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

2018-10-09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秦学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教学模式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刘 岳,王 伟,秦学明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蓝图,要做好一个专业的建设首先要解决以下3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培养什么人?”这需要面向行业、企业,深入分析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进行调研,明确就业岗位(群);第2个问题是“为谁培养?”这需要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定位;第3个问题是“如何培养?”这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全省首批示范专业,现结合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情况对专业建设的思路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与企业、高校三方共同成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1人,企业专家6人,校长1人,分管校长1人,专业部主任1人,专业负责人及专业骨干4人,共14人组成)来完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主要流程为:调研市场→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学习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研制课程教学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建设配套教学资源,同时使用戴明环(PDCA循环),并结合六西格玛进行方案编制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 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能力核心、系统培养、岗位需求”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地区汽车行业企业调研,在掌握汽车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经校企多方研讨后形成了“前店后校、双师共育、双轴同转”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前店后校”指的是引企入校,将企业建在校园内,使学校育人和企业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双师共育”指的是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按1∶1的比例配置共同参与学生(学徒)的培育;“双轴同转”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双环境教学。

2016年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专家引领、高校指导”的方针,注重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坚守国家标准,实施动态调整,动态顺应和适应企业需要,坚持走“工学一体、产学研结合”之路,为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本位思想,以归纳职业岗位能力为起点,以分析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专业学生(学徒)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通过市场需求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设计等课程开发流程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结构体系。

形成以国家规化教材为主,以学校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编制的教材为辅,以自主研发的实训手册为补充,以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素养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等五大模块为主的课程体系。

3.2 课程体系构建特点

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专家引领、高校指导,注重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坚守国家标准,实施动态调整,顺应企业需要。同时采用三个平台和一个环节的课程体系,即通过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课程体系。每个平台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该课程体系有力地加强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整合力度,推进了学科与专业交叉融合,顺应了学分制的改革要求。

图1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4 教学模式

本专业采用“双元联动、工学交替、一体教学、定岗任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以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制定教学流程。并通过引企入校建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以真实项目驱动学生专业学习,将课程从教室搬到“车间”,融工作任务于学习任务中,使学生身份由“学生”转变为“一线技术人员”,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要零距离接轨,具体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模式

5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了“三评教、四评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校企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实行校企学分互认,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学徒)与第三方成为教学运行管理中不同层面的评价主体,形成了多元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既有知识、能力的评价,又有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既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身心发展的评价,具体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6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以坚持7S管理为抓手,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桥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通过在校7S常规化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立德树人,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着力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搭建和完善特色育人平台,探索建构了三级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层面——专题教育和心理教师培训;专业层面——开发德育课和心理健康课;班级层面——主题班会),努力提高7S育人实效。

总之,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技能、提升学校学术和整体水平的根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在专业建设中,应采取“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挖掘,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应遵循学科专业建设的本身规律,全力建设品牌专业,提高总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带动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图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