新创业企业管理”开创了创业教育的先河。随后,关于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不断增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也逐渐普及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目前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关于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研究
“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肯定了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前瞻性以及社会经济功能。Heinz Klandt(1996)提出了创业教育课程框架。也有学者研究了创业者与小企业经营者的差异及创业的倾向性研究(Christian Luthje,2003),创业精神能否“被教”(Brockhaus, 1994)以及对于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研究(Heinz Klandt, Christine Volkmann,2006)应该是具有创业思维和行为敏感及具有企业家潜质的学生群体。国内文献一般都采用了“人才说”和“素质说”,聚焦于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与精神、创业能力以及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及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展开了创业教育的内容研究。
(二)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现有文献主要从内外部两类因素加以探讨,其中内部因素聚焦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外部因素聚焦于国家、政府提供的外部政策保障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问题。王烁、张煜(2011)肯定了研究生开展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陈冲(2011)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使高校更好服务于社会,增强了大学的使命。
(三)关于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尽管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Singh & Magee(2004)发现资深创业教师的短缺与课程激增的矛盾。卡茨(2003)认为美国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创业教材水平不一、发展及合法化问题。库拉特科教授认为在部门发展、师资培养、领导人的专业性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文献则侧重于创业与高校的认知、师资匮乏、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形式及支持系统等方面。对策研究聚焦于政府、社会及高校层面提供的外内部保障(王乐生,张瑾,2005;赵大伟,2008)。
(四)关于创业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路径方面
很多学者肯定了其多元化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卡洛德认为关于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应该随着阶段和作用不同而不同。Noll(1993)分析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基于创业型企业技能需求。戴维教授认为应采用机会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辅以解决问题导向的学习及行动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侯士兵,冯霞和玄雪梅(2018)分析了双创视角下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徑。叶海,陈荣明(2017)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分析了“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陈武林(2017)就创业教育中研究生资本转化的定位、价值及实现路径做了简要阐述。钱慧荣、杨阳(2017)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院为例探讨了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五)其他方面
关于创业教育效果与评价方面。目前学者们没有一致的结论,大多数研究聚焦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及社会贡献等多方面评价(Peter Robinson,1991; Mcmullan & Gillin, 1998)。关于研究生创业创新与就业教育相结合方面,学者认为应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别对待(刘丽君,2009;张荣奇,2010)。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孙剑明,宋子祥(2011)分析了英美法创业教育的特点,认为应从树立科学培养教育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施终身创业教育、设置创业课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与提供优质师资保障六个方面优化创业教育路径。
纵观以上研究,相对而言,国外研究教国内研究完善与成熟,主要表现在国内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深度不够,研究方法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够,内容大同小异,重复性高,视角单一,缺乏完整的体系。
2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创业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是落实国家战略政策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肯定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已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常态阶段。智力资本在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展现无限商机,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的创业者。而全面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大众创业是有效应对失业风险的关键举措。创业是引领发展的核心要素,发达国家都有通过创业缓解危机的历程,如“创业美国”,日本与英国也都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借以培育增量市场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冲经济下行所导致的就业风险。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研究生也是创新创业的主心骨,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研究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自发需求。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传统教育过分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偏重于理论讲授,而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提高其职业化素养,从而培养更多高端创业人才。目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行研究生创业教育改革无疑可以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使其更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研究生创业教育是应对和缓解严峻就业态势的重要途径。推进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在于增强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反观目前现状,2015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50万,2016年达到770万人,2017年突破800万,其就业的严峻形势愈演愈烈。研究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增加社会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我国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训练、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因此,当前严峻就业态势激发研究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4.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研究生创业教育注入强力驱动。首先对高校而言,在科研项目中融入研究生创业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对高校、学生及社会来讲,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彰显,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研究生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力军。目前高校研究生创业工作也面临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创业实时间比较集中,可以安排在研究生第二年;年龄和心智发展方面比本科生要强;创业的科技含量会更高,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作为“双创”的倡导者和实施者,高校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生创业的这些特点,使之区别对待,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及举办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二)研究生创业支持力度不够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创业项目支持有如下特点:扶持研究生创业项目的导向性较弱,虽然现行政策文件涉及“双创”较多,但是聚焦于研究生创业的不多;对本科生创业支持力度优于研究生;资金分配总额远低于本科生,虽然单个研究生创业项目资助额度较高。
(三)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意识不够强
目前争创“双一流”建设,很多高校忽略自己的办学特色,研究型大学似“泡沫式”急速扩大,其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教育定位在于学术性,因而研究生创业不被研究生导师所认可和支持,他们认为研究生首要任务是做好科研,完成必要的考核任务,创业也是无法正常就业之后的无奈之选,不具持续性。高校不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社会公众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可创业教育,参与度不够。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意识有待加强。
