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博物馆及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2018-09-29周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保护文物利用

周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出现了突破l生的增长,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传承的载体,对城市的人文风貌都有很好的展示。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的深入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综合把握各界资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举措,利用博物馆及文物传承发扬文化的特性,使它们的潜在价值真正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悠长历史的国家,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义中,感受了从部落到王朝,从野蛮到文明的一次次历史性进化,纵横捭阖的山川河流,层出不穷的人物故事,为当代诸多博物馆的建立、文物的发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当代保护好博物馆以及文物的完整性,在增加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民族感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博物馆及文物的生存现状

首先,由于某些文物在收集时存在的特殊性,在初步收集时因当时技术的限制,无法进行完整地采集,或者是在文物保存的过程中,人员的交接,文物的转交出现的记录断缺,这都为日后的研究与保护带来了困难与不便。其次,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专业修复人才的断层缺失,造成文物根本性的损坏,博物馆的管理以及文物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较为冷门的就业行业,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不是作为考虑的首选,同时,由于该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于人才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并不是普通人所能担任,这就促使对不同文物分门别类处理的实现造成了困难。最后,更值得一说的是,民众对博物馆以及文物的关注度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对文物的价值、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对出无意中发现的文物,不懂得保护和申报,对当地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不重视,这使得很多宝贵的文物遭受严重的破坏和不同程度的缺失。

三、博物馆及文物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对文物资料的收集、整合、管理

对文物文字资料的记载,有利于后世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还原历史的面貌,减轻未来重现文物价值魅力的压力。博物馆作为文物展放的载体,对文物文字资料的管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考古人员的接洽,考古任务的跟进,第一时间掌握考古资料,同时并向考古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技巧,努力提高业务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博物馆将对文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建档立库,利用互联网,不断完善文物电子档案,这对大大避免了资料的断层缺失、同时也为各博物馆查询提供了便利。

(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人才培养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需要设计一个长远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学习文物修复保护技术。针对不同类型文物,培养不同类型的修复团队,积极促进和高校的合作,促使高校积极开设文物修复的专业,为我国物质文化传承提供战略的人才保障。

(三)提高文物保護宣传力度,积极深入农村生活

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处在偏远地方的农民,生活环境闭塞,对外界信息的接受量少之又少,我们常常看到有很多实际的新闻例子,比如:某地区农民因缺乏文物意识,将价值几十万的彩陶文物随意丢弃,出土后的氧化作用进一步加重了对它的破坏,着实令人扼腕叹息◎。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多重形式的文物保护宣传,通过分发文物保护的宣传小册子,举办文物知识比赛、文物创新学习活动等,用通俗有趣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博物馆及文物的利用和开发

(一)通过科研探历史渊源

在对古代文物的探索、研究中,一是惊叹于各个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感受漫长历史进程中,区域文明的演变,二是为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避开曲折,吸取教训,拉进文明的演化速度。同时,对当前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博物馆拥有绝对的天然资源,在科研素材选择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应大力支持、鼓励博物馆的各类科研事项。

(二)通过展览促文化传承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博物馆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展览,来为民众提供知识的积累、文化的传承。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展览功能,积极引进具有历史意义、展出特色的文物,同时聘请专业的文物讲解人员,为民众更好地了解文物历史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大力鼓励社会和高校的志愿人员来博物馆进行帮助,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后,可带队讲解。随着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吸引更多的人来馆学习,大大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和继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博物馆建设的重视,就是为了更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在博物馆这一载体媒介上,大力培养各专业人才,做好各项文字材料收集、整合工作,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深度,促使其在我国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上作出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保护文物利用
画与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