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8-09-30刘潇雨

商情 2018年3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高职院校

刘潇雨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关系到新生能否及时调整状态,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对适应性教育不够重视;二是对新生没有区分类别进行教育;三是教育内容与形式没有与时俱进。文章借鉴其他院校实例,再结合辅导员岗位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生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学生的生源类型越来越多,如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现有的生源类型就有如下几种:一、普通高中高考入学;二是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入学;三是中职升高职,包括对口和单招;四是中高职衔接;五是“9+3”、“1+2”学生。

新生适应性教育成为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高职院校面对生源层次如此多的情况下,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多样化的适应性教育,以帮助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但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仍采取比较传统的途径,创新和多样化较少。

一、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适应性教育不够重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时间投入不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而学校一般就集中在开学的前几天。通过大量、密集的教育大会和讲座,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包括校情校史、规章制度、专业学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学生接受程度低,教育效果大大折扣。另一方面人员投入不够。新生适应性一般由学工牵头,专业老师参与度比较低。一般由班导师讲解一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低。

(二)对新生没有区分类别进行教育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生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如前面所列的就有五种类型,素质参差不齐,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已經比较成熟,形成了分类培养、分类考核的模式,但对于新生适应性教育,不仅没有突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别,也没有对多样化的生源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是按照传统的教育途径,仅仅停留在统一思想、树立规范等大而空的层面,没有针对不同生源类型加以引导和教育。

(三)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教育内容一般分为院、系、班三级,每个层级都是传统常规的内容,院级主要有校史校情,安全法治等方面;系级主要有专业、课程等方面;班级主要有学习《学生手册》、班级组建等方面。除此之外,还会在入校初期举办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迎新晚会、辩论赛、篮球赛等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二、解决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关系到新生能否及时调整状态,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生源类型实行不同教育方式和内容,以帮助新生迅速转变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校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

首先,学校各部门都应该认识到,新生适应性教育不是某几个部门、某几个岗位的职责,而应该全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项事关学生未来三年能否成长成才的基础工作。各高校的现状是参加适应性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学工部、院团委,主力军是各系辅导员,师资缺乏,难以保证教育投入的时间,内容也缺乏针对性,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建议建立如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职业规划队伍等,对学生进行日常、专业、心理、就业分类教育,才可保证教育质量。其次,学校对新生适应性教育做一个全面、系统、科学、长期的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入学初期的短暂教育,而是应该分阶段进行,并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入学初期教育完成之后,及时进行调查,看学生适应情况,对于出现的不适应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某高职院校,针对2015级的新同学,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了,在第二学期一开始就进行相应的补偿教育,对普高高考生源学生和普高自招学生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专业技能操作课,减少了中高职衔接生和中职升高职的学生的专业操作课等。第三、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在设施方面,提供充足的场所,如运动场、礼堂、教室等便于开展各类型的活动;在软件方面,比如心理测评,及时补充和更换测评软件等。

(二)根据不同生源进行差异化的教育

前文提到的作者所以院校和生源类型有五种。在对五种类型的学生分类调查发现,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均呈现在较明显的差异。

第一类:普高高考生能较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对于基础课程如数学、英语、思政等课程学习较容易,对专业课相对陌生。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比较好,都在为英语等级证书,专业证书努力;班里同学担任学生干部的热情也比较高;同学之前相处也比较融洽。

第二类:普高自招的同学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才能来到大学。学这类同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都较差。部分课程出勤率较低,完成老师作业情况较不理想;在业余生活方面,班级大多数同学课余时间都在宿舍玩游戏。

第三类中高职衔接生。因为是衔接班,所以班上同学基本是原来中职的同学,同学之间很熟悉,人际交住方面适应较快,但学习基础较差,班级纪律也存在很大问题。

第四类中职升高职生(单招和对口)。这类学生在中职期间属于成绩优秀,相对突出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比较容易;但对于基础课程数学、英语等基础较差,对有志于专升本的同学造成较大阻力。

第五类“9+3”,“1+2”学生。1+2是定向培养的甘孜州基层干部,他们已经有工作的单位,只是到学校接受3年教育,毕业后回到工作岗位。9+3是指的藏区和彝区实行免费中职教育的学生,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的。这类型的学生属于政策型招生,文化基础很薄弱,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所以管理难度非常大。

针对以上情况,各类型的教育就必须差异化,有的放矢。对于普高高考学生,主要是进行专业、职业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学历提升这一方面加以引导;对于普高自招学生,不仅仅要加强专业、职业方面的教育,还要加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规则纪律方面的教育;对于中高职衔接生来说,由于脱离了三年的应试教育,不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习惯,都与一般普通高考学生都有较大差距,是适应性教育须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中职升高职生(单招和对口),专业知识已经学习了三年,且属于当时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主要是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育。而“9+3”,“1+2”学生,目前也是作者所在院校最难以管理教育的群体。对于这部分学生,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民族情结进行约束和管理,多督促、多提醒。

三、创新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前文提到传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形式上也多采用教育大会、讲座、比赛等,学生对此接受程度比较低,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鉴于此种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利用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渠道,如“微信”、“微博”、“Q Q”、“易班”等渠道,发布“视频”等形式的适应性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利用“易班”平台,可以将新生适应性教育时间前置。

其次,利用“朋辈辅导”。通过学生管理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如某高校通过“学生党员进寝室”一对一活动,让高年级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新生接受度更高。

最后,除了现有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校外专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适应l生教育的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成长的基础,各个部门都应该形成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解决这个问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高职院校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