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精神根基坚定文化自信

2018-09-30王金贵

人民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战略选择文化自信

王金贵

【摘要】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着主观和客观层面的多重挑战,为此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以创造性思维激发文化自信的内生活力,进而助推我国逐步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提升,也是科技、国防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当前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地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深刻启发意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多次提出“文化自信”,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更应该创新思维,砥砺前行,加速文化建设的步伐,弥补文化短板,筑牢精神根基,应对国际挑战,加快推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多重挑战

在文化自信方面,考虑当前我国面临的客观环境和传统主观思维上的局限,尤其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较高的文化建设水平和强大的文化输出、影响能力,我国文化自信提升还面临多重主客观因素的挑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主观因素挑战。尽管我们已经具备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和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文化自信主体的“人”仍然在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上,在中华文化自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认识不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做辩证分析。其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而不应该妄自菲薄,唯“西”是用,不能放弃我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精髓。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是一个多元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沉积,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智慧的结晶,同样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也正是文化自信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其二,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审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衡量事物既要用历史尺度去认识其进步性,也要用价值尺度去看到其不足,二者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就中华文化自信而言,当前我们的认知往往更加倾向于以价值尺度去审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和不足,更偏好于站在价值高点去做批判,而忽略了用历史眼光去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在不断扬弃、拓展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引发文化不自信的悲观主义情绪,这一主观认知层面的挑战同样需要有效应对。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客观因素挑战。文化自信不仅要解决主观认知层面的问题,更要应对客观现实对文化自信提出的种种挑战。具体而言,文化自信在客观层面上需要有效应对来自经济发展和信息革命两方面的冲击。其一,经济快速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文化自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也要迅速调整跟进,以契合经济发展步伐。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有其内在独立性和稳定性,难以定量标准衡量,即便当前面临着强化文化自信的重任,也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充分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其二,信息革命对文化自信带来的影響。现代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性在于其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活性因子,延展了精神文化的空间和视域;但信息技术革命同样也存在一定风险,即信息技术创造出的一个新型虚拟世界,其独立于物理世界之外,使传统文化在两个世界之间游离、碰撞,消解了文化固有的整体性意蕴,让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受到新的考验,在某些方面让一些民众把握不住主体文化的发展取向而误入歧途,削弱了文化自信赖以发展的根基。

纵然我国坚定文化自信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可谓任重道远,但面对未来我们依然毫不畏瞑,信心满满。在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坚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代检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高度的重要视角。为此,我们应该本着崇高的使命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

作为上层建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没有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强大,中华民族文化就缺少了茁壮成长的土壤,也很难走出国门,影响世界。事实上,新时代我们提出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已然让世界刮目相看,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也对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有着迫切的精神诉求。因此,当前我们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强大起来,我们才能够掌握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才能够吸引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才能够抵御恶意的抨击和打压,进而使我们的文化更好地植根于世界文化之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本质上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这也使得我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相对不足。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夯实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以此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

转变观念,以创造性思维激发文化自信的内生活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智慧的结晶,烙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恒久的精神力量,凝聚着生生不息、丰厚滋润的文明根基,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深邃、独具一格的印迹标识。在新的时代,中华文化更是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前行的纽带和支撑。坚守中华文化自信,不仅要立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要以新时代的眼光、结合新的实践特征,以创造性思维阐释、把握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内生活性,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是要把握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建设上,同样也要体现在文化发展上,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承担新的时代任务,履行新的时代使命,以此为导向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转化和升级,提升新内涵,改造新形式,打造新成果,既要体现民族精神,凝练历史价值;又要彰显时代特色,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应成为文化自信的受益者。以创造性思维激发文化自信的内生活性,同样也要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以人民为导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华文化本身即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同时,中华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也要作用到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之中,要让全体人民受益。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体现文化的凝聚力,才能将文化自信深植人心。

三是要创新中华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中华文化,要协调好文化因子在现实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消解矛盾冲突,使其互相支撑,互为补充,携手共进;要在中华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体现出时代特色,扩大传播领域,加快传播速率,强化传播深度和精度。

(作者为河北工程大学讲师)

责编/姜成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战略选择文化自信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