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分析

2018-10-08杨洁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排球

杨洁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体教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战略。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时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成绩。其中高校高水平排球队在高校竞技体育中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排球运动中,还能为国家培养大批排球后备竞技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高水平排球队,但是其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本文旨在对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从而为促进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全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建设现状

1.1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基本情况

1.1.1 在全国各地高校分布情况

根据对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在全国各地高校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全国共有235所高校组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其中59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其中排在前列的北京、江苏、山东分别有6所高校建立排球高水平运动队,上海4所高校组建了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天津、河北、吉林、湖南、四川分别有3所高校建立了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广东、海南等省份有一到两所高校建立了排球高水平运动队。按照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有20所,华北地区有14所,东北地区有7所,西南地区有6所,华南和华中地区都只有4所。因此,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的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多,表明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建设情况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相对滞后。

1.1.2 年龄性别结构

表1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年龄性别结构

根据表1可以得出,在当前各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中,男运动员略多于女运动员。男女运动的年龄大都在23岁以下,其中男队员在22~23岁年龄段最多,女队员在20~21岁年龄段最多。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员较年轻,一方面队伍年轻化能使队伍充满活力,并且具有巨大的运动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队员过于年轻,比赛经验不足,将会对运动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1.3 生源情况

生源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来源主要有:(1)体校学生;(2)普通高校学生;(3)体工队现役或退役运动员。在被调查的385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中,68.83%为普通高校学生,18.18%为体校学生,其余的为体工队现役或退役运动员。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员主要为普通高校学生,大部分为本校的在校体育生,这类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其缺点是存在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冲突,且比赛经验较少。

对其运动年限进行调查发现,多数运动员开始排球训练的年龄是在9~14岁,训练年限以6~11年居多。

1.2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比赛情况

1.2.1 日常训练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平均每周训练6~8次,每次训练的时间是3~4h。在对运动员对完成大学课程的自我感觉进行调查发现,17.6%的大学生认为对完成大学课程没有问题,53.5%的大学生认为对完成大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认为完成其大学课程很难的有18.2%,其余的认为其不可能完成大学课程。因此,相当一部分队员认为其完成大学生课程具有困难。这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采取高强度、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有关。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必然会消耗运动员的精力和体力,挤压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学训矛盾”突出。

1.2.2 假期集训情况

在所调查的385名队员中,其中有26.91%的表示运动队每个假期都会组织集训,而大部分的运动队是在有比赛任务的时候才会进行集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训练的长期效应,往往只在需要比赛的时候才对技战术进行临时的训练。

另外,对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总体较好,仅15.10%的队员不愿意参加训练。队员的训练积极性高,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就会较高。教练员在训练也要注重科学地设置训练计划,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培养运动员积极训练的意识,养成积极训练的习惯。

1.2.3 参加比赛情况

表2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参加竞赛次数统计

对运动员每学期参加比赛次数的进行调查发现,52.99%的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员每年的比赛次数只有1~3次,4~6次只有35.58%,7次以上的只有11.43%。因此,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参加比赛次数较少,运动员不能通过足够的实战锻炼来提高技战术水平,这对其竞技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1.3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大都是本校教师兼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是高校体育教学兼任教练,一类是以训练为主兼任一些教学工作,前者所占的比例较高。这些教练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多年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存在排球队伍训练经验缺乏、比赛经验不足、运动现代化科学手段进行科学训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等问题。

1.4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场地设备、经费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调查中发现各普通高校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场地和设施都相对充足。

对各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进行调查发现,各高校用于训练和比赛的经费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校安排了充足的专项经费,一些学校提供的专项经费较少,仅能维持队伍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但总体上而言,当前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拨款。大部分运动队表示当前的经费偏少。

2. 全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来源不足

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人财物支持。当前经费不足成为制约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是一个高投入的过程,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见到成效。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事业性拨款,对于运动队的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2 参加的比赛较少

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次数较少。然而比赛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途径。参加的比赛较少,不利于运动员实战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比赛心理的磨炼。

2.3 学训矛盾有待解决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对自己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训之间矛盾依然比较尖锐。一些运动员在完成学业和提高竞技水平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

2.4 训练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调查中发现,很多教练员没有制定短期、长期的训练计划,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存在随意性。

3. 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3.1 拓展经费来源

没有足够的经费,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方面靠学校增加拨款存在较大的难度,且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充分利用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大趋势,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支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3.2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是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持。一是加大对排球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在招聘、考核、评价教练员时,重视对其教学能力和运动水平的考核,培养既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又具有良好运动技能的教练员。二是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多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让教练员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其他优秀教练的先进经验,提高科学训练与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3.3 解决学训矛盾

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运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提高运动员对运动技战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运动技能的提高也能带来文化知识学习自信心的上升。因此,一方面,高校需要对运动员的知识文化学习和运动专项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两者不可偏废其一,要在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既能让运动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训练中,提高竞技水平,又能学好文化知识,并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端正运动员的学习态度,在赛后组织优秀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

3.4 提高训练和竞赛水平

训练与竞赛是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根据运动队的特点及单个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的目的,保证训练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竞赛机会。通过比赛,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增强运动员的对抗力,改善运动员自身的不足,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

4. 结语

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在规模、竞技水平、比赛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排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对策,为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排球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