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的父母角色

2018-09-30王慧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童

王慧

【摘要】0~3岁儿童早期发展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而家庭是0~3岁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在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相当一部分父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父母成为0~3岁儿童养育的缺位者、消极参与者和控制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国文化与社会现实使隔代养育成为可以接受的现实。二是很多家庭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缺乏正确的认知。三是政策与社会服务对0~3岁亲职教育的缺乏重视。父母应该成为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积极回应与启发者、主动参与及有效支持者、观察与选择性干预者。

【关键词】父母角色 儿童 早期发展

一、父母在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承担角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父母成为0~3岁儿童养育的缺位者

在0~3岁儿童的养护人群体中,隔代教养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数据表明,白天由祖辈养育的孩子占53.4%,晚上由祖辈养育的孩子占35.7%。尤其是在城市家庭中,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无法独立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因此,祖辈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父母的缺失,尤其是父亲的缺失,使得本该由父母承担的养育责任,成为祖辈、保姆养育的任务。研究表明,7、8个月~2岁是母婴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母亲如果较少照顾儿童,会导致儿童内心缺乏安全感。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有助于建立儿童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竺智伟等人的研究显示,在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占12%,是学前兒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将会导致幼儿心理脆弱、多愁善感、懦弱胆小、独立性差等问题。

(二)父母是0~3岁儿童养育的消极参与者

父母在养育0~3岁的儿童的过程中,能否与儿童积极地交流,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多父母在儿童出生以后,能够亲自抚养孩子。但是,部分父母会因为工作、身体与育儿支持缺乏等原因,缺乏对0~3岁儿童养育的科学理念与经验的理解,从而消极参与育儿活动。有的父母将奶瓶塞给孩子后,就在一旁玩手机;长时间给孩子看动画片,而自己则在做别的事情;孩子们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的时候,父母却以不耐烦的态度搪塞。如此一来,父母和儿童的互动变成单向性,甚至缺失,这会阻碍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三)父母是0~3岁儿童发展的控制者

0~3岁的儿童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脑科学研究表明,0~3岁,大脑发育会出现如下的敏感期。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以自身的期待来为儿童发展设计蓝图,却并不了解0~3岁儿童大脑发育的敏感期,离开0~3岁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与脉络来谈儿童的发展。这就导致在抚育儿童的过程中,父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实,在与婴幼儿玩游戏的时候,成人最好给与他们独立探索、专心投入的时间,顺其自然地与儿童的互动,而不是提前制定过多的游戏目标或期待较多的结果。否则,游戏很容易成为成人主导“活动”,使得婴幼儿处于被过多干预与控制的地位,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与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影响父母角色定位的因素

(一)文化与现实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助年轻父母抚育儿童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隔代养育是很普遍的事情。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父母未进行父母角色的转换,不愿意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将养育孩子的责任一昧推给祖辈。这就造成了父母角色的缺位。

(二)父母缺乏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

脑科学研究证明,0~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不仅如前文所述具有很多敏感期,而且也是发育最快的时期。婴幼儿大脑中产生的突触大约是实际需要的2倍。2岁时,儿童大脑中的突触数量与成人的相差无几。到3岁时,儿童脑中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突触的数量会维持到10岁,到青少年时期,大约一半的突触会被丢弃或者修剪。大脑会有选择性地淘汰无用的突触。基于此,早期经验与回应式的教养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如果能够在0~3岁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能够给与儿童积极的回应性的照料与启蒙,则有助于儿童早期积极经验的形成。有助于儿童大脑发展,进而影响儿童一生。

尽管父母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知逐年提高,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有的父母选择将期望寄托给市场上一些0~3岁的早教机构,认为早教机构能够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儿童能力,而父母只需要负责喂养。殊不知,对于0~3岁儿童,家庭才是儿童成长的最主要场所,日常的哺育与互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三)政策及社会服务对0~3岁亲职教育的支持性力度不够