(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配套指导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创业环境,配备相应的创业政策咨询与引导,减少政策落地的环节,使得政策更容易公开获取与执行。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机构,能够指导部分研究生进行实践、自主创业, 但当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明显脱轨,并为完全改革现存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授课方法单一,仍旧沿袭传统模式,缺乏真实鲜活创业案例。真正有创业经验的专业师资非常匮乏,仍旧以理论教学和研究为主导,缺乏实践演练。苏柯(2008)总结研究生创业教育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社会参与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环境亟待改善;从内部来看,创业教育普及度低,氛围不够浓厚,赵大伟(2008)则认为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使得大多数研究生被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
4 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
(一)营造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创建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高等院校、政府、企业、家庭和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支撑。其中,高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与实施者。政府是制定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引导舆论的服务体系以及协调部门的参与者和协助者,其作用不可替代。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应该构建范围广、层次清、体系全的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应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不断优化创业制度与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与分为。而各类企业则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是研究生创业的标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研究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客体与对象,首先要从创新创业意识形态上加以武装,并从行动上勇于实践,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而在每个研究生背后的家庭,也是创业教育的背后有力的支撐力量,其作用也不可小觑。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研究生创业教育以研究生为对象,因此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尤为重要,首当其冲。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引导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塑造创业精神,快速掌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其次学校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从而使之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再次就是培养研究生对环境的认知判断与适应能力。当前环境瞬息万变,宏微观影响因素也变化多端,创业教育部门应该引导研究生全面深入了解当前的内外创业环境,把握创业机会与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最后是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通过组织一些创业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研究生装卸创业策划书、开展创业实践,组织研究生体验整个创业过程,包括创业风险管理、创业市场的评估,筹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创办企业流程业务改造等等。通过各种创业教育活动,不断激发研究生创业的内在动力。研究生自身也要有参加创业活动的意愿,对研究生开展创业教育,要从倡导创业理念开始,并且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匹配,把社会中隐约的要求以成体系的概念表达出来,进而把社会对人才需求中的模糊性和混沌性内容转化成具象性和前瞻性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二是切身体会到创业的过程,明确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并有利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和选择。三是有利于个人成长。
(三)开展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自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创业教育,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确定为十点院校,由此逐渐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目前各高校纷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以“挑战杯”创新创业设计类竞赛、科技制作、创新实践为载体,辅以学分做牵引,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部分高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每年组织研究生参与到国际无人机创新大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活动中,在竞赛中培养研究生的创业精神,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从而较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企业家精神。
2.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载体,通过就业指导课的讲授与指导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使之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与一些现实案例,从而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
3.创建研究生创业园(基地)平台,组织“创客班”,通过设置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创业竞赛等,激发研究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实现“创新人才 + 创客空间+创意校园”的理念,从而培养未来企业家。
4.高校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者借助校友、创业培训机构的力量,以此保证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5.创建以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重点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生人才。部分高校组建创新实验班,面向全校研究生招收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并完成一定的创业任务,通过考核合格毕业。
6.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全校研究生修必修与限选类的创新创业课程,并加以考核,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融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或思想融入平时课程教学中,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无论以上哪种创业教育模式,都需要高校落实“双创”教育意识,动员全体师生创业教育观念。首先从意识形态上加强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视,以提升高校师生、整个社会对创业的认知。其次应该明确研究生创业教育平台功能定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校也应该系统学习先进的西方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创业教育认知,打造系统全面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竞赛以及资深创业导师等完整创业生态链,不断探索和尝试有效高质的创业教育。
5 总结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创业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高校为立足点,以知识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挖掘高效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研究生教育的回顾,分析了我国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现状,并提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前研究生教育理论,拓宽了创业教育的研究视角与思路,为研究生创业教育提供思路参考与实践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The―making‖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Christian Lüthje,Nikolaus Franke.R and D Management.2003.
[2]Planning curriculu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Noll,C.L.Business Education Forum.1993.
[3]Industrial Viewpoi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W.E.McMullan,L.M.Gillin.Technovation.1998.
[4]"Entrepreneurship and Family Business Research: Comparisons".Brockhaus,R.H.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
[5]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tion major universities. Robinson,P,Haynes,M.entre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actice. 1991.
[6]論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J].孙剑明,宋子祥.继续教育研究.2011(09).
[7]新形势下研究生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王乐生,张瑾,路成刚.中国冶金教育.2011(02).
[8]思考与超越:发展中的高校创业教育[J].陈冲.教育评论.2011(01).
[9]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创业教育刍议[J]. 王烁,张煜.理论界.2011(02).
[10]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赵大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6).
[11]双创视角下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侯士兵,冯霞,玄雪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2).
[12]“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叶海,陈荣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
[13]创业教育中研究生学术资本转化:定位、价值及实现路径[J].陈武林.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
[14]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钱慧荣,杨阳.人力资源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