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道互补对现代管理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性分析

2018-09-29叶小燕姚艺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生态建设道家

叶小燕 姚艺惠

摘要:当今,儒道等思想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处世精神,汇成东方智慧的不竭源泉。仅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而言,儒道家构成了主流。儒道家创立的以“仁”以及“道”为核心的哲学及伦理、政治思想体系以其理论精湛、思想神奇和超然。文章通过研究儒道思想核心价值观,基于与儒道家思想的辩证比较与结合,分析儒道互补对现代管理与社会治理的适应性,以及对生态建设的借鉴。

关键词:道家;儒家;管理思想;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缘起

由于中国不同民族的影响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宗教和哲学运动而出现了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对于今天在中国道家思想是否还普遍存在的程度,学者们各持己见。由于跨文化研究往往被儒家主导,一些西方学者仍然声称“中国在文化上植根于儒学”。相比之下,其他学者断言,中国的情况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现象,因此不能仅仅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商业生活方面,学者们进一步观察到,“当代中国商业生活更多地反映了道教哲学而不是儒家思想”。然而,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学术上,要更具体地确定今天儒学和道教的范围是相当困难的。这种复杂的哲学和文化价值混合情况最终形成了一个综合体,也可能解释了中国“经常性创新和革命性变化”现象。

因而,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文化价值观的综合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国情,尤其是我们所重视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儒思想解析

(一)道家思想

“究天人之际”是老子与庄子道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老庄道家的道论即是其天人观。“莫之命而常自然”,都是说明“法自然”是道的本性。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我们今天的概念,不是和环境相提并论的,而是一种状态,是“自然而然”的意思,也是自由自在的活动方式。但有些方面和今天的概念相同,那就是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道家对自然有独特的认识,并且关注自然象征最重要的价值:它内在的平衡或和谐。在道教中,自然被视为宇宙自我组织自发性。

因此,道家重视这种转变过程,这同样也是存在的固有过程。过程和转化的自发性以及“自主自我转化的能力”被认为是道教的重要特征。整个自然过程被认为是“平衡多样化力量的过程,以达到证明对整体有利的均衡”。在人的社会管理领域,老庄反对以任何人为的异已性文化力量去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实现人类的功利性价值。老子将这种自然主义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命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学者认为,“有”和“无”是互相转换的,“无”近于“道”,“无”是“道”的形式,“无”决定着万事万物的生化规律。“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也就是不违背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不从个人的主观好恶和集团成见出发,对经济、政治及社会事务强行干预,而是顺物之理,顺民之性,宏观上加以规范疏导咆。也就是无为的实践反映了“事物本身固有的自我转化能力,而且通常不会通过外部创造行为施加影响”。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一种人文主义,它关注的是社会和社会结构,承认人类嵌入在社会关系中并与他人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人本身就是社會结构的一部分,应该维持社会和谐,并遵循特定的规则。因此,儒家专注于义务(遵循这些规则和原则),并采取指定的特定社会角色创造一致性,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社会和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而“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使得先秦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管理的实践智慧。儒家注重礼教,因而与道家相比,更加注重人为手段的作用,从而使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使人民服从统治、安分守己,达到社会的稳定。虽然儒家管理思想确立了社会的制度体系,但是在礼教的高压下,以及儒家所强调的有为,管理者的权利集中使得社会矛盾日渐凸显。

(三)儒道思想的比较

尽管道教和儒家思想似乎有一些共同之处,如与美德伦理和人文主义的联系,但其关注点和实践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同。道教的德性伦理则是从修身、谦虚、利他、诚实等方面建立起来的,人文维度是通过“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得到的。而儒家的人文主义维度是以社会关系为中心而产生的。虽然两者在这两方面有共同点,但具体的解释和应用而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解释和应用通常是由于不同的基础:道教主要关注自然和与自然的和谐,而儒家主义则关注社会和社会内部的和谐。在道教中,首选的方式是与自然融合或平衡,在儒家中它是社会和谐。在道教中,和谐或平衡是通过符合道或道来实现的。相反,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儒家强调了德性。

