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福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其现实价值
2018-09-30陈明森
陈明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思想。习近平同志1985年6月到厦门任职,2002年10月调离福建,其中,1990年到1996年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全面主持福州市工作。这个时期刚好是我国改革开放转型期,处于东南沿海的福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之一,在全国率先进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全面转轨。
福州市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福州市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蓬勃发展。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的弊端,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一些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停产困境。国有企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但是当时一些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高管对国有企业改革尚存在诸多认知障碍和思维误区:一是姓“社”或姓“资”的争议,将企业股份制改革等同于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担心国有企业改制,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体制外资本侵蚀国有资本等。这些传统观念成为国有企业体制创新的障碍,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
福州市第一家以上市为目标进行股份制改制的企业是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玻璃)。当时,该公司正处于扩张阶段,急需补充资金,而且董事长曹德旺经常出差新加坡、香港等地,耳闻目染上市公司的一些优势,所以他积极申请公司改制上市。福耀玻璃的股份制改制和股票发行工作由闽发证券公司主持。当时,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在福建还是空白点,闽发证券公司也刚成立不久,缺乏企业改制上市的知识和经验,于是闽发证券公司找我帮助研究策划,并要求撰写福耀玻璃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发行的实施方案。
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得知福耀玻璃改制发行股票消息,想了解详细情况,于1992年1月初邀请本人和福州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到他办公室座谈,时间持续半天。座谈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福耀玻璃改制上市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二是分析福州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困难以及破除障碍的路径;三是对当时福州市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初步摸底。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福州只有福耀玻璃进行股份制改革还不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会后,福州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座谈会的基本精神,向福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递交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建总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习近平同志作出 “抓紧落实,尽快促成” 的重要批示。
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和支持下,福州市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走向快车道。1992年以后福州市陆续推出多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首先由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现为“三木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革 “试水”,接着福州东百、闽福发、福州电线、天宇电气等也相继改制上市。在当时全国省会城市中,福州改制上市的公司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不仅有制造业,还有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制度、工资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提出“活化工资、优化组合、强化保险、简化机构、软化职务、硬化约束”等六项改革举措,极大激发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199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促进经营机制转换的“5127”计划,即通过实施“改制一批、改造一批、嫁接一批、调整一批、出让一批”等5个途径以及127项改革项目,加大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力度。在习近平主政福州期间,福州市出台的改革措施之多、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全市各项改革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兼任福建省国资委主任,以更大的力度和广度推进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调研国有企业时,他一再强调,摆脱企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改革;有关部门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各级政府要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使福建国有企业改革达到更新的高度和层次。
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实践,是习近平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早期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论述有重要渊源。
第一,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活力,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实现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习近平同志强调,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决破除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机制障碍。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传统国有企业国有产权的一元化和虚拟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成长规律和历史经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必须构建多元化和明晰化产权基础。这是提升各类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根本保障,也是解决国有企业内部贪腐和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支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现代化,增强国有资本自我约束力,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助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化,促使国有资产在更加高效的经营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并通过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价值功能,保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股份制改革正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路径,因此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经验。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敢字当先、迎难而上的精神。中国的体制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会受到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障碍,会遇到种种既得利益的干扰、反对,如果不敢冲破种种藩篱,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改革就是空中楼阁。因此,习近平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经多次强调,改革要有一个“敢”字,要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敢为天下先。敢字当头,就要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坚忍不拔精神,面对各种各样困难,敢于应对、敢于胜利。在几次会议上,习近平反复强调,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上大胆去闯去试,政府政策上要予以扶持。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必然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会触及到各种利益,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事业和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就要坚定不移地改。要有勇气、胆识和担当,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真正将国有企业改革落到实处。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对于务实作风,习近平同志有过很多生动论述,比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等。刚到福州工作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在一次市委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马上就办’加上‘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切实转变作风,把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新局面。”他还说:“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决不能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 “马上就办”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具有的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了始终求真务实、高度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体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勇于担当气概。在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时期,企业家既要有勇气胆识,也要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稳,要少一分“等、靠、要”思想,多一分“闯、冒、试”劲头,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