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gara瀑布样T波改变1例
2018-10-08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电生理科高国亮严国平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电生理科 高国亮 严国平
患者,女,77岁,于2018年3月22日因“纳差1周”入消化内科,1周前无明显诱因纳差,伴有恶心,无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急性面容,体型消瘦。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6年,间断服用止痛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双下肢丹毒病史数十年,既往无手术史。查体:体温36℃,脉搏7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1/76 mmHg;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类风湿关节炎”。入院后行心脏彩超示:左房稍大,心包少量积液;心肌酶谱、电解质未见异常。入院当日查普通心电图如图1所示:窦性P波规律发生,心率78次/min,PR间期146 ms,V2~V6胸导联可见巨大倒置T波,振幅多数>10 mm,异常宽大T波和ST段及U波相融合,双支不对称,Q-Tc间期显著延长,Q-Tc间期时限686 ms,第14个QRS波群系提前发生,其前可见P'波,P'-R>0.12 s,为一次房性早搏,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Niagara瀑布样T波,3.Q-Tc间期显著延长,4.房性早搏;入院后第3日行Holter检查示:1.窦性心律;2.室性早搏1个;3.房性早搏598个,其中有6阵房速;4.ST-T改变及Q-Tc间期显著延长。
讨 论
图1 患者入院时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
Niagara 瀑布样T波是指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巨大倒置T波,与文献中交感神经介导性T波是同义词[1]。Niagara瀑布样T波(Niagara falls T wave)是由美国哈佛医学院Hurst JW教授于2001年发现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出现的巨大倒置T波的心电图表现,鉴于这种形态特异的T波酷似美国与加拿大边界上世界最大的Niagara瀑布,故将这种巨大倒置的T波命名为Niagara 瀑布样T波。巨大倒置T波是指体表常规心电图中3个以上的导联出现振幅>10 mm的倒置T波。
Niagara瀑布样T波的心电图特点为:(1)巨大倒置T波 :T波的振幅多数>10 mm,常出现在V2~V6导联;(2) T波演变迅速:持续数日后,自行逐渐消失 ;(3) T波宽大畸形:异常宽大T波常与ST段和U波融合,T波的开口及顶部宽大,双支不对称,T波最低点钝圆;(4)常不伴有ST段的偏移及病理性Q波;(5) Q-Tc间期显著延长,常延长20%或更多,Q-Tc 间期显著延长是Niagara样T波的重要特征[2]。
Niagara瀑布样T波的发生多由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引起的巨大倒置T波[3]。最常见的情况是脑血管意外、各种脑血管疾病、较长的阿斯综合征之后;动物实验证实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损伤是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过量的儿茶酚胺能刺激下丘脑星状交感神经节,引起T波的改变及Q-T间期的显著延长;还可直接作用于心室肌,使心肌复极过程受到影响。另外伴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其他疾病,包括各种急腹症、肺动脉栓塞、神经外科手术后、二尖瓣脱垂等疾病也可出现Niagara瀑布样T波改变。随着对这种特征性波形认识的深入了解,在其他疾病中也发现了这种波形,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后、起搏器术后、心肌病、低血钾等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该例患者的普通心电图表现符合Niagara瀑布样T波改变的特点,心电图诊断是明确的。该患者无脑血管意外事件,且未发现其他如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腹症、二尖瓣脱垂等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的疾病;入院后检查电解质、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可排除电解质异常、心肌梗死和心肌病等引起的T波改变。但患者入院时过度紧张、焦虑、急性面容,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而影响心肌复极,这可能是该例患者普通心电图产生Niagara瀑布样T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