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众创”的组织特征及管理需求研究
2018-09-30胡思远
胡思远
【摘要】产生于软件领域的开源创新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并被拓展应用到产业创新领域。本文通过研究揭示了开源“众创”主体多样及复杂性、精深专业化分工及与模块化管理、透明性与许可证制度等主要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其广泛应用将对社会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开源;创新;演化;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20年来,随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开源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将源代码开放给所有人,用户除了具有使用这些代码的权利外,还被赋予检查修改并将反馈意见发回源社区的义务。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已成功开发出多种开源性产品,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产品及终端用户产品,诸如媒体播放器、办公套件及游戏等。这些开源产品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创新过程,有些并成功获得市场认同。如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已占领智能手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开源创新是最为经典的“众创”形式,开源创新志愿者是最为经典的“创客”。开源创新产生于软件领域,目前已开始向其它产业领域拓展,并且其组织及运行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组织特征
开源“众创”作为一个日益得到社會广泛认同的新型创新组织形式,具有与以往创新组织形式明显不同的特征。
(一)主体多样性
开源“众创”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主体的多样性。这种主体多样性与开放式创新具有显著不同:开放式创新的多元主体是经过选择的特定主体,而开源“众创”并不对主体提出特定限制,而是有参与“众创”意愿,其遵守“众创”规则的主体都可以自由参加。也就是说,开放式创新只做到了创新主体由组织内部人员向组织外部人员的开放,而开源“众创”真正做到了“想参与创新的人都可以参与创新”。
(二)系统复杂性
不受特定限制的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活动,也使“众创”活动及所依托平台的管理高度复杂,包括在平台上对有效创意的跟踪、鉴别和筛选,创新参与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和管理,创新对象(如软件)质量的保证,不同主体的贡献认定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等。其中,保证创新对象的质量非常重要,决定着“众创”活动的意义和前途;而贡献认定和知识产权归属,决定着对不同创新主体的有效激励,进而决定着“众创”活动本身能否延续。同时,“众创”活动在互联网虚拟社区平台上完成,自然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运作透明性
传统公司一般不会分享软件的源代码或产品技术知识,而开源“众创”组织模式下,主导公司则开放代码或分享技术(特斯拉向业界公开专利等)。显然,开源“众创”提高了创新过程的透明度。以开源软件为例,其源代码通常在Sourceforge和Savanna等托管项目储存库均可得到。这种透明度使得创新参与者可以探究软件或产品开发过程的内部技术工作,为研究软件或产品功能、构架、组件重用、错误识别及修复等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运行项目的主机积累很多有效的数据,使得创新主导和参与者可以用这些数据来评估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市场份额与项目贡献者数量的关系。
三、管理需求
开源“众创”的上述组织特征,决定了其必然对管理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根据其组织特质归纳管理需求,是管理开源“众创”的基础和前提。
(一)专业化分工和模块化管理
在最初的开源“众创”环境下,创新过程的参与者或“创客”依据自己对开发对象的认知和自身知识能力基础,提出创新构想、做出创新贡献;但是,随着创新过程发展及创新对象的日益复杂化,为了使参与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创新任务或贡献,则需要对创新对象进行必要的分解,使之形成相互连接、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模块。当将开源“众创”模式应用到产业创新领域时,对创新对象和任务的模块化分解则更为必要。
(二)相对自由和许可证制度
基于开源“众创”的基本理念,对其过程或平台的管理要保持相对较高的自由度,其中包括创新多元主体的自由进出、创新知识的自由分享、创新成果的自由使用等。同时,开源“众创”主持或平台运行主体亦不对创新过程提供统一的模板和指南,而是鼓励自主和多元化。当然,这种自由具有相对性,并非不受任何限制。以开源软件及技术等使用为例,一般都实行许可制度,即使用开源代码和技术需得到授权或许可。
(三)适度的开放与自我审视机制
为了保证开源“众创”的持续性,其所依托的平台或生态主导者会依据其商业模式来调整开源“众创”的开放度,以保证对创新参与者形成足够激励。随着创新参与者增多,开源授权协议将倾向于严格开放授权。总体来看,开源创新的开放性与商业行为并不冲突。以Android等开源软件为例,既取决于开放社区中参与者的无私贡献,一定程度上也由商业力量推动。
四、发展建议
随着开源“众创”的普及以及开源创新思想在社区的传递,必然引致新的治理问题。开源“众创”偏离了原有的企业创新管理模型、框架和方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社会习以为常的理论和假设。成千上万的“众创”参与者基于个人的认知和兴趣“自我分配”角色,需要“众创”组织和运营主体找到新的协调机制和办法,以快速有效地识别有用知识;同时,多元主体可能在相同的创新任务上做出彼此相连或重叠的贡献,需要建立新的绩效和贡献认定及评价机制,以保证创新主体获得公平认可或激励;再次,“众创”组织和运营主体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有效接口和规则,对成果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也是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