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09-30王博
王博
【摘要】为了培育我国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政府应切实调动企业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加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工匠精神 大学生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意蕴深厚,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细节的注重、对完美品质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专注态度上。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工匠精神能充分地锻造我国大学生,使他们拥有“沉”“潜”的气质,脚踏实地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为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奋斗。
企业要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实操场地
调动企业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同时可以完善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与企业未来发展关系密切。大学生不仅是企业劳动者的主要构成,更是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创新开发的中坚力量。我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职业教育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的高低以及工匠精神的激发;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因此,企业是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直接相关者,应当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在大学生培养中的作为:一是从政策层面规定企业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比如,规定企业应当为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践免费提供岗位或便利条件。二是从财政方面鼓励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比如,企业为接纳学生实习、教师进修支出的有关费用,以及企业将厂房场地、机械设备等共享给高校教学实训的相关费用,可在缴税前扣除或者直接抵扣税款。三是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制度。政府应按照企业规模大小和性质,规定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供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如果某企业提供不了规定数量的岗位,可以购买其他企业的岗位或缴纳一定资金。四是发挥政府在促进教育、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比如,政府牵头或设立行业、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文化交流、学生实训考核等工作,使高校参与企业改革创新、标准制定、流程优化、技术攻坚、员工培训等工作。同时,政府要把企业对高校发展的贡献度作为企业评先评优、申获资质、享受绿色通道、获取补贴等政策支持的参考因素,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只有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发展。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的很多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相互交融、同向并轨,因此可以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高校思政课应将工匠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授课内容和切入点,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酝酿、产生、升华、固化的,其培养也应该在实践和体验中不断内化。因此,思政课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更要注重利用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地参观、访谈交流、辩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和深刻印象。
其次,要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在校内,教务部要与宣传部、团委、学生处、校友會等部门合作,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这些部门的品牌活动中。这样,既可以拓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载体,也有利于提升活动的品质。在校外,可以邀请优秀企业高管、劳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工匠精神研究专家、职场达人等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把鲜活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带入课堂教学。
最后,建议加强全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高校将工匠精神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外化为优秀的行为习惯。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工匠精神更是他们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
一是建议在各个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注入工匠精神教育。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时,要将本专业、本行业的工匠精神贯穿其中,教师要专门讲授该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代表人物、经典案例等,让学生感受自己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让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言行更具职业特质。
二是建议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有关工匠精神的体验和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给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冲击力更大,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成就感,更容易让学生领略到专业的魅力。
三是建议在学生毕业时期的实习中,教师和实习单位联合培养、考察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尽快学习企业精神和融入企业文化,学习优秀员工的尽职尽责、高效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在顶岗实习中进一步感悟和强化工匠精神。
四是建议高校重点培养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双结构型”师资队伍。要安排、奖励教师定期深入到企业一线采集前沿技术、管理创新、发展趋势等信息,感知和熟悉最核心最本质的工匠精神,广泛搜集最生动最鲜活的反映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助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大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影响环境的变化,环境也在影响着人的成长。一方面,高校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侧重于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培养,如举办一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创业精英分享会、工匠精神大家谈等活动,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汇互融,让学生在校园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在设计开展各种技能大赛时,要尽量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技术瓶颈,邀请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作为大赛评委,这样既可以宣扬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又可以在大赛中物色选拔优秀人才,还可以借助高校的平台攻坚克难。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校园制度建设中体现工匠精神。充分借鉴和引入企业制度文化,让学生在遵守校园制度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比如,在制定校园守则时,可以借鉴企业制度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责任到人等特点;在执行校园制度时,要像企业那样严格及时、奖罚分明。对于实训厂房,严格按照行业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参考企业6S管理法则管理学生宿舍、工作室、实训室等,让学生在校园的各种行为都受到类似于企业制度的规范和要求。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发挥好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要将工匠精神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工作的考核指标中。
(作者为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
责编/陈楠 牛牧瑶(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