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的灰色优势分析

2018-10-08李文文袁礼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蚌埠市灰色波动

张 伟, 李文文, 袁礼明, 任 磊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0 引 言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追溯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大致思路是:引进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构建定量评价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测度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为典型的研究有:师谦友[1]详细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李恩泽等[2]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辛岭等[3]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对我国1980-2008年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农业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黄文新等[4]以总体指标、主体指标以及群体指标为研究层次,研制了农业现代化多层次指标体系。以上研究聚焦在国家层面或省级等宏观层面,而对于中观层面粮食主产区的地级市鲜有研究。因此,构建蚌埠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预测农业现代化指数波动趋势,为市域现代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1 指标选取及赋权

1.1 指标选取

将蚌埠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分为农业生产条件指标和农业综合产出效益指标,前者包含12个指标,后者包含8个指标详见表1。

表1 蚌埠市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及指标计算

1.2.1 数据来源

表1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及其对应的统计数据均来源于《蚌埠市统计年鉴(2010-2016)》,因年鉴编制方式变化,部分不能获取的数据均采用线性差值估算得出。

1.2.2 计算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矩阵

将农业综合产出效益指标中的8个指标值(Y1,Y2,Y3,Y4,Y5,Y6,Y7,Y8)作为农业现代化特征行为序列,将农业生产条件指标中的12个指标值(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作为农业现代化系统的相关因素行为序列。根据灰色优势原理,构建蚌埠市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灰色关联矩阵模型:

式中:ρij——农业现代化综合产出指标(Yi)与农业现代化投入指标(Xj)间的关联度(i=1,2,…,8;j=1,2,…,12),表示不同数列中元素指标间的综合关联强度。

将表1中的指标代入灰色优势原理,计算结果如下:

1.2.3 灰色优势分析

通过上述矩阵中的农业综合产出效益指标和其投入指标的关联度排序,得出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能力的强弱[5]。结果如下:

1.2.4 评价指标权重

依据上述得出的灰色关联矩阵,令农业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权重分别为Ui和Vj(i=1,2,…,8;j=1,2,…,12),且

采用如下公式:

i=1,2,…,8

j=1,2,…,12

得出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基于灰色优势的蚌埠市农业现代化指标赋权结果

2 指数测度与波动趋势分析

2.1 指标无量纲化

一般而言,实际研究中的不同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纲,在计算关联系数时,需对研究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即:

式中:k——时间序列个数,即k=2010,2011,…,2016。

2.2 农业现代化指数

为了较全面得出蚌埠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趋势,依据上述得出的农业指标标准值以及农业指标的权重值,构建4类农业现代化指数。

2.2.1 产出指数(C)

由农业现代化产出各指标的标准值加权平均,即:

k=2010,2011,…,2016

2.2.2 投入指数(T)

由农业现代化投入各指标的标准值加权平均,即:

k=2010,2011,…,2016

2.2.3 规模指数(M1)

由农业现代化产出指数和农业现代化投入指数二者相加,即:

M1k=Ck+Tk

k=2010,2011,…,2016

2.2.4 效益指数(M2)

由农业现代化产出指数和农业现代化投入指数二者差值,即

M2k=Ck-Tk

k=2010,2011,…,2016

经计算得知,蚌埠市农业现代化产出能力对农业现代化有着拉动作用,近7年蚌埠市农业现代化呈现逐步增长状态,特别是2013-2014年间,农业现代化产出近翻倍似的增长。2010-2016年蚌埠市农业现代化指数见表3。

2.3 指数波动趋势分析

2.3.1 波动趋势描述

表3显示,农业现代化各类指数在近7年内大致呈现递增趋势,特别是2013-2014年间指数呈现猛增趋势。农业现代化产出指标、农业现代化投入指标和农业现代化规模指数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说明地方政府在农业投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外,农业现代化效益指数虽大致处于上升,但是从2015-2016年间却呈现衰减,建议地方政府应适当调整农业投入指数,提升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度。

2.3.2 波动趋势回归拟合

对表3中的农业现代化规模指数M1和农业现代化效益指数M2进行回归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蚌埠市农业现代化指数波动趋势以及未来发展走势。观测值拟合程度显示指数M1和指数M2的拟合优度分别高达0.960 3和0.903 3,说明该指数模型均为可信模型。2010-2016年蚌埠市现代化指数M1和M2波动趋势线性回归拟合见表4。

表3 2010-2016年蚌埠市农业现代化指数

表4 2010-2016年蚌埠市现代化指数M1和M2波动趋势线性回归拟合

2010-2016年蚌埠市现代化指数M1和M2波动趋势的线性回归拟合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6年蚌埠市现代化指数M1和M2波动趋势的线性回归拟合

3 测度结论

3.1 根据评价指标的优势分析得出结论

在蚌埠市农业现代化灰色综合关联矩阵中:最大值ρ43=0.960 8,表明地均粮食产物与劳均播种面积投入之间具有高关联性的产出投入关系。而最小值ρ64=0.545 5,表明劳均粮食产量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具有较低关联性的产出投入关系。2016年蚌埠市城镇率达到53.7%,低于同期全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蚌埠市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突出。

3.2 由农业现代化指数波动趋势得出结论

1)从2010-2016年,蚌埠市农业现代化的产出指数(C)、投入指数(T)、规模指数(M1)和效益指数(M2)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整体角度出发,近7年的农业产出指数均大于投入指数,即这一阶段的规模指数的上升主要依靠产出指数。尤其是2013-2014年间,农业现代化规模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在农业产出指数的带动下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并且农业产出指数达到约翻倍似增长。

2)蚌埠市农业效益指数(M2)的波动趋势较为复杂,先是2010-2013年缓慢式发展,接着是2014年迅猛增长,相比于2013年的效益指数,2014年的效益指数高出32.23%。近年来,蚌埠市以品牌为引领,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园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5家,品牌知名度和外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77.4亿元,总量位居安徽省第5位。

3.3 由农业现代化指数波动趋势的回归拟合得出结论

1)拟合的规模指数基本吻合指数(M1)的上升趋势,特别是2013、2014年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基本契合近7年蚌埠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显著进步,映照了全市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发展形势良好。

2)效益指数(M2)波动趋势基本吻合抛物线的稳增—迅增—稳定状态。从2010年来,蚌埠市的投入水平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农业产出强度带动了规模指数和效益指数的猛增,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效益指数优势将会不断弱化,农业产出水平将停滞不前,农业投入增长相对过慢,将会制约农业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蚌埠市灰色波动
浅灰色的小猪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灰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