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一木一几

2018-10-08

大学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友创客咖啡

电梯载着我们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楼十层。

电梯门一打开,浓浓的咖啡醇香便扑面而来。

出了电梯右拐,一个温馨精致的咖啡吧映入眼帘。我们抬头看了看挂在咖啡店门口的大招牌,上面写着“创客空间”四个大字。

团队——木几少年

来至咖啡吧门口,隔着玻璃,就能看到一排展柜,上面陈列着许多富有年代感的机械藏品。进入咖啡吧,浪漫的乐曲便萦绕在我们耳边,摆放得极具设计感的实木桌椅上,坐着一边品尝咖啡一边学习的同学们。吧台处设备齐全,淡黄色的吧台柜上贴着温馨的贴纸,两位同学正忙着制作咖啡。我们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座位旁的实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

落座后,机电学院辅导员袁月老师,将咖啡吧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最初有这样一个想法,是在2016年年末。当时我们的机械博物馆正在紧张筹建,旁边刚好有一个大厅闲置。据我们所知,很多高校在图书馆或者教学楼里都伴随着咖啡吧。同时,我们正在探索学院双创教育的模式,咖啡吧正好可以成为双创的载体之一。建成后,它还能给学生提供思想碰撞的空间。”

建咖啡吧可谓一举多得,但对于学院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突破与尝试。经过对校内外咖啡馆的详细调研及多次讨论,2017年5月,机电学院决定举办一场面向全校学生的以机械博物馆为主题的创业咖啡吧实训大赛,以“竞标”的方式,为咖啡吧寻找经营者。最终获胜的团队,将拥有为期两年的咖啡吧自主运营权。

最终共有28组团队,一百四十多名同学报名参加比赛。“真的挺出乎我们意料的。”袁老师笑着说。经过一番激烈的比试,最终一个博士生团队获得冠军。但随后,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博士生的导师不赞成他们把时间用在经营咖啡吧上。

那这两年的自主经营权,该给谁呢?

当时,第二名是一支本科生团队,第三名是一支研究生团队。学院老师们思来想去,建议将第二名和第三名团队进行组合,“本科生有创业的激情,但比较稚嫩;研究生则相对成熟,让他们互相补充、碰撞,也许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最终,这个全新的团队被命名为“木几少年”。“木几”是“机械”一词中“机”的拆分,“少年”一词,则意味着成长与开拓。

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显钟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举办这个活动,是想以最能突显机械学院特色的机械博物馆为主题,以咖啡吧运营项目為实训载体,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尤其是跨学科夸专业组合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开展团队建设、市场调研、营销策略、财务计划、风险管控、文化建设等思考与研讨,撰写商业计划书并进行展示,从而得到创业的启蒙与初步训练,这个训练的过程本身,比竞赛的结果更有意义。”

团队成立后,考虑到学生们没有钱购买设备,机电学院老师们开始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到处“化缘”。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得到了咖啡机和桌椅的资金;又通过校友们的热情认捐,配齐了冰箱、消毒柜、电视机等咖啡吧内的大件小件。拉花式成长

谈话间,咖啡吧招聘来的员工同学为我们端上了几杯醇香的拿铁。拿铁顶部的心形拉花是团队成员,机械工程专业二年级硕士生俞径舟拉出来的,十分精美。袁老师端起咖啡:“你们不知道,最开始他们拉的花都歪歪扭扭,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交大的银杏叶,慢慢才变得越来越好看。”

木几少年的成长,也如拉花的手法一样,是慢慢发生着变化的。刚开始,大家的创业热情很高,但由于年纪轻阅历少,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购置设备时,商家见买方是学生,竟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钱将设备卖给他们。发现这一问题后,五个人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把价格谈拢。送货时,商家又把一车货物卸在楼下后扬长而去。又比如开业前需要学习制作咖啡,但愿意免费教授技巧的咖啡馆并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可对方却想把自己的品牌植入进去……“我们都没想到,真正的创业原来这么难。”团队成员们感慨道。