中国针对0~3岁儿童发展及其家庭支持的相关政策明显落后于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瑞典等一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福利给家庭和儿童,在政策设计、运作机制、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经验都比较成熟。我国目前政策与社会服务仍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独立的、专门针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家庭政策。政府主要针对弱势群体提供补缺性的家庭政策与支持,而缺少对普通家庭发展的支持,缺乏相应的政策来提高贫困或失能家庭的监护能力和教育能力。目前,公共领域对0~3岁的家庭教育关注较少,只有教育部门加以倡导,也并没有配套的政策与服务。

三、对家长在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中如何承担角色的建议

(一)积极回应与启发

研究表明,成人与儿童之间能否形成发球——回球式的互动,将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元链接与大脑构造的形成。比如,当儿童产生对某件物品(如天空中的云彩)的兴趣,却不能够准确表达,成人的回应有三种:第一种,不关注儿童的兴趣,采取漠视或者打击的态度。(不就是云彩吗,有什么可看的);第二种,是关注儿童的兴趣,有回应,但回应单一或者应付(那是云彩,我们继续去其他地方玩耍吧);第三种是积极的回应式互动。(宝贝,你看它白白的、看起来软软的,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发球-回球式的互动能够激发儿童进一步的思考、探索的兴趣,形成成人与儿童之间积极的互动模式。同时,儿童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链接会在不断的互动中加强,形成积极的早期经验。这种早期经验将为大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父母的积极回应与互动不仅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展,同时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提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独立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事实证明,1岁以前母婴依恋出现,如果母亲在这个阶段与儿童之间是消极、抗拒的亲子关系,儿童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值得信任的。1-3岁之间,儿童逐渐扩大交往面,主要交往对象从父母、家人扩展到同龄人与其他成年人,父母及家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自信心,这就是埃里克森所描述的自主对害羞与怀疑的阶段。

(二)主动参与及有效支持

父母需要主动参与0~3岁儿童的发展过程,在儿童发展之前就对将要到来的儿童发展阶段、特点及表现有心理准备。在儿童成长的整个阶段,父母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观察、学习及陪伴。

父母要成为0~3岁儿童发展的有效支持者。尤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为0~3岁儿童发展提供支持性的发展环境、探索的机会、解决问题的途径等至关重要。首先,在家庭中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安全、丰富的支持性环境。如游戏环境中的材料安全卫生,适合儿童年龄特点;选择有多种玩法,而不是只有一种玩法的玩具(电动与发条玩具玩法单一,而积木则既可以搭建,也可以搬运);设计有助于儿童大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室内外环境,如室内质地柔软的物品与开阔的场地,有助于儿童钻爬、打滚、跳跃;提供与其他儿童交往互动的社会环境。其次,支持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父母可以多观察,在最佳时机给与儿童支持,激发儿童探索的动机,让他们获得成长后的满足与自信,而不是急于帮助与包办。

(三)观察与选择性干预

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从同伴那里学习,从而更多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他们逐渐学会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解决冲突。在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成人的角色是鼓励儿童互动,然后退到一边去观察他们,直到儿童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干预。干预的时机非常关键。把握时机进行选择性干预非常重要。干预是指干涉或者打断,当其被限定于那些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时机的时候,它便具有了选择性。选择性干预通常用于保护儿童(如在不安全的情况下),以及在必要时促进儿童学习。

0~3岁父母要成为儿童早期发展的积极回应与启发者、主动参与及有效支持者、观察与选择性干预者。政府及社会服务机构需要为0~3岁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为父母缓解育儿压力,使父母能够从繁重的工作与育儿中抽离,有更多冷静、从容地陪伴儿童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沈颖.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分析——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9).

[2]竺智伟,陈维军,朱丽.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9):853.

[3]Red River College and Aga Khan Development Network.

[4]Bardige.Infants and Toddlers:Providing Responsive and Supportive Care.Young Children 61(4),July 2006,PP.12.

[5]孫艳艳.0~3岁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政策与公共服务探索.社会科学,2015,(10).

[6]徐浙宇.我国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家庭政策(1980-2008)——从“家庭支持”到“支持家庭”.青年研究,2009,(04).

[8][美]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黛安娜·温德尔·埃尔.婴幼儿及其照料者——尊重及回应式的保育和教育课程[M].北京:商务印刷馆,2016.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