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改革成效显著
2018-10-08
为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市高级人民法院等27家单位联合,精准制定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形成了“9+N”的政策体系,针对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按照“三精简一透明”原则,精准施策、重点突破,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不断增强企业和社会对北京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
目前,伴随“9+N”政策深入落实,北京市在企业跨境贸易、开办企业时效、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缴纳税费、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等方面的优化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成为
“一把手”工程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服务意识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有关部门统计,为了高水平推进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围绕出台“9+N”系列政策措施,市领导层面召开了50余次调度会,部门间召开了200余次协调会,面对面听取了560多家在京企业和中介机构意见建议。
今年3月,“9+N”政策出台后,市领导带头抓政策落地实施。4月上旬至5月中旬,市政府成立由市长和副市长牵头的10个督查组,专项督查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市长陈吉宁多次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区政务服务大厅开展暗访暗查,并要求将营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直接关联各区各部门年终评价。6月23日,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带领十六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聚焦营商环境开展了一整天的拉练式检查,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再次强调要坚持首善标准,念好服务这本经,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政策设计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作为大国首都、国际城市,北京市坚持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积极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据了解,蔡奇、陈吉宁等市领导在今年3月密集安排了30余场会见,与包括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格奥尔基耶娃、普华永道全球董事长罗浩智等在内的重量级企业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进行会谈,深入了解国际先进经验,听取对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意见。同时,与世界银行专家开展多层面沟通对接,认真研究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方法论,对10项一级指标和47项二级指标逐项细致研究,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吸纳世界银行关于优化我国营商环境79条短期和中长期改革建议,进一步提升做事规则的国际化水平。
政策落地实施后
获多方认可
“9+N”系列政策发布实施后,“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和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得到了国务院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政策的实施也得到企业和群众的认可,企业开办、纳税、不动产登记、电力供应等企业服务大厅共收到感谢信158封、锦旗86面,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有力激发了各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热情。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9+N”政策只是起点、不是终点,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目前,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全市56个部门和单位,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以“六个統一”的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为技术支撑,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下一步,全市各区各部门将按照行动计划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北京营商环境的显著变化,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9+N”政策如何为企业减负?
“9+N”政策紧紧围绕“三精简一透明”原则,即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切实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
在开办企业方面,结合企业开办涉及的7个环节逐项梳理,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不能整合的全面提速”的工作原则,通过设立区级企业开办大厅、推广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扩大名称自主预查范围、推进企业登记“全市通办”等举措,将企业开办的7个环节压缩到2个、减少71%,实现新企业办理时间从24天缩短到5天、压缩近80%。在为企业降成本方面,免费为企业提供刻制公章服务,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6000万元。今年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压缩企业开办时长先进经验现场会上,将北京的举措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办理施工许可方面,通过构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预沟通预协调机制、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实施分类施策管理、构建“多图联审”和“多验合一”工作机制、推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一站式”服务等举措,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09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自2018年3月18日政策发布实施以来,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全部按照新流程办理,新流程的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的支撑。例如国贸公寓改造工程是首个按新流程领到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项目,其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近100个工作日。
截至目前,按照新流程,全市共有172个建设项目直接申请并获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用时3.8个工作日,4.5个自然日。402个项目获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83个项目获得施工图联合审查合格证书,11个项目完成竣工联合验收。
在获得电力方面,市电力公司精简用电报装资料种类和数量,取消了小微企业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使办电环节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2个。掘路审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低压电力接入办理由原来的141天压缩至25天以内。针对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电力专业人员缺乏、成本承受力差、自身用电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自2月8日起,开展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供电企业全额承担表箱及以上设备设施投资,按照2017年相关数据测算,可为客户节省外电源投资约12亿元。以北京和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接电项目为例,该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办电快,该项目于3月16日申请报装,于3月27日完成送电,全过程用时8个工作日;二是零成本,此工程计量综合箱及以上部分(含换装一台变压器)由电力公司投资,为客户减少一次性投资12万元,节省后期运维投资约10万元/年。
在财产登记方面,通过开展“一窗受理”改革,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简化房屋交易程序等措施,实现购房资格审核时限缩短为1天,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时限由10天压缩到5天内办结。今年3月13日,在丰台区登记中心进行“一窗受理”试点,地税局、住建委、规土委三家单位联合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内设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当场完成签约、缴税、过户等办理环节,确保房屋交易实现“最多跑一次”,4月15日该项改革在全市推开,全市共设置综合窗口42个。
截至目前,全市办结的不动产业务中近八成实现了“一次上门,当场领证”,改革成效显著。为提高服务便民程度,市规划国土委全面上线预约系统,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企业或者人员可在PC端或者手机移动端进行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预约,以便申请人合理安排時间,自预约系统上线以来,共为企业群众提供预约服务近6万次。同时,全市各区均开通了不动产权属证书邮寄服务,现已有13个区在大厅设置了EMS驻点服务。
在跨境贸易方面,针对北京市跨境贸易跨区域、跨事权职责的特点,京津两市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两个联合公告。由京津商务部门签发的自动进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的审批时限由原来3-5天压缩到1天,发布天津口岸“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做到收费规范透明。自3月18日新政策发布以来,北京共为600余家企业办理了4700多份进出口许可证,均在1个工作日审结。天津海关进口通关时间7.53小时,比以前15.2小时缩短7.67小时;出口通关时间0.27小时,比以前0.84小时缩短0.57小时。天津港口岸进出口集装箱通关物流大幅提速,集装箱船舶平均作业时间不超过20小时。企业反映,一个集装箱可节省物流成本400至500元,节省时间12至24小时。
(供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外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