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美设计师的美学修养
2018-09-29石永安
石永安
摘要:舞美设计师的修养必须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加以重视。舞美设计师作为美的创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才能提高档次,提升品位。知识是创造的原动力,所谓“厚积薄发”、“长期积累,偶然得知”,说的都是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师;美学修养
美术,就是美学之术。舞台美术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也作为舞台艺术的一个分支,都是美的组成部分。因此,舞美设计师就必须具有卓越的美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又集中体现在对美的悟性上,不论是常悟、顿悟,都表现在杰出的领悟与感悟上。这种悟性,又建立在感知的敏锐力、观察的穿透力、理解的准确力、想象的丰富力、表现的杰出力等方面。舞美设计师所要掌握的美学知识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美学简史。要大致了解,在古代、美学就已经萌芽,但直到1750年,德国的鲍姆加登发表《美学》专著后,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哲学与文艺理论的附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随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系统地探讨了人类审美意识的特点。到后来黑格尔的《美学》,全面地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最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体系。
狄德罗、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为唯物主义美学体系的建立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建立起真正科學的唯物主义美学的完整体系。
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美学也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出现了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研究美学的倾向,美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新学科,如文艺美学、技术美学等。
艺术创造是人类精神的一种高级思想活动,它需要创造性思维。而这种创造性思维,又常常依靠灵感来获得并得以实现。所谓灵感,当今己被提升到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三足鼎立的“灵感思维”的高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其实,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说过:“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灵感不是上天所赐的神秘之物,而是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新概念、新意象、新创意、新点子等思维方式,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当然,这种突发性,如同原子的聚变或裂变,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这种偶然性也是建立在丰厚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偶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著名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谁都无法否认,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叛徒犹大虽然坐在耶稣的12个门徒之间,并没有单独“出列”,但他用手紧握出卖耶稣得来的钱袋的神态,却是神来之笔。但这种神来之笔的灵感,来源于达·芬奇的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感悟上。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旧北京歪斜欲倒的城墙城门的布景,也堪称神来之笔,但这种灵感也建立在写实与写意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重视。戏剧艺术作为大众国民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受到推崇。戏剧表现形式丰富而具有表现力,话剧、舞台剧、歌剧都属于戏剧范畴。戏剧在中外文化艺术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不能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和人文内涵的精髓,蕴含了优秀的文化经验和多元化的表现方式。舞台创新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为观众提供感官上的体验。
戏曲作为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而多元化,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但是随着现代传统文化的深入发展,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等日益风靡,大大打击了传统戏剧。加之传统戏剧有着明显的地域限制,因此舞台技术创新对推动传统戏剧的发展十分重要。通过舞台戏剧创新与改革,改变舞台形式与内同,在布景、灯光、音效、各类舞台机械上融入创新的舞台技术,能够观众带去全新的舞台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体验,烘托剧情发展,帮助演员成功塑造角色,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高速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艺术追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传统戏剧艺术表现出全新的期待,也提出了更多创新化的要求。
舞台技术的创新服务于新形势的戏剧创作,为戏剧创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拓宽舞台戏剧创作内容范围,丰富舞台戏剧形式,使舞台戏剧表现得更加绚丽多彩,为观众带去更惊艳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