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创出文艺创作者
2018-10-08杜睿
杜睿
十九大报告指出:“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我爱好写作,在网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所以对网络文学很关注,我认为网络文学是文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互联网的发展让传统的以知识分子为创作主体的精英化文学模式逐渐走向百姓。网络文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莫过于大众,网络让大众成为文艺的创作者;大众的创作源于生活,真正源于生活的创作才是好的创作;好的创作把真实变为文学,把经历变为艺术。
2017年一个普通的打工女性范雨素突然在网络上火了。自传体小说《我是范雨素》让大江南北的人们认识了这个在北京打工的育儿嫂范雨素。她的这篇文章以自传体的形式一气呵成,没有太多的文学晕染,反映了当下普通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弘扬了朴素的价值观。
同样以网络出名的诗人余秀华,来自湖北农村,患过脑瘫,酷爱诗歌文学,坚持创作。她被邀请到《朗读者》朗诵自己的诗作,虽然是口齿不清、吐字费力,但并不影响她的才华和魅力。人们评价她的诗是身体写作,有一种与自己残缺身体对话的意味,是对生活的讴歌。
范雨素和余秀华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普通人在艰难生活面前的坚持、抗争,正是“中国草根群体”的镜像。14岁开始打工的制衣厂女工、打工诗人邬霞,已经出版了自传体散文集《深圳纪事》。书中“做前台文员的日子”“摆摊”“出租屋”等章节都是自己经历的故事。爆破工人陈年喜,将经历写成诗发在网络上,目前已经有诗作上百篇,他的诗作《采煤曲》就是一个矿工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受益于网络,他不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爆破工,还去美国纽约大学做了一场演讲。因网络受益的还有乌鸟鸟、许立志、冉乔峰、老井等许多普通民众。
网络文学让文学多了烟火味儿,是新时代下网络带给文学的新革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在2018年初联合发布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复兴之路》《岐黄》《择天记》《华簪录》等24部作品入选。相比前兩年,2017年的作品可以说完全接地气,不仅在题材上围绕的是当下群众关心的话题,而且写作群体中普通大众写手更多。
网络平台让文学既能在“亭子间”也能在“土窑洞”繁荣。“土窑洞”是指普通民众,“亭子间”是指知识分子。网络文学让许多民间写手和普通知识分子多了展示的途径。台湾网络作家九把刀就是在网络上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语言》,而开始了创作之路。网络给他带来了信心,也让他从一个社会学硕士成为知名网络作家,多部作品拍成电影。《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青春回忆。曾经大火的电视剧《甄嬛传》就是根据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这部最早在晋江文学城网站连载的小说,让作者流潋紫被人熟知。
蔡智恒《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周洁茹《小妖的网》、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张建《旧同居时代》,成就一个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因网而红,他们的作品相较于底层写作更多了文学色彩,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共鸣。相比传统文学模式,网络文学能够迅速崛起并生发出许多绚丽的光彩。得益于低门槛、高阅读量,现在流行的微信公众号流量作家也是互联网+文学产业中明显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