木几咖啡正式开业后,问题就更多了。

木几少年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以保证咖啡最好的品质。结果忙活了大半个月,在月底的成本分析中,一块钱里有九毛钱是成本,再加上前期学做咖啡的费用,基本是倒贴钱。在学业与盈利的双重压力之下,团队的情绪产生了不小波动,甚至有人想到了退出。

俞径舟坦言,当时他面临着毕业论文与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咖啡吧经营不顺,感觉非常失落。恰在那个时候,导师派他去南昌实习,俞径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后,俞径舟静下了心,“我天天都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要来,为什么要放弃咖啡吧,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突然间,我明白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我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么别的事情就都能做好。”说服了导师后,在到达南昌的第四天,俞径舟便星夜兼程地赶回了北京。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木几少年们的感情却更坚固了。俞径舟离开后,学院曾建议团队再招一个人进来。“原本我们五人各司其职,我走了,宣传业务就陷入了瘫痪。”但是,如同即便不赚钱,也要保证咖啡最好的品质一样,剩下的四人坚决反对添加新成员,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哪怕把宣传工作一起分担起来也没关系。

回来后,俞径舟又全身心投入到咖啡吧的日常工作中。“我发现,忙不过来只是因为没有把时间安排好。人的潜力是巨大的,真正优秀的人在什么地方都会很优秀。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如今的木几少年,对于咖啡吧的经营管理开始走向成熟。他们会比较原料的各种进货渠道,考虑更合适的员工规模,也开始思考更多的营销策略,例如推出“亲情下午茶”,给附近的几栋教学楼提供配送服务等等。一番努力后,在一份的最新财务分析中,木几咖啡的盈利有了明显提高。

现在,他们还有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我们要打响‘木几咖啡的知名度,把它打造成北京交大校内响亮的品牌。”2017年10月,“木几少年”参加了CCTV大学生创客秀大赛,获得了北京交大赛区冠军。

而木几少年们,不仅磨合得越来越好,也纷纷把咖啡吧当成了自己的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二年级硕士生尹尧心说,如果现在木几少年之间出现问题当下都会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所以团队协作十分顺利。俞径舟在陪女友逛街时,脑子里想的都是给咖啡吧买些什么装饰品;五个人只要一没课,就会不约而同地往咖啡吧跑……

“本末倒置”

一木一几,构成机械的“机”字,这是机电学院学科和专业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咖啡吧一侧的墙上,我们看到了一口特别的钟。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其它的钟都是表盘不转指针转,这口钟却是指针不转表盘转,因此得名“本末倒置”,不仅极具机械美感,与旁边的机械博物馆也是相得益彰。此外,创客空间里还有一面校友墙,大家将之前为创客空间、木几咖啡做出贡献的校友照片都放了上去,并承诺只要是认捐设备的校友,今后都可以来木几咖啡免费品尝咖啡,以体现木几咖啡对校友的回馈和感恩。

机械和校友元素仅是我们在咖啡吧里看到的硬件装饰,时不时举办的创客沙龙、创客读书会、创客英语角等系列活动,才是创客空间的精神内核。“咖啡香总是要跟书香相伴的,所以我们开展了创客读书角。我们学院有国际班,创办英语角,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这些内涵建设才是创客空间建设的核心。”袁老师说。

2017年9月,机电学院在木几咖啡举办了第一期创客沙龙“从木几咖啡聊起”。学院邀请了白亮、张仁增两位院友前来做客。那周正逢两位学长生日,木几少年还特地为两位院友定制了蛋糕,把蛋糕做成了机械博物馆logo的形状,两位院友深受感动。

活动那么多,它的经费又从哪儿来?谈到这一点时,潘老师表示,由于木几咖啡是由学院发动校友等力量进行投资建设,木几少年全权运营的。作为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学院坚持非盈利原则,不收取学生的场地租金,但会将咖啡吧利润的30%作为创客空间公益基金,用于支持举办创客沙龙、读书会、百科知识竞赛等创客空间的内涵建设,达到取之于“木几”,反哺于“创客”的目的,从而形成良性的自循环。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校友创客咖啡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咖啡
创客
创客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