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赛平台的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的培养

2018-09-29周丕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周丕华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担当了培养具有少数民地区特殊性人才的重要责任,但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观念保守、生源质量较差等原因,民族地区的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巨大而复杂的挑战。当下,各美术竞赛平台的搭建为民族地区高校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在教学手段和观念上得以不断更新。

关键词:竞赛平台;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

20世纪初,西方水彩画全面传入中国,经李铁夫、王济远、关广志等老一辈艺术家不懈努力,在我国美术界逐渐得以蓬勃发展。尤其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水彩画专业课程的开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水彩画创作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彩画事业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国内外水彩画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艺术思潮及的艺术教育理念的引进,为各高校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然而,中国水彩画毕竟是舶来品,它在中国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历史较短,我们在专业创作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经济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高校的水彩画人才培养,存在着更为巨大而复杂的挑战。

一、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中的民族地区高校是指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建立的高等院校。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交通欠发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观念相对保守等原因使其在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实践条件差,引进或留住优秀教师较难,教学观念比较保守,生源质量较差等。

一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导致的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实践条件缺乏。一方面,水彩画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大量时间带学生到各地采风、观摩国内外优秀作品,创作室需要配置大量硬件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师资引进是水彩画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这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这无疑带给资金短缺的民族地区高校相当的经济压力。

二是主要是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和教学体系不合理。一方面是教育观念落后,课程内容没有特色。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提倡借鉴西方现代教学观念,民族地区高校也向国内外优秀高校汲取教学经验,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未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内容,如水彩画课程内容大多是静物、人物、风景,教学进程是从临摹到写生,再创作,三个板块和进程常常脱节,一到毕业创作或参加竞赛,对一些新颖的画面形式,现代的创作媒材等感到手脚无措,其创作出的作品要么是千篇一律的“传统”样式或如“邯郸学步”没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单一。民族地方高校的水彩画教师不乏优秀的艺术家,但在教学中,却由于受课程设置或行政管理体系的限制,在教学上不能“放开手脚”自由地实施教学手段,往往只能传授自己的一招半式,无法完全适应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或接受方式。同时,在评价机制上,多以统一种标准或模式来对学生创作“评分”,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和扼杀其创造力。

三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艺术功底或艺术修养普遍不高,这也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带来一定困难。近两年,为适应我国对美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形势,民族地区的其水彩画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由于民族地区的专业和文化科分数线比重点高校的持续偏低,无疑使得在对水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十分吃力。

二、基于竞赛平台的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习近平书记在文艺座谈工作上的讲话强调,“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地区高校担当了培养具有少数民地区特殊性人才的重要责任,民族地区的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由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文化大一统的今天,其地方文化的本色未被浸染,保留了相当的原始特性,这为地方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尤其是随著西部大开发的提倡,国家和政府对民族地方的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这也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契机。以广西南宁为例,由于东盟贸易区的建立,各国交流频繁,东南亚地区具有民族特色及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教学理念也丰富了广西的现代教育,这些无疑都为广西水彩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大,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文化大背景下,我国对各类人才的质量和类型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各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质量选拔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可借鉴的方法。各高校开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在教学手段和观念上不断更新。

因此,全国各地的美术专业竞赛称为地方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提供新平台,为民族地区的水彩画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切实的可能。如通过竞赛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水彩画创作教学与学习过程形成一种自主、能动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得教师在人才培养上明确目标。例如,广西地区高校在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在区内外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来改革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为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广西水彩画发展并对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培养体系。

三、基于竞赛平臺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途径

1.充分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凸显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民族地区虽不及大中城市有一定差距,但自然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高校要充分结合丰厚的人文资源并在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方案、途径、措施、条件等各个环节加以改革与创新,探索水彩画专业创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深入现实生活题材,表现艺术的时代特色。“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刘勰),意为笔墨当随时代而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必然有不同的艺术形态与各异的艺术风格。民族地区高校在水彩画专业创作型人才培养上,应对民族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对民族的生活现状和文化历史积极深入理解和研究,如民族风情、本土习俗、现实生活等题材的多方面表现,且在创作手法、艺术语言方面有所突破,思维理念更加多样,这不仅防止了作品内容肤浅、空洞,更重要的是彰显民族地区高校水彩画教学观念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广西作为亚热带地区丰富的植被、独特的喀什地貌,优美的自然风景,最具特色的吊脚楼,以及11个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等题材在创作中的表现,都将彰显了广西水彩画艺术的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拓宽思路,将民族文化艺术与水彩画创作相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广西历史悠久且具有神秘特色的花山岩画,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地域和独特的东方宗教神秘色彩,将其与现代水彩画观念和技法的结合,将凸显广西水彩画创作的特色。如广西籍现代著名画家周氏兄弟,在他们的作品中多以花山岩画中的符号将西方现代油画创作观念进行结合,其作品无论其文化内涵和图式形式无不彰显一种穿越历史时空、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受到全世界地关注。再如广西民间艺术中的扎染、剪纸等是对本地区民众的生活理想和心理意愿的一种表达,风格质朴清新,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不尽的灵感,与广西现代水彩畫的结合,将开拓出广西本土的水彩画审美形式。

2.通过多学科多渠道,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由于民族地区生源质量较差及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倾向于“重技轻艺”等原因,水彩画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创造性思维缺失,在画面多表现为过于“匠气”、格局狭小、审美趣味统一,缺乏精神内涵等问题。

首先,加大对艺术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修养。所谓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媒材,将自己的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物化为让观众可观的艺术作品,这些都需要创作主体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感官去激发起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更是高度凝练了艺术家对社会共性和个性高度而深刻的认识,仅凭熟练的技术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水彩画创专业创作型人才的教学中增设文艺理论课:如古代文学欣赏课、中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课、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课等。文学课的开设主要以古代诗词为主,把古典文学中的韵律美、意境美与中国画的创作结合起来,加深作品的文学底蕴。不仅在课程中增加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不定期的邀请理论家来进行讲座,关注当下的艺术发展动态。

其次,打破藩篱,将姊妹艺术学科纳入专业创作课程。各类艺术本就有共通性,水彩画专业创作完全可以与其他如国画、油画、版画书法、舞蹈姊妹艺术相结合:如中国画的用色用水与水彩画在技法上是,书法的运笔、中国画的造型、油画的光色等等与水彩画在技法上是相同的,音乐与舞蹈中的节律、中国传统哲学观、设计构图中的画面构成等等也与水彩画是相通的,这无意对水彩画创作材质、手段、观念的更新都具有很好的启发。

最后,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创作型人才培养是全国高校美术人才培养的重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民族地区高校的在这一方面却比较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创作个性加以良性的引导和发挥,切不可一刀切或因个人喜好否定学生创作灵感的进发。

3.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地区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艺术,需要进行交流。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鼓励专业教师去到国内外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并把其前沿的艺术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自己所在民族高校相结合,在遵从学生个性、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去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二是“引进来”的方式,虽然在优秀教师的引进上有一定困难,但是可以短期地聘用优秀的水彩画艺术家来给学生上课,甚至可以要求中国画、油画甚至是艺术理论家来给学生授课,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从多角度、多学科去进行创作和艺术思考。

4.关注市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的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模仿其他高校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市场队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一味地以培养所谓的艺术家为目标。实际上,水彩画专业人才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如插画、广告公司、画廊等因此,在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避免那种具有浓厚空想色彩的超社会的、超历史的、所谓普遍适用的目标,也要防止那种过于功利化的要求。

诚然,各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也要也要防止滑入急功近利的误区,朱庆谋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一文中指出:急功近利地培养人进而导致培养急功近利的人。他认为,从急功近利培养人才有违育人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获得功力性,会导致人才缺乏缺失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