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曲《流水》艺术特征分析

2018-10-09吴嘉媚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导师李英霞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琴曲知者滑音

吴嘉媚(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导师:李英霞

古琴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弹拨乐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乐曲和文化,从古至今都被文人雅士推崇。《流水》是古琴最为经典的曲目之一,乐曲形象地描写了流水这一景致,并因伯牙和子期知音相惜的故事名满天下。此曲最初与《高山》共为一曲,唐代各自独立成曲,宋代又列段,都为描写山水之情。

一、琴曲《流水》音乐本体分析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中型琴曲,篇幅较大。对于《流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其中记载道“伯牙听钟子期弹琴,赞叹道: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现存最早的减字谱《流水》存于明代主权编著的《神奇秘谱》中。词曲流传广泛,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琴曲《流水》结构规整,全曲可以分为引子、主题旋律段落、描写流水段落和尾声四个部分。其中每个结构也有其完整的曲式结构,开篇第一段开指,是全曲的序奏部分。并将音乐引入主题旋律中。

第二部分为全曲主题旋律部分,可分为三段。首先入调,用泛音弹奏出主题旋律(见谱例“1”),主题旋律节奏平稳,分句清晰。旋律空灵,优美。主题旋律为宫调式。随后第二段是新素材的出现,实音演奏,在短暂的旋律部分之后过度到第三段,第三段是第一段主题旋律的高八度再现。整个第二部分音响效果既轻盈又沉稳,充满旋律性,韵味十足。

(谱例“1”,为《流水》主题旋律)[1]

琴曲的第三部分为描写流水的部分,首先,第三部分的第一段可以理解为承接主题旋律并引出流水片段的引子。一方面继承了第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旋律性的特点并切每一乐句都结束在“羽”音上,另一方面此段节奏渐渐变得紧凑,频繁出现“前八后十六”、“后十六前八”等节奏类型。音乐的进行至此速度逐渐加快。以上因素都可以判定此段为整曲音乐发展中“承”的部分。(见谱例“2.1”、“2.2”)

(谱例“2.1”)

(谱例“2.2”)

琴曲的第四部分是描写流水的中心段落,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滑音和滚拂来模仿水流或蜿蜒或奔流的状态,滚拂和滑音出现的频率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在第四部分的前半段,多次使用了重复的简单旋律积累和酝酿情绪(谱例3),在每个乐句中由使用一次滑音到使用两次滑音到加入滚拂,音乐通过这些演奏技巧生动的刻画了水流从远至近,从隐隐约约逐步发展为波涛澎湃的景象。

(谱例3)

在四次上述旋律的重复后,音乐开始大段的流水描写。此段主要通过滚拂来弹奏调式音阶中的音,还通过滚拂和滑音的上下交错缔造了两个声部对比的音响效果。此段音乐强弱交替、情绪紧张,是整首乐曲“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接下来是乐曲第三部分的最后一段,在高潮过后音乐渐趋平静,这里使用泛音来演奏上行和下行的音阶,其中上行为角调式、下行为徴调式(谱例4)。之后音乐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通过一个前面旋律素材的变体将音乐延续下去。对整首琴曲做了一个艺术性的总结和升华。最后,通过几个泛音的演奏使旋律回归到宫音上全曲结束。

(谱例4)

二、《流水》音乐形象及美学价值

琴曲《流水》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首优秀作品,是一幅用古琴演奏没回的动态山水画,乐曲以“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流水的各种态势,在音乐中高山有其巍峨、坚定不移形象,好似君子不为权势所迫,坚定不移。流水也有流水独特形象,涓涓不止的流水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好似古代贤人像水一样通达,利万物而不争的艺术形象

自古以来,古人以高山流水的故事来隐喻“知音”的概念,知音一词来源于伯牙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绝弦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琴曲《流水》通过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饱满的音乐形象得到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文化认同,更成为了文人阶层抒发自己情怀的重要工具。《吕氏春秋 孝行览 本味篇》中曾记载道:“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可见“高山流水”在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中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美学思想体系及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太多的文人志士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中在哲学层面,中国自史以来以和谐为美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天地和、君臣和的思想也被历代统治者所信奉。所以天、地、山、水等形象经常被中华民族赋予了特定的性格。

首先,高山在中华民族精神中代表了“厚重”、“坚毅”的性格,代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而水被赋予“纯净”、“通达”的个性。老子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有着大量的文人借山水的角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心情。

明朝时期文人朱权曾在《神奇秘谱》中对琴曲《流水》评价道:“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高山之音。后志在乎流水,言知者乐水之音”。可以发现朱权将高山流水分别与仁者智者联系起来。这正是中国古代“君子”概念的两个方面,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 雍也》中,孔子就曾说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为仁者心怀天地,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这样的人像山一样心态平静,坚定不移。所以更容易活的长寿。而智者更明智,为人灵活变通。所以一定活的更快乐、洒脱。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中记载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下一字音洛。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可见高山流水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并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

注释:

[1]谱例“1”,图片来自《古琴考级曲集》第二册。

猜你喜欢

琴曲知者滑音
古语积累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论语》佳句精选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夜的钢琴曲(六)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梅庵派琴曲《捣衣》风格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