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解剖学微课合适语速探讨

2018-10-09

解剖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腔语速解剖学

崔 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南阳 473000)

微课是一种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较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借助移动终端及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便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1]。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知识点多、名词多,授课时间长,不能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很短时间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掌握课程要点,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较好的适用形式[2]。笔者发现,人体解剖学微课在录制时,除了要编写好脚本,准备好标本外,授课语速特别重要,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而其合适语速的研究,经检索无相关报道。为探讨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合适语速,本人做了实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本校护理系2015级专科护理班中选取经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且入校成绩相似,年龄相近,人体解剖学平时成绩相当,智商(斯坦福-比奈量表)正常无视听障碍的106名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1班(26人)、2班(25人)、3班(28人)、4班(27人),各班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各班基本情况分布表

1.2 研究方法

内容选取人体解剖学“颅底内面”和“心腔结构”两个播放时间(约10min)相近的微课。按教育学要求,课堂教学的标准语速应为200~250wpm(字/分)[3],但为了探讨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语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遵循听上去、看上去不感觉失真,尽量拉大最快、最慢语速间距,即用会声会影软件将授课语速调节为150、200、250、300wpm,分别播放给4个班学生视听。听后立即通过调查问卷和答题测试形式,从主观满意率、理解程度、掌握程度、难易程度等4个方面探讨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语速特点。其中主观满意率和难易程度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完成,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通过无记名书面回答测试题形式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

1.3.1 主观满意率 主观满意率是评估受试者在特定语速情况下,对观看微课视频如画面、音质等舒适度的指标。其等于全班满意人数除以全班总人数乘以100%。其中认为语速过快或过慢不舒适者为不满意,认为语速适中舒适者则为满意。

1.3.2 理解程度 每段微课均设置有评估研究对象对微课内容理解程度的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对者,即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1.3.3 掌握程度 每段微课还设置有评估研究对象对微课内容掌握程度的名词解释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答题时,只要意思正确,即得1分,意思不完全正确,得0.5分,回答完全不相关或错误,不得分也不扣分。

1.3.4 难易程度 难易程度是评估受试者在特定语速情况下,对微课内容感知的难度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表,即从易到难分别设置1()、2()、3()、4()、5()、6()6个数字,在受试者认为的难度后面括号里打勾,数字愈小表示愈容易,数字愈大表示愈难。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多个样本差异性比较,若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为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2个样本差异性比较,若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为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按a=0.05检验水准,以P<0.05 为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播放微课“颅底内面”时的测试结果

播放微课“颅底内面”时的测试结果(表2)显示,微课“颅底内面”在用不同语速播放时,各班主观满意率、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及难易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1班(语速150wpm)对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高于其他班级,感知难易程度低于其他班级,其中与2班(语速200wp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班(语速250wpm)、4班(语速300wp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班主观满意率低于2班,可能与微课语速调节太慢,影响视频观看舒适度有关,但与3班、4班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微课“颅底内面”播放时的测试结果

*P<0.05,**P<0.01vs1班

2.2 播放微课“心腔结构”时的测试结果

播放微课“心腔结构”时的测试结果(表3)显示,微课“心腔结构”在用不同语速播放时,各班主观满意率、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及难易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班(语速150wpm)对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高于其他班级,感知难易程度低于其他班级,其中与3班(语速200wp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班(语速250wpm)、1班(语速300wp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班主观满意率低于3班,这可能与微课语速调节太慢,影响视频观看舒适度有关,但与1班、2班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表3 微课“心腔结构”播放时的测试结果

*P<0.05,**P<0.01vs4班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合适语速应控制在150wpm 左右,因为只有这样的语速,学生才对微课内容感知难易程度小,容易接受,才能提高对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才能提高微课的使用效果。

3 讨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有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等,其中有声语言是课堂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其构成因素包括重音、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4],其中语速是影响理解的要素之一[5],因此教师能否控制好语速会给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语速过快,发送信息频率太高,势必造成学生加工困难;反之,语速过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大脑皮层转入抑制状态,出现厌倦情绪,降低听课的兴趣与效率[6]。

3.1 语速的定义与正常语速

语速即语言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发出的音节数量,是语言节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每分钟150个音节等,“你休息一会儿吧”,按6个音节计算[7],“颅底”,按2个音节计算。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250字。超过这个语速的一定程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8]。即正常交流语速,应是每分钟240~250字。这一结论,在本实验中也得了印证,微课语速调节在250、300wpm时,不仅受试者的主观满意率低,而且受试者对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也明显降低,难度明显增加。因为语速过快,音节容易混淆,受试者在接受语言信息时,缺乏理解、加工、消化、回味和联想机会。

3.2 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与其微课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阐述人体形态结构的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对于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但人体解剖学具有内容繁杂、名词众多,学习、记忆困难等课程特点。如“颅底内面”一课中就有24个名词,“心腔结构”一课中就有26个名词。故不少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致使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出现,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9]。将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融入微课,对加强复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较大帮助[3],也与当代大学生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不谋而合[10]。

3.3 人体解剖学微课合适语速

蔡爱武2004年用录音设备研究发现讲授人文科学课程的语速为200~250wpm,学生反映最好,符合标准语速.而医学专业课程的语速为150~200wpm,教学效果最佳[3]。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200wpm的授课语速,并不适合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微课授课尤为如此,语速过快,微课音视频稍纵即逝,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因为人体解剖学对于初学者来讲,是一门全新而生疏的课程,故人体解剖学微课授课合适语速应控制在150wpm左右。当然,并非语速越慢越好,语速过慢,学生会产生倦怠情绪,教学效果同样不佳。

3.4 教学启示

人体解剖学微课与其他学科微课不同,语速过快,学生不仅听不清讲授内容,而且看不清视频解剖标本的具体位置、形态及结构,影响教学效果。故语速过快者,在微课录制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停顿、板书,也可与语句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语速。总之,人体解剖学授课,要达到声声入耳,字字动心,必须关注教学语速,微课尤为如此。

猜你喜欢

心腔语速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湖南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导管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培训及实施现状调查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咳嗽昼轻夜重或许不是感冒
辩论赛之语速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超声心腔内强回声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