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贤山水画墨法演变研究

2018-09-29李延刘洋刘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李延 刘洋 刘硕

摘要: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包含了笔墨语言的各种技法和审美规范。笔墨语言作为中国山水画的表达形式和呈现状态,在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的十分明确。山水画语言是构成山水画风格外在形态和内在意蕴的表达体系,也是山水画创造者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和特征。本文以龚贤山水画墨法的演变为题,对龚贤的绘画风格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变化进行分析。龚贤山水画墨法是从白到黑、从简到繁、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并对与此相关的龚贤山水画墨法特点,墨法对山水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也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龚贤;苍黑;郁厚;墨法

一、龚贤山水古、厚、健、活的墨法特点

1.古。他崇尚董源、吴镇,但反对完全照搬照抄,主张吸取前人的精华,用苍厚浓重的笔墨创造出强烈、鲜明的画面。

2.厚。厚,即积墨法的应用。对于积墨法的理解,从字里行间上看,积墨法就是层层附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补充而不是重复第一遍,也不是画面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积墨,每每丰富一个局部的同时都要照顾到整体的画面,龚贤曾经说过,一棵树有的时候甚至要画到七遍才可完成,而有的局部则是一遍而成。

3.健。健,是指笔墨的良好结合运用。龚贤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他强调绘画时多运用中锋和藏锋,这样不仅能体会到古法用笔,并且主张将楷书、隶书以及草书等多种书法用笔运用到绘画中,体现了画面的健谈。

4.活。活,龚贤题画语“用笔宜活,活能转,不活不转谓之板”,用笔要灵活,稳健,多加练习,达到运用自如;墨色的多遍积加更能丰富画面的变化。在画面中,要注意黑白的巧妙安排,淡墨与浓墨精妙衔接,使画面更加丰富。

二、龚贤墨法的演变过程

1.“白龚”山水的出现。龚贤曾在自己画的《溪山无尽图》中自题:“余十三便能画”。但是有关‘白龚”时期的资料特别的少,所以说他的绘画的风格的形成也不能确定的说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他在《山水画课徒稿》中曾说:“笔要中锋为第一。”在他的“白龚”山水画中,线条的勾勒十分有力,完美的体现了他中锋用笔的思想。早年的龚贤就认為画面简练精致胜过画面满密零散。《疏林茅屋图》这幅作品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坚硬的山石和各种姿态的树木,整幅画面简洁舒适。秃笔与尖笔兼用,用笔老辣、笔触朴拙、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画面成熟稳重。

2.“灰龚”山水的呈现。龚贤山水画墨法的演变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典型例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灰龚”时期,画面整体层次分明,用“皴、擦、点、染”画出茂密的树林,体现出了树林的葱郁茂盛。画面上重的墨色出现的相对还是较少,皴擦关系、黑与白的对比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时期无疑就是“白龚”正在发展,“黑龚”尚未形成的时期,龚贤山水画从“白龚”到“黑龚”的演变,不可能是一蹴而成的,所以“灰龚”可以说是龚贤绘画风格演变过程中必经的桥梁,这个时期大概在龚贤三十岁到四十岁。这时候龚贤主要画的还是皴擦较少的山水,同时他也尝试皴擦多的山水。

3.“黑龚”山水的形成。“黑龚”时期,《千岩万壑图》这幅作品的山石组块,分界线简单明了,画面整体让人感觉舒适、干净,黑与白的巧妙运用空间感十足。可以看出,山石运用面皴,树和苔运用点皴,形成具有特色的“黑龚”。皴法先干后湿,看起来外润而内有筋骨。龚贤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黑龚”绘画风格日趋成熟。

三、龚贤山水墨法对山水创作的影响

龚贤山水画墨法的演变,是由白到黑、由简到繁的。“白龚”时期,他的成品作简洁明了但不失韵味,画面虽然简洁,却很精致,可见他的用笔和用墨都是非常的讲究的。白龚所形成的画面是讲究意境的,内心平静,也是学习国画者所必须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但内心的平静并不代表着画面的空虚,无内容,而是作者内心丰富,并且给观赏者一种放松的心态去欣赏,观赏效果应该是能从画面的多方面有所感慨,有所获得。我的毕业创作,墨法是参照着龚贤黑龚时期的画进行创作的。

积墨是多遍复加的、多层次的,以皴代染的,或者说是多皴少染的。这些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对自然的了解,只有亲眼见到的并且寄予情感在其中的东西,才更加美,更有人情味,更打动人。

四、结语

龚贤山水画的墨法堪称经典,经典无法被替代。龚贤不仅用墨技法出众,他的墨法演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他的人生态度感化着我们,他一生对于山水的执着和钟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是一位有知识、有内涵,对专业有自己的主见和严格要求的人。学习绘画以及任何方面都需要这些,我们要有这种对于专业热爱的心态、对于生活这种认真的人生态度,再加上在专业和各方面上都虚心的学习,行动和前进的心并驱前进,努力向绘画界的经典靠近,真正感受艺术的美,并且学着创造出这样的美。