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课程实效性研究
2018-10-09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许 菁
汽车产业正迎来一个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汽车产业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战略性产业,必将助力人类实现“新科技、新生活”的美好梦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节约能源的内在要求,也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更是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应该具备的基础性专业技术。笔者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新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改革建议。
1 研究的核心概念
1.1 汽车新技术
汽车新技术从概念而言可以界定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初次出现,或是在传统的技术上经过技术革新,使其在某些性能上有所突破和改进的汽车科学技术。汽车新技术是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增长点,是汽车岗位群必备的职业基础,对汽车新技术的分析及讲解能力是汽车服务行业人员的重要业务素质。
《汽车新技术》课程应以汽车新技术为主体,辐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相关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深层次地了解汽车,了解汽车服务岗位对汽车新技术的知识要求,感受汽车新技术在岗位中“有何用?在哪用?怎么用?”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营销意识,提高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而言,《汽车新技术》课程是学生在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中没有学到的,但在实际车辆上运用较广的,或是处在前沿的汽车科学技术。
1.2 课程实效性
所谓课程实效性,即在规定的课时内,使学生按照课程标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达成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教学目标。
2 研究的思路
如图1所示,课程实效性研究从《汽车新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入手,先分析造成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个案,发掘、预设并制定“实效性”的操作点,通过实施操作点构建“实效性”教学策略,并引领教师积极应用。
3 研究的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贸易专业,也不同于一般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它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集技术知识、服务知识、商务知识于一体,具有“懂技术、会营销、擅服务”的能力,能够胜任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汽车市场对于汽车营销服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面对汽车技术的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汽车营销型人才必须了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具备全面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建立顾客的信任度,并帮助客户建立倾向于自己所销售汽车产品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专业最大的难点是培养的人才必须对销售的车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竞争品牌的产品有深入的认识,同时非常熟悉汽车相关的专业知识。汽车品牌繁多,加上每个品牌的规格和技术都有所区别,销售人员要面对的汽车产品不胜枚举。
图1 课程实效性研究的思路
虽然大部分高职类院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经开设了《汽车新技术》课程,但为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效性却不高,很多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却还是无法掌握相关汽车新技术的知识,并且在实际的销售岗位上,还要重新学习相关的新技术知识呢?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岗位需求,明确课程定位,分析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的内容;其次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再次是在汽车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实训设备的陈旧与新技术相关设备的不足,无法将“教、学、练”一体化贯穿全课程,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汽车新技术》课程实效性的提高。
4 解决措施
4.1 准确定位,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制订《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使其符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首先,该课程内容应该区别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内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新技术》课程不涉及有难度的维修内容,而专注于日常使用及常见故障方面的内容;其次,分析主要岗位及岗位迁移的需求,寻找技术理论知识与市场营销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对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关联度高的汽车新技术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加强汽车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的结合运用,通过增加实训环节,创设情境,设计任务,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促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汽车专业技术知识与岗位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更接近学生岗位实际需求。
4.2 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系统化
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完全按照《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进行,将各模块的课时数进行科学调配,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内容编排、实施教学和考核,这种模块化教学将原本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划分与重构,将本来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了体系,将相互渗透的模块内容进行关联,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推进课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将其构建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可实时将新增的汽车新技术内容按照模块加入到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提高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4.3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对《汽车新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该专业的学生汽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传统的汽车结构和原理还不够熟悉,致使其在《汽车新技术》课程中完全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学生认为《汽车新技术》课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没有学习的必要。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给学生设置一个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明确本课程要学习的内容,该课程内容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哪些问题,强调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然后在学生重视课程的基础上,每堂课在讲解汽车新技术内容之前,复习巩固传统汽车相对应的相关专业知识,达成知识的过渡、迁移和对比。
4.4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引入先进设备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建立起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缩短学生职业角色的转换周期。在校企合作期间,企业会赠送并定时更新相关实训设备,比如我校与长安福特深入合作,建立了长安福特订单班,并将长安福特的华中培训基地设在我校,因此在实训车辆方面,学校拥有更新、更全面的车型和相关技术资料。此外,我校还有戴姆勒铸星教育等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向学校提供技术最新、配置最全的实训车辆和相关实训设备,为《汽车新技术》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整车及实训设备,为实训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训资源。
4.5 注重校内实训设施的利用及开发
引入或采购相关设备固然重要,但仍需加强实训设备的内涵建设,自制实体设备。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突出实训,努力克服人力、物力紧缺的困难,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现有资源(一些单独的零部件)自制实训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训设备,将一些利用率低的设备进行整合,并且教师自制的一些结构模型,更便于学生理解《汽车新技术》课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技术原理。自制实训设备一方面实现了教师真正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型,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一种锻炼与考验,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6 学习成果可见、可衡量,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评价
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重要评价手段,就是用可见、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汽车新技术》课程对学生采取多种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笔试考核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考核之外,还加入了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的方考核式。课堂教学效果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这个评价主体,还有学生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的融入,营造了评价过程全员参与,多维度互动的良好氛围。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充分地进行自我总结,学了一个学期,知识与技能究竟提高了多少,恐怕教师和学生心中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因此,本课程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测验和提问,而且在每一个模块教学结束后,还采用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利用一些可衡量的成果去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比如一张海报、一份使用说明书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好地时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不是只有到了期末考试时才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平时不断考核,督促学生完成可视化任务,才能真正将学习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课程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