两者在权力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道家的目标并不是强调权力,而是以“无为”的方式进行管理,儒家由于礼义观高度重视权力。权力方面与两种传统的另一方面直接相关:谦逊或谦虚。在儒家思想中,倡导谦卑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品格,在道教中它更具有功能性的用途,谦卑用来掩盖优势,降低自我以更有效地领导。简而言之,道教提出的个人价值观是灵活的,通过非行动,支持,赋权和间接指导,谦虚或谦卑,诚实,利他主义,柔和,忍耐和屈服以及自然流动的活动来管理。在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或者说美德是“仁爱、和谐、谦虚、学习、忠诚、和义”,进而“同情、仁慈、友爱,以及信任。同时也都有不同的“缺点”。道家思想似乎是相对主义的,显然几乎是没有道德原则的,没有太多的道德指导,而是专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这种哲学更强调个人主义而非社会团结。另一方面,儒家传播了一个高度理想化的善良人格(君子),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此外,由于儒学中的等级关系,父权制作为一种负面影响而出现。儒家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关的义务和重返利益行为也可能刺激政治或者商业界的腐败。

总而言之,在管理和领导方面应用这两种思想既有优势,也有缺点。由于它们本质上截然不同,这两种传统似乎难以系统地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两种传统不能同时在同一个组织中或同一个部门内实施。在中国,这两种传统的混合可以很自然地发生,因为中国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学影响。但是,当有意识地,系统地发展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时,由于它们根本不同的基础,即自然与社会,这两种传统并不容易结合。

三、儒道思想对现代管理适用性批判

儒家价值观在管理环境中的应用有其黑暗的一面,特别是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和等级制度的问题。它强烈地助长了两种倾向:集体主义和等级制,这些共同构成了纵向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目标的问题是他们可能会掩盖个人利益。此外,集体主义目标可能会牺牲个人利益。

此外,在一个组织中如果过分强调和谐,有时会压制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压制冲突以维持和谐。这种方法不能产生解决方案,反而会延长冲突。由于儒家的方法强烈地促进了层次结构和基于角色的行为,因此在冲突情况下没有为公开,自由和诚实的讨论留出空间。儒家的等级结构往往伴随着父权制和威权主义,这些制度阻碍个人发展个人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和思考。同时,暗含的“自上而下的决策风格”构成了一种由指挥和控制态度支配的组织文化。由于儒家思想中集体主义的社会结构和角色定位,容易产生任人唯亲和腐败等现象,在社会关系中喜欢送礼等风气。

最后,儒家的方法及其提出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人权准则,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集体主义由于倾向于超越个人利益和目标而不能促进平等。集体主义影响着个人价值观和兴趣,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受到限制,或者“习惯性地剥夺了学习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可能会导致其被动性。从儒家家庭集体主义倾向演变出来的特殊性破坏了平等原则。

道家思想在管理的应用也存在着明显的消极方面,体现在道家思想中的顺从特征。如果在组织中提倡顺从的价值观,那么不利于成员自由发挥自身的才能,展示他们的个人成就。虽然克制和柔软对于保持团队的积极性和保持团队的生产力是很重要的。当然,忍耐和柔和对于维持组织的积极性并使其保持高效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太多”的忍耐和柔软可能会挑战领导者的权威。

此外,它可能会产生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组织成员不再关组织的表现和成功,因为失误和其他负面事件总能是被宽大处理。最后,在组织管理的环境中,无论委托人是否认同,每天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在这种艰难而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个人偏好几乎无法考虑。

此外,一般来说,要充分协调成员的个人利益和组织的整体愿景和战略,仍然很困难。

同时,由不断变化的观念引起的对相对主义的强调,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与非道德主义和道德冷漠联系在一起。没有道德榜样,道德本身被认为是多余的。道教的道德行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表述,因为一切都被认为是与自然有关的,而自然又是公正的。这使道教“对各种不良的目的开放”。

此外,强调个人主义,在自我实现的观念也普遍存在,但这不利于促进社会团结、忠诚。在道家思想中,个人更关心自己和自己的修养。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道德榜样,没有必要追求人格化的理想。道教唯一的理想是自然,这主要意味着没有干扰,因此,团结是有限的。简言之,将道家思想应用于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一种新的视角。

四、展望:道儒互补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问题上,我们可以尝试用“儒道互补”的思想进行适用性的探索。

(一)道家思想的適应性分析

道家世界观源于自然,基于创造和衰亡的周期,能够更恰当地反映我们目前的状况。特别是在线性发展和增长的普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的时代。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出现了线性的发展和进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些发展和进步伴随着创造、衰变和再创造的基本模式,这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类领域。人类的生命是以创造和衰败的对立为基础的,人类行为本身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尤其是涉及政治时。道教承认这些明显的对立,自然地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这个世界观着重于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因此,自然在道教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呈现出思想的起点,这使得道教成为如何重新思考环境问题和工作解决方案的灵感来源。

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我们目前的经济行为的负面影响,气候,动植物等正在发生不良变化。虽然环境科学正在崛起,并且随着科学和系统思维的更加全面化,我们的“开明”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西方世界观似乎不太适合于充分应对我们现在和将来面临的环境和社会挑战。现在该认识到人类乃至人类的生命被嵌入到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中。

为了使未来世代仍然能够居住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必须将更多的人类视角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中。因此,要解决这些生态问题首先从根本上我们的的思想观念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同步。除了常规的、以及借助当代媒体力量的宣传教育方法以外,生态伦理新道统的传承还可以借鉴传统的经验。道教旨在鼓励更多研究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并以循环模型的形式开发解决方案。循环模型反映了我们无法摆脱我们所生产的东西的问题。

因此,这个问题是一个转变而不是消除的问题,因为消除是不可能的。例如废物问题,我们无法消除我们通过大量消费文化所产生的浪费,但我们可以改变它,因此最终甚至“浪费”可能在未来为其他目的服务。循环模型呈现出非常实用的视角,其没有在有用和无用的东西之间划出界限,如浪费。

相反,一切都可以有一个功能,这是通过转化来实现的。循环经济是一个旨在减少浪费的闭环经济模型。实质上,这种方法提出了生产,消费,处理,回收的闭合循环的理想,然后再将剩余材料整合到生产周期中。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复杂的循环过程以从产品中提取资源以供以后重复使用至关重要。在这个封闭的循环中,不会浪费任何资源或材料,例如食物残渣成为加热燃料,从而促进资源和材料的流通。商品和废物之间的区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废物本身就变成了有价值的物品。

总之,道教可以作为丰富各种资源的手段,可能是商业和管理方面,或者关于我们星球的生存能力和我们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凭借其整体视角,它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思维做出贡献,并为管理和解决方案开辟新的途径。然而,就其适用性而言,作为道家思想元素的相对主义和顺从性颇具争议性。道家管理思想缺点表现在使用人性管理的过程中忽略了人性中存在的缺陷性。因此积极的人为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儒家思想恰好能弥补道家管理思想的一些缺陷性。于是,在生态建设管理中儒家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二)儒家思想的适用性分析

儒家思想中的经权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中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儒家经权思想的核心是解决道德原则的适用性问题,通过经与权的有机结合,达成道德价值的最大化。经的本意是织造时竖的长线,引申为纲纪、纪律、原则和规范;而权的本意是秤砣,引申为权宜、变通之意。

习总书记在谈到环保与发展问题时曾特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因此,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要“构建起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此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十九大”也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环境法治又是生态文明的法律确认过程。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增加了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处罚力度的规定。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在严法宣传上需要结合我国以往生态伦理实质性传统的有关内容(比如旧道统和法律制度)的解读,以赋予严法以浓厚的人文气息,增加认同度、接受度;同时严法更需要严落实,才能使新环保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也使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其可持续发展意义体现在环境法建设上,要求从协调经济——社会——自然生态整体利益出发,注重落实各级官员的环境职责。最后,要重视和发挥民间信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传统民间信仰作为传承性的生活方式,保存了人类在处理这两类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时的智慧和经验,对其合理内核进行疏导,将能够极大地促进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的和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并非单指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是单纯的生态保护,它包括维护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同步发展,三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因而,基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的步伐仍在继续。因而,需要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价值观的结合能更好地应对生态建设以及治理的复杂性。

五、結语

总而言之,以整合儒道管理思想,以其规范性、有效性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走出生态困境、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乃至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需要我们借鉴这种儒道思想经验——这不仅是中国实质性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在生态管理上的现实演绎。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生态建设道家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