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

2018-09-29张小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时代

张小泽

摘要:中国动画艺术处于低谷时期,由于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动画角色在中国年轻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有着许多的表现形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提倡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画角色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举措开拓中国自己的动画市场。当前中国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日趋国际化、通行化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创造出令人喜爱的中国动画角色,同时又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凸显出中华民族的神韵,从而大力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研究此课题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动画人物;时代

一、中国传统艺术造型的概念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它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并且形成独特的造型体系。如龙、虎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符号,但是在不同文化区域中又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物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伦理大格局的制约。在工艺造物的发展历程中,其内涵中渗入的人文观念突出的表现为实际选择、重视自身位置和重视自身位置人伦感情。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强调主观精神上的表现,不重视外在的形似,而重本质的神似,甚至用几何形对自然加以夸张、概括、变形,从而对自然界得到一种本质上的理解,把握与表现。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表现出人的能动性,显示出人的力量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表现出人的创造性,显示出人的智慧。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种类也越来越繁多。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应该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价值,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保持良好的民族形象,尤其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更加应该自信、自强,并着力于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

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影片创作中的应用

(一)《大闹天宫》:吸收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

中国动画影片的本土艺术风格探索,是从《大闹天宫》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开始的,在《大闹天宫》的创作中,大量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运用。我们看到《大闹天宫》在表演风格上主要运用了京剧的程式化动作,强调夸张性和规范性,而在音乐上则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乐调,运用了戏曲的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使锣鼓点同人物动作和镜头的衔接、转换相得益彰,又使人物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起有伏、浑然一体,使得民族趣味十分浓郁和浑厚。

孙悟空的造型设计上,片中形象基本上沿袭《大闹天空》的经典造型,原本的孙悟空的色彩设计是白底红心绿眉的京剧化脸谱模式,却被改成了粉底紫心褐眉,不僅使形象丧失了象征的寓意,彩色效果也大不如从前。《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动画片的传世经典之作,挖掘了多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精湛的表演艺术技巧,使动画艺术达到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中国动画片因其彰显的特殊风格和审美品质,而被称为“中国学派或风格化时代的动画片”。

(二)《哪吒闹海》:从民间传说到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

《哪吒闹海》是一部综合了传统民族艺术精髓的动画杰作。从传统的神话故事,到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无一不体现了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哪吒从荷花里诞生,是圣洁、善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保护百姓,为民除害。在民间艺术里莲花里生子是对生命的赞美,寓意着生命的绵绵不断和美好吉祥的希望。影片中哪吒两次从荷花里诞生,有着不同的寓意:第一次诞生是身体的生命降临;第二次诞生是注入了神的力量,因为有先师的帮助。先师手举宝葫芦,葫芦在民间的寓意是神奇、生命及普救众生。另外先师总是与仙鹤在一起,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鹤为仙禽,神人驾鹤升天,又有“鹤寿千年?之说,它是鸟类中吉祥长寿的象征。因此,先师乘坐仙鹤,代表了仙人下凡。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神仙常常来到人间,保护百姓。我们从哪吒与先师的形象造型可以看到民间美术的造型审美观念。正因为运用了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鲜活,充满生命的激情。

三、结语

动画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影视艺术的形象,它还会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开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动画创作人员有责任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它通过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到自己新的家园,从而丰富我们今天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挖掘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设计创作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动画形象,才是中国动画的出路。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