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实施对策
2018-09-29武香萍赵音
武香萍 赵音
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多姆生说:“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综合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感恩教育由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感恩教育,从感恩教育导向、构建评价体系、教师传承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育人
一、加强感恩行为导向,深化感恩教育的成效
(一)增强政策与制度引导,形成长效机制
让学生将感恩意识深入在心,不单单只是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教育或活动上的实践,只有将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形成长效机制,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将感恩教育化有行。将感恩意识让每一个成为一种道德的标准,首先要改变环境氛围,因此,感恩教育还需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
1.学校感恩行为导向。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学生的品质基础,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道德教育就要从感恩教育出发,作为高职院校在感恩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首先,建立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规范制度。根据调查显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等有90%源自于习惯,我们的吃饭口味、穿衣风格、做事方式等,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因此,培养学生具有感恩意识也需有一个长期的延续性,建立规范制度来引导并将其形成长效机制;其次,强化感恩行为。学生处在网络普及的的大环境下,人与人的交流从面对面转移到了虚拟网络平台上,造成当下学生普遍存在感情漠化,道德标准评判的底线也越来越低,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我们更应该将感恩行为在教育中进行强化,给予感恩行为的学生在精神、物质上进行奖励,反之给予指责,将感恩与道德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感恩教育内化与心;最后,将感恩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以感恩为方向的活动,通过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将感恩的含义内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恩教育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教育,只有實践了学生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意义,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关爱老人、关爱特殊群体等,让学生通过帮助他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进而体会到感恩的内在意义。
2.社会感恩行为导向。感恩行为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淡化,网络中频繁出现的碰瓷、过马路扶不扶、电信诈骗等系列事件,促使人们慢慢的忽略了个人的道德观念,因此,一方面国家要在感恩道德上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国家加大社会德育导向,引导企业将员工的个人道德底线重视起来,如在招聘的条件中,德才兼备,有获过道德嘉奖的优先考虑,反之不招收遭受过道德谴责的;再一方面,国家加强制定关于教育资助政策,对于有意拖欠资助还款的学生影响其日后工作、生活,摄入法律等手段。加大制度与政策的设定,使感恩教育从多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氛围。
(二)构建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多姆生说:“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综合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感恩教育由为重要。在高职院校中感恩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成效,与感恩教育的评价体系相联系,通过评价体系反馈实际情况,可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构建感恩教育考核机制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应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将学校感恩教育与社会感恩教育相结合。如在评优、评先中,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同时,让班级学生、学生各个组织代表、任课老师对该生的德育、道德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并跟随社会当下的主流适时更新。有了这一考核体系,学生都会朝着这个制度方向去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将感恩行为形成一种习惯;第二,将感恩教育实际化、长期化、全面化。传统思想政治等德育类别课程学满学分就结束了,如果将其贯穿于大学整个期间,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只是理论性的教育,而是让学生将真正的从心理接受,将感恩教育实际化、长期化、全面化,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高教师道德修养,传承感恩文化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天地君亲师”是妇孺皆知的信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是过去师生及师徒关系的原则,可见老师对其学生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重。唐代文人韩愈曾在他的作品《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无论古今,求学之人就必定会有老师,之所以有老师,是为了传承思想、授予知识、解答疑惑。至今,老师始终肩负着传授光明之道,授立身大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老师”两字可分解来看,中国历来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师者就不必细言了。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身负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更应该是学生们践行